本页主题: 草地上的精灵 打印 | 加为IE收藏 | 复制链接 | 收藏主题 | 上一主题 | 下一主题

读书郎
级别: 嘉宾


精华: 13
发帖: 2411
威望: 925 点
金钱: 11650 静电币
支持度: 600 点
在线时间:153(小时)
注册时间:2002-08-11
最后登录:2007-09-13

 草地上的精灵

草地上的精灵
                      ——莫扎特音乐数来宝

                    挂二十而不漏六百

经常有机会被问到诸如以下的问题,什么是你的“十大荒岛唱片”啦,你最喜欢的作曲家是谁啊,你最喜欢的《命运》交响曲是什么版本,答案也总是风摇影移,清晨和黄昏都可能有不同的回答。不过你如果客观问我,你最常聆听的作曲家是哪一位,我会很果决告诉你,莫扎特。

最伟大的作曲家,假设是音乐课本里教我们的巴赫,都会有人持异议的观点。《傅雷家书》1961年2月7日那封,就提到傅聪觉得亨德尔比巴赫高,前者是智慧的结晶,后者是信仰的结晶。但中国人的理想是追求智慧而不是追求信仰的,我们只看见古人提到彻悟,从未以信仰坚定为人生乐事,而后者恰恰是西方人心目中的幸福。假使你要我投票表决优劣,也许我会在唱名“巴赫”那一刻举手,但是我还是要告诉你,莫扎特有巴赫身上所没有的亨德尔,“世俗”绝不会比“神圣”来得卑下。

我很喜欢《历史月刊》给我这个机会,扮演一下“阿玛迪斯的仆人”,所交代的“一万字写20首基本曲目”,莫扎特就写过许多“Commissioned Article(受委托的曲目)”。我罗列的答案,也必定要冒“挂二十漏六百”的险,好在介绍莫扎特的作品,不会“一生只爱一回”,厚此失彼的后会有期。像乐评家欧夸儿罗列莫扎特晚期“容易被忽略的作品”,恐怕就全被我忽略了。比方他提到的两首咏叹调,有一首是芭芭丽娜的《别针之歌》,恐怕只有“歌剧发烧迷”,才知道曲出何处。原来这是《费加罗婚礼》的小龙套,园丁安东尼欧的女儿,三个钟头的大戏,就唱这么两分钟的小曲。另一首“唯有集中注意力才能发现”的咏叹调,是《仁慈的狄托王》里的,男女配角安东尼欧与瑟薇丽亚爱的二重唱《啊,请您宽恕》。

稀罕的“黑天鹅”曲子,就留给《音乐月刊》的烧哥读友去守株,本文所介绍的全是“白天鹅”。入门之前,我们有些最基本的“叩门话”要交代,特别是为毫无经验的乐友。莫扎特最闻名的一首钢琴曲子的全名应该是这样的:a小调第十一号钢琴奏鸣曲《土耳其进行曲》K.331,分别标示了调性、单项编码、乐器、曲式、标题和总码,如果你熟知每个路巷弄号,音乐邮差才容易帮你到府服务。到了熟悉的地步,就直接以K.58l或K.622来跟人打电报,这“正字标记”是Kochel的缩写,“科”先生在1862年完成莫扎特全集的地毯式户口调查,居功厥伟故留名纪念。像巴赫的BWV、海顿的Hob、舒伯特的D.,都有特别典故,不同一般的Op.(Opus缩写)。

从乐曲全名,可以做“莫扎特精选”分类标杆,断代编年的分法是“早期”、“中期”、“晚期”,或像弦乐四重奏因地缘人缘而分“米兰四重奏”、“维也纳四重奏”、“海顿四重奏”、“普鲁士四重奏”四个时期。第二种是乐器分类,像钢琴的、小提琴的、单簧管的或人声的,单项或复式都有。第三种是编制,交响曲、协奏曲、奏鸣曲、室内乐、歌剧等等。至于“标题”因为常常可以帮助传播和记忆,像《朱庇特》、《狩猎》、《哈夫纳》更容易为人所知。此外有一种“图书馆癖”的,可能会从K.1的为钢琴的小步舞曲到K.626的安魂曲照单全收,陆续出土的更在欢迎之列。

细心的读者也许发现我遗漏了“调性”,那是因为我要另起一段单独谈它,音乐圣经《格罗夫词典》莫扎特一栏,二十六段分论里,就有一段提及“调性关系”,举出最后四首交响曲的D大调、降E大调、g小调和C大调是莫扎特作品中最强烈个性的调性。D大调饱富光泽,像萨尔茨堡期的小夜曲和意大利初期的交响曲最喜欢采用。C大调有小号大鼓的堂皇,祭典仪式常用得到。降E大调具歌剧抒情咏叹调的婉美,最能表现像单簧管一般温暖而甜蜜的音色。而像F大调和G大调因为较中性,成熟期作品较少采纳。g小调是最能表现其内在痛苦的调性,以此写成的作品最能品尝莫扎特的孤独。欧夸儿也整理了一些“调性调色盘”,诸如“意志消沉的f小调”、“披浴着彩虹光辉的升f小调”、“融合优雅与哀伤的a小调”、“对胜利感到绝望的c小调”等等,由于不是聆听时的“必然法则”,故仅提供参考,爱乐友不妨自行体会比较。

本文所介绍莫扎特名曲,将以乐器和曲式为主,提供入门乐友的梗概印象。由于并无学术包袱,笔者素有“抬杠癣”,不免在“招牌菜”之外,另提出相对的“私房菜”,以免落入定于一尊的窠臼。此外,聆听莫扎特还有一套“版本比较学”,一首交响曲有几十种不同指挥搭配不同乐团的版本,同一指挥乐团在不同年代的录音也不一样,甚至同一录音而有日、英、美、德、韩不同地区再制压片,都有专家耳朵可听出差异,都不在本文讨论范围。

钢琴曲目

“季雪金迷”都有一盒八张的莫扎特钢琴曲全集,包含17首奏鸣曲,以及从K.1“小步舞曲”到K.616“行板”的所有钢琴独奏曲目。招牌曲当然是前文引以为例的《土耳其进行曲》,这首曲子的第三乐章“土耳其风的稍快板”,因特殊异国情调的节奏和旋律而闻名,其实民谣风主题和六段变奏的第一乐章更耐人寻味。

a小调第八号奏鸣曲可以拿来当私房曲,这是17首里少数两首以小调写成的。1878年失恃和1887年逝怙,是莫扎特有生最重要的两个年代,这首奏鸣曲就是巴黎旅行演奏时,听到母亲逝世噩耗所写。其中以第二乐章“富于表情的如歌的行板”,最足以表现莫扎特单纯而伟大的才情。被这首曲子探深打动的乐友,不妨再寻找出e小调小提琴奏鸣曲K.304同时期的小调姐妹作。

在非奏鸣曲的独奏曲里,普天下父母都应该为学琴儿女准备的,当然是“一闪一闪亮晶晶”的《小星星变奏曲》K.265,这原是一首名叫《妈妈,让我告诉您吧》的法国民谣,现在已变成无国籍的地球村童谣。莫扎特一共写了28首钢琴变奏曲,如《李生睡在森林里》、《矫情的哲学家》有趣标题,都不是乏味之作。特别推荐的是五首幻想曲和三首回旋曲,以小窥大的珠玉佳作。

莫扎特一共写过27首钢琴协奏曲,第19号以后的杰作森林,必有一首是笔者的“荒岛音乐”,只是一时难以定夺。还好佳作是多多益善,不会有“既瑜何亮”的困扰。最知名的当然要数第21号,因其行板第二乐章,为瑞典电影《鸳鸯恋》采为背景配乐,即使不谙古典音乐的,也应听过波玛丽亚的改编情调香颂,本地好像沿用日本译名《短暂而凄美的燃烧》。这一段音乐正好用来考验独奏家、指挥和乐团的功力,是否演奏得古典而不贫血,浪漫又不肥腻。

第20号和第24号因d小调和c小调的唯二小调体质而独受青睐,听来都是瘦得像水做的女儿,但也不可轻视第19号和第23号的健康美。所以莫扎特晚期的各首协奏曲,都可以用来算命,像血型或星座一般,只要挑出最喜爱的那—首,就能推敲出爱乐者的性格倾向呢!像作家子敏最喜欢大观园里的女性是贾母和薛宝钗,据我猜测,他可能较钟情第26号。

也有多情如维也纳钢琴家巴度拉史科达的,从第5号就开始赞美,至于前四号因属改编其他作曲家的作品,缺乏原创意义而作罢。他提到,K.175第5号钢琴协奏曲是莫扎特天才作品之一,同时也开拓出钢琴协奏曲的另一形态,其形式不仅在他独特的创作中担当起重要的角色,甚至还影响至今。旅英钢琴家傅聪也极推崇莫扎特的协奏曲,曾为文剖析乐曲精神和演奏技法。

莫扎特为钢琴所写的室内乐,虽没有达到“Top 20”的排行,但六首钢琴三重奏和两首钢琴四重奏颇具可听性,是下午茶的极佳伴奏。有一首《c小调为钢琴、玻璃琴、长笛、双簧管、中提琴、大提琴的慢板与回旋曲》K.617,也在欧夸儿的寰海搜奇榜单,但盼已猎得唱片的知音人奔走相告,至于小提琴奏鸣曲,本应下段讨论,但因钢琴部分比重达平分秋色的地步,并未流于一般观念的助奏,故于钢琴栏提出。其实必也正名乎,这41首的原名应是《附有小提琴自由伴奏的钢琴奏鸣曲》。食指浩繁无法一一领养,笔者特别推荐F大调K.376那首,因其第二乐章行板,十年前曾为军中电台(现改为汉声) “琴韵心声”古典音乐节目所采为片头配乐,陪伴我的启蒙少年游,当然爱屋及乌了。不过既然幸而雀屏中选节目开场,自是百经筛选的吉祥如意。

弦乐器曲目

莫扎特没有写过重要的大提琴奏鸣曲或协奏曲,也许源于没有结交擅长此乐器的知交或赞助王公贵族。像钢琴协奏曲不乏为家教女学生所写,小提琴多因萨尔茨堡宫廷首席小提琴手布鲁尼蒂而作。五首小提琴协奏曲中以有标题的第5号《土耳其》最闻名,标题源于终末乐章“土耳其风味的回旋曲式小步舞曲”。土耳其几乎是莫扎特最喜欢的异国情调,像前述的第11号钢琴奏鸣曲,还有出歌剧《后宫的诱逃》就完全以土耳其为背景。不过这第5号协奏曲,认真推究起来,应该是匈牙利血统多于土耳其的。这几首协奏曲里,我最偏爱第3号协奏曲的慢板,它融合法兰西的优雅静谧。我希望蒙主宠召前听这段音乐,这个乐章的弦乐伴奏“忽然”都加了弱音器,原本的两只双簧管也换成长笛,气氛特别安详。还有一个非常私人的理由,这是我买唱盘时的第一张唱片,当然希望“有始有终”。

莫扎特有些复式协奏曲非常精彩,一般协奏曲大多是单项乐器独奏,复式指的是二或三种乐器。有一首降E大调《由小提琴与中提琴主奏的协奏交响曲》K.364,日本音乐之友社的《名曲解说全集》就将它列入交响曲部门,它还有一首孪生的降E大调《由双簧管、竖笛、低音管和法国号主奏的协奏交响曲》K.297b。这种特殊配菜的料理,展现莫扎特烹小鲜的机智和幽默。像K.364急板终乐章,采的虽是奏鸣曲式,—口气由小提琴演奏四个主题,再由二重奏演奏第二主题,简直像无法无天的孙悟空。

弦乐重奏乐曲,包括二重奏两首、三重奏一首、四重奏二十三首、五重奏六首,这些都是“主流派”,非主流派像弦乐四重嬉游曲、为两把小提琴与低音大提琴三重奏等,奇奇怪怪的配器不在此列。弦乐四重奏可分四个时期.“海顿”、“普鲁士”两期可以全部搜集,莫扎特迷恐怕有DG阿玛迪斯四重奏团那套全集版本,六张唱片连嬉游曲都涵括。一般乐友可以选择标题为《狩猎》,降B大调第17号K.458那首,否则如果对弦乐四重奏不熟悉,很可能“二十三首如一首”。本曲因为快板第一乐章开头的狩措号角主题而得名,虽然不是确切描绘狩猎情景,但弦乐各部的追逐和应答,很有嬉游的气氛。到了慢板的第三乐章,也出现了莫扎特式的“歌唱的行板”过渡到贝多芬式的“沉思的慢板”,懵懂的稚子快变为彬彬的君子。

莫扎特的弦乐四重奏应该多搜藏几首,和继往的晦顿、开来的贝多芬,可以好好对照音乐史的流变。前面提到莫扎特少写大提琴曲目,《普鲁士四重奏》倒是例外。这三首曲子是呈献给普鲁士王腓德烈•威廉二世,威廉二世喜欢拉大提琴,聆听这些曲子就会发现莫扎特用心良苦。大提琴在四重奏属于地基,用在加厚声部,主旋律多交给花腔的小提琴咏唱,可是莫扎特为了讨好威廉二世,竟然让大提琴音域提升与小提琴等高,甚至时时扮演主导角色,好让多金皇帝拉个满头大汗频呼过瘾,来多要几个赏钱。这三首曲子虽不是第一线佳作,但配合莫扎特传记,可以知道创作时经济多困窘,音乐神童真是理财ΘΘΘΘ,需要一个有手腕的经纪人啊。

六首五重奏也难入荦荦大者的榜单,由于g小调这个调性特别值得关切,所以K.516那首应该入围。而前一首K.515五重奏为C大调,两首刚好对应第40、41号交响曲的调性,可以用来体认莫扎特的崇高与宿命。研究莫扎特音乐的专家爱因斯坦,特别提出K.516的第四乐章,由g小调序奏慢板发展到最后G大调回旋曲快板结尾,可以发现贝多芬和莫扎特不同的人生观。贝多芬欢腾的快板总是终结于战斗之后的成果,莫扎特则是顺其自然到达“彼岸世界”。所以,聆听音乐最后并不会停留在造型比例的层次,贝多芬或莫扎特虽然从不夫子自道畅谈人生观,总谱豆芽菜还是免不了要偷偷透露一些呢。

管乐器曲目

谈到莫扎特的管乐,就是令人兴奋的话题,数目没有弦乐繁多,而且曲曲切中要害,选购起来最利本益比。四首长笛四重奏和两首长笛协奏曲,是四季均宜的蜂蜜蛋糕。松软又有弹性,可口不腻。四首法国号协奏曲,也全是黄灿灿的橘子水,有了这几张唱片,不吃早餐都可以。

《炎樱语录》说,每一只蝴蝶都是从前的一朵花的鬼魂,回来寻找它自己。莫扎特这只花蝴蝶,前世的灵魂一定是一支单簧管。莫扎特写过不多不少,单簧管五重奏K.581和单簧管协奏曲K.622,A大调的两首而已。单簧管这件乐器音域宽,低、中、高各音域音色迥异,并且表现的幅度很大,第二只以单簧管为前世灵魂的黑蝴蝶名叫勃拉姆斯。勃拉姆斯的单簧管奏鸣曲和五重奏,黑得发亮,也能苦出甘味,像最好的蓝山。莫扎特则是维也纳的,奶油味那种。K.581是一首解决任何委屈的音乐,精神科医师要好好解剖整首曲式。莫扎特那时候很寒酸,常常向史塔特勒借钱,史塔特勒是维也纳宫廷乐团单簧管手,莫扎特就写首五重奏报答他,就这么出了首旷世杰作,写作哪里需要有多大抱负呢,各位创作同行。K.622更惨,花蝴蝶病恹恹了,这是莫扎特最后一首协奏曲,天鹅的天鹅之歌。

“声音像落叶,安卧在林间空地/为午寐的爱情,又为爱情的暖床/秋季,丰于色泽的富于风姿的日子/轻轻地纤巧地将红叶挑起/像微波地飞扬,又安稳地落下/骑着小羊,顽皮的童子踊跃而来”,这是方思长诗《竖琴与长笛》的一小节,朗诵的也正是莫扎特《C大调长笛与竖琴协奏曲》呢。这首曲子最能代表莫扎特不羁的诗魂,音乐史上又有谁想过,用这样两件空山灵雨的乐器来谱一首协奏曲。就创作时间而言,本曲应该衔接巴洛克的“大协奏曲”式样,诸多装饰花奏也饱富雕琢之美。但是在狂放的旋律中,又隐隐暗藏印象派的神秘气氛,这一股幽微正等着德彪西和拉威尔来继承。

由于莫扎特的木管音乐极可亲,故特留下几首流水细目,以供仁人君子不时之需。降E大调钢琴与木管(单簧管、双簧管、法国号、低音管)五重奏K.452、降E大调法国号五重奏(与小提琴一、中提琴二、大提琴一)K.407、F大调双簧管三重奏K.370、降B大调低音管协奏曲K.191,这些编码像水果行订单一般无趣,等到真正咬到果肉,读者诸君就不嫌我唠叨了。

交响曲与管弦乐

莫扎特写过41首交响曲,我有几个音痴朋友,把整套“卡尔•伯姆”扛回家的,好像他们家墙壁是用唱片而不是砖块叠起来的。第38号以后的四首,前面已叙述了调性的重要性,不宜任意放过。像我这样中毒不深不浅的,建议从25号开始搜藏起,因为这也是一首g小调“受难”交响曲,客观说来,就唱片录音频率,也是从这一首以后才开始渐渐增多,看过电影《莫扎特传》的观众,一定难忘影片一开始就引用本曲中庸快板的第一乐章开头,反复增强的扣人旋律。A大调第29号交响曲亦为翘楚之作,这首曲子也有里程碑的意义,是莫扎特结束意大利式样,进入维也纳乐派的交响曲,乐友可以好好细读唱片所附解说。《巴黎》、《哈夫纳》、《林茨》、《布拉格》,几首有标题的交响曲,都是莫扎特到此一游式的旅行日记。

由于第40、41号“重量级”交响曲颇苦涩复杂,所以有人提前把39号称为“天鹅之歌”。也许有乐友不知其典故,据说天鹅平日叫声嘎哑不匹貌相,独有临终一啼才甜润优美,可见此曲多得人缘。而g小调第40号开头很快的快板,应是莫扎特“忧愁旋律”中最知名的,一般耳熟能详的莫扎特旋律都是天真又快乐。这首曲子的悲剧感,使莫扎特的乐思深度不逊浪漫乐派的虚无颓废。最后的《朱庇特》交响曲,又扭转戴奥尼塞斯的阴暗面为阿波罗的向阳面,更显莫扎特的广阔。本曲的理性尚智精神,除了表现在庄严堂皇的相貌以外,终末乐章赋格对位手法也逼近巴赫的神性。柴可夫斯基和马勒都以阴郁的慢板,结束他们最后一首交响曲的最后一个乐章,感谢莫扎特先写g小调再写C大调,由漫漫长夜走向迢迢黎明。

G大调第13号小夜曲K.525,萨尔茨堡观光局可以拿它来当招牌歌,一搏华德•迪斯尼的“小小世界真奇妙”,开头那段旋律代表的纯然是巧克力、阳光欢笑和搪瓷莫扎特娃娃。莫扎特所写的管弦乐,绝大部分是嬉游曲、小夜曲、逍遥曲(cassazione)、夜曲、进行曲和乡村舞曲,听起来全都是草地上和星空下的音乐,要不就是露天咖啡屋及小酒馆,杯底不可饲金鱼的音乐。这些轻松一下的“运动饮料型”曲子,从围兜幼稚园的敲敲打打,夹克中学生的吹吹拉拉,到燕尾服维也纳爱乐的正襟危坐,都是“只要我喜欢,有什么不可以”的诠释方式。

至于一定要在休闲中求点正经的乐友,也许可以选择D大调第7号《哈夫纳》小夜曲K.250,这是莫扎特满20岁的戴冠纪念作。这首曲子长达一个小时,共有八个乐章,绝非轻率之作。指挥家祖宾•梅塔曾说,指挥莫扎特的管弦乐,要比瓦格纳的乐剧还要困难,四两拨得动千斤,千斤可会压跨四两呢。众管弦乐曲中,最特殊的是《共济会送葬乐》K.477,光明中的一缕黑暗,特别值得留意。

歌剧与宗教声乐

德国乐坛旋律顶峰的—山二虎,莫扎特和舒伯特早就划分势力范围,哥哥专歌剧界弟弟司艺术歌坛。你看哥俩有多合作,想买张莫扎特歌曲或舒伯特歌剧可真难,所以爱乐友就把火力集中在莫扎特歌剧。莫扎特歌剧也有“三大”之称,《费加罗婚礼》、《唐•乔凡尼》、《魔笛》,我劝你别买选曲版,否则就听不到欧夸儿秘笈里,芭芭丽娜那首《别针之歌》了。莫扎特可没像贝里尼、唐尼采蒂或普契尼那么聪明,不懂得把最好的咏叹调旋律通通集中给男女主角,像舞台脚灯那样专注投射中心人物。莫扎特实在太笨太博爱了,连一个无足轻重看门的黑脸摩尔人,都编排一首绝美的咏叹调。扮演莫扎特的龙套角色,都是过瘾的活儿,只怪他有按捺不住汩汩而出的动听旋律。

瓦格纳的乐剧自己写剧本歌词,真是既难听又难读,莫扎特可不来这一套,他穷得连肥皂剧都写。举些轻松的例子来消遣他吧,像《费加罗婚礼》,第一幕徐娘半老的玛洁丽娜跟苏珊娜争风吃醋,万一费加罗还不出借债就得跟她结婚。没想到第三幕告到法官那儿,又发现费加罗手臂有颗怪痣,原来是玛洁丽娜失散多年的儿子,情敌顿成婆媳。又如《女人皆如此》,两个准连襟乔装外国士兵,勾引一对姊妹花,四个人原本朝夕相处,又不是薛平贵和王宝钏,女孩居然还会上当受骗。从瓦格纳的角度,来看莫扎特的编剧搭档达彭特,那真是“头壳坏去”了。莫扎特的巧妙,就在化腐朽为神奇,写出那样两百年来各大剧院争相上演的戏码,谁又在平剧本的不合逻辑。

莫扎特写这些喜歌剧时,已贫病交加,文献记载他那时向朋友的求援信说,“如果你愿意救救我,请以市价利息借我一两千格尔顿,两年后一定还清。要不然两百格尔顿应急也好,房东催得很紧”。莫扎特甚至不自觉写了旷世巨作,经纪人也当“乞丐歌剧”一般上演。像《魔笛》根本不在“两厅院”首演,而沦落维也纳郊外,当成“童话魔术剧”来宣传。一般人总以为歌剧是贵族艺术,如果试试《魔笛》,先找镭射唱片上的索引,有关巴巴基诺和巴巴基娜的乐段,恁是铁石心肠也要动情。

搜集莫扎特可以缺“有始”,但不可漏“有终”,有关《安魂曲》的轶事实在太有名了,至于黑衣人是不是萨利耶里还不确定,但莫扎特的的确确是断气在此曲的手稿上,他已精疲力竭,连“累”那个字都忘得一干二净。有了绘声绘影的加味效果,一般人都想去买张唱片回来听个究竟,倒是其他宗教声乐曲,视为畏途的比歌剧更严重。所以我只建议两首曲目,慕光明的挑C大调《加冕弥撒曲》K.317,好沉思的不妨选c小调弥撒K.427,这大小调又有了情绪和气氛的暗示作用。C大调那顶大帽并不是戴在皇帝或主教头顶,而是加诸萨尔茨堡教堂的圣母像。莫扎特谱写此曲时心情不佳,失恋丧母之外,求职也诸多不顺,内心的凄悲怨怼化为音乐向圣母倾诉,全曲有一种大理石的坚忍和沉着。c小调也是名曲,不习惯宗教音乐的繁文缛节(其实是按部就班),笔者建议先试听《信经》中的“他因神圣,由童贞玛丽亚取得肉躯,而成为人”那一段试听起,两位女高音的咏唱真是绝美。

音乐界的拉斐尔

走马看花莫扎特的五大类乐曲,只希望读者诸君看完后,与笔者同感“他不重,他是我兄弟”。笔者几乎不曾遇见讨厌莫扎特音乐的朋友,只有还没赶得及喜欢他的。作曲家同行中,以肖邦和柴可夫斯基最恭维他,海顿、贝多芬、罗西尼……等等都说尽他的好话。光从作品来结交莫扎特,的确是位良兄益友。

也有人挖掘莫扎特“反阿波罗”性格那一面,比如像导演米罗福曼和剧作家彼得谢弗,他们认为莫扎特的心智,有停留在“肛门期”的嫌疑,他们把莫扎特的人和音乐分开来看。虽然这些研究还未达到“显学”,但莫扎特身上的确有些魔性。据说,某些卫道人士要等到走出萨尔茨堡剧院,观赏过《唐•乔凡尼》的散场深夜,才生平第一次感到对神畏惧。米罗福曼在电影中,以《唐•乔凡尼》的音乐,搭配父亲雷奥博噩耗,在莫扎特幻想脑海,父亲的影子升天,却一副狰狞样子威吓儿子,并且非常弗洛伊德地“与男性器官意象重叠”。保守的莫扎特迷无法接受彼得谢弗的塑像,然而此剧作绝非空穴来风。乐评家哈诺•勋伯格的一句话最有见地,“通才教育被人忽视,特殊天分又为人过誉”,才会造成日后窘困的悲剧。

论者把贝多芬比喻为歌德,莫扎特是席勒,歌德就是少了席勒的喜感。朱光潜编译的《论美与美感》书里,为歌德和席勒所下的几则标题,正巧移用给两位作曲家。歌德主张“美是一种本原现象,事物的构造符合它的目的才显得美”;席勒却认同“美是游戏冲动的对象,活的形象”,席勒干脆将审美的活动称做“游戏”。多么贴近莫扎特创作本质。如果不是遗留下来那么多书信和文献,我们几乎猜想不到莫扎特是电影《莫扎特传》里面那个人,莫扎特应属于小说艺术中,与作品保持美感距离的作家。而贝多芬却是滔滔不绝,要在作品里灌注使命感与道德观,作品总处处显露“我”的影子。

  不同的乐评拿不同的人物来比喻莫扎特,其中我最喜爱的一则说,莫扎特是“音乐界的拉斐尔”。可能源于拉斐尔也是英年早逝于37岁,他也没有达•芬奇和米开朗基罗的精神生活,只是一个天真的青春享乐者。英国批评家罗斯金,一直对拉斐尔的《美丽的女园丁》非常不谅解,不能忍受高贵的圣母被描绘得那么娇媚。要是换成莫扎特,他一定也会毫不在意说,我就是要把她画得像妈妈,在花园里看护两个嬉戏的小孩,因为我就是草地上的精灵。
Posted: 2004-03-28 11:50 | [楼 主]
帖子浏览记录 版块浏览记录
狗狗静电BBS - wwW.DoGGiEhoMe.CoM » 科学人文 Scientific & Humanistic Cultures

沪ICP备05008186号
Powered by PHPWind Styled by MagiColo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