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页主题: 佚名:嗨!女孩! 打印 | 加为IE收藏 | 复制链接 | 收藏主题 | 上一主题 | 下一主题

bbsriver
杀人游戏MVP勋章I 杀人游戏MVP勋章II
级别: 管理员


精华: 52
发帖: 17391
威望: 8729 点
金钱: 7064 静电币
支持度: 19901 点
在线时间:13725(小时)
注册时间:2002-11-21
最后登录:2016-12-22

 佚名:嗨!女孩!

《浮士德》结尾写道:永恒之女性,引导我们走。

歌德的语言可谓前无古人后无来者,但这句话仅就观念而言认同的却不只他一个,早在电影诞生前的几千年里,人们就已经在文学与绘画、雕塑中将最美好的希望与光辉寄托在女性特别是女孩身上。电影出现后,犹如光影或黑白的对立产生了最早的影象。人们也试图在黑暗的底片上描绘女孩的光辉,虽然电影不及文字的想象空间大,但电影百年,以描画心灵为职业的电影艺术家,依旧在众多的女孩形象上寄托了太多的理想与寄念。应该说她们太过完美,对于我们来说,她们就像云端的天使,永远活到高高的银幕中,而你只有怀念与瞻仰的份,因为你是没有翅膀的,你只有享受平凡。

还记得遥远得已经有些变色的《马路天使》吗?对于我们大多数人来说,周璇这个名字都显得遥远,要不是王家卫在他的《花样年华》里提点了一下,我们几乎要忘却了。好在,除了《花样年华》里的歌声,还会有《马路天使》这样的电影让我们当作回忆和凭吊的依据。那里面周璇扮演的歌女在黑白的影像中出现的时候,几乎让一个时代复活了,她的嬉笑、嗔怒,忧思、无虑,一切都是那么地夸张而不做作,纯真无邪得让今天的女明星愈发显得虚伪。周璇扮演的小红,和赵丹扮演的陈少平的爱情美好得如同传说,纵然充斥着黑暗贫穷和死亡,我们能记住的,却只有周璇那双纤尘不染的大眼睛。

如果你怀念《罗马假日》中的赫本,那么与赫本同名的奥黛丽.塔图也会让人眼前一亮,还记得刚刚出场的天使爱米丽吧?这是一个真正美丽的女孩,可以说我们已经许多年没有在电影里见到过这样美的女孩子了。她的美丽完全可以让你对导演那近乎华彩和卖弄的电影技巧视而不见,她拥有一种介于东方的灵气和西方的轮廓之间,古典的圆润与现代的热情之间的美丽。但,这并不是可以称其为“天使”的唯一原因。对于那个找到童年宝藏的男人,对于那个过马路的盲人老者,对于那个卖录影带的小子,甚至是对于银幕外的我们来说,爱米丽都是一个真正的天使,像是上帝派到这个世上来,安慰那些灰色心灵的天使。也许,你会更爱那个五年前的小女孩,拿着照相机拍天边变幻的云彩,只有在天使的眼中,它们才那样的有趣。

在《美国往事》里,面条爱慕的女孩最终背弃了他,不过没有关系,那个在木板洞中翩翩起舞的女孩依然是完美的,回忆一下,谁的记忆里不曾有过这样一个完美无缺的女孩子呢?也许是在你的课桌前面的一束马尾,也许在你每天上学路上的一袭白裙,也许她像是《绿野仙踪》的桃乐丝,天真无邪,为你讲述她眼睛里那个绚烂多彩的世界,也许她像是《梦旅人》中的孩子,和你吃着并不存在的食物,安慰你度过灰色的童年。那时我们还小,虽然我们都会像面条一样长大,老去,但记忆是永远无法改变的。她们永远美丽。

还记得米娜吗?那个曾经戴着大圆眼镜的丑女孩已经长大了,她的画很美,是一些很浓郁和任性的色彩,不过很难过的,和很多过于优秀也过于真诚的女孩子一样,她最终失去了所有的朋友,连宽容的最后一个也没有了,丑小鸭变成了白天鹅,而命运并没有向好的方向去发展,她太优秀了也太纯粹了,于是她注定孤独,看着她那个平庸的女伴的幸福,你会想起那句话:“凡人有庸俗的快乐,智者有高贵的痛苦,上帝很公平。”于是她累了,一言不发地用最黑的颜料抹掉了那幅画,也抹掉了生命的颜色。你的身边有没有这样孤独的女孩子?你有没有试着去安慰过她呢?你伤害过的人里面,有没有过这样美丽的灵魂?

记忆里美丽的影子太多,是《战争与和平》中娜塔西娅在耀眼的阳光中的纯真亮相,《燕尾蝶》中的凤蝶独自在夕阳下的沉默,《情书》中中山美穗抱着《追忆似水年华》百感交集的笑容。克莱尔.丹妮斯在《罗密欧与朱丽叶后现代激情版》中创造了也许是最古典的一个完美形象,她让朱丽叶——这个代表着浪漫、高贵与完美的全部内容的女孩,从莎士比亚的书里走上光华四射的电影银幕,当她第一次在银幕上转过身来,对你说,我在这儿的时候,你感受到了什么?是不是好象整个世界都被照亮了?在斑斓的鱼儿从她脸上游过的一刻,你会觉得她的眼睛好象装得下整个大海,那时你会想,你曾经的想象大概也是这个样子吧。在电影里,想象成为了事实。

灵魂,最终永恒的只有灵魂。基斯洛夫斯基那个散着红色头发光辉的瓦伦娜,她天使般的温情与和谐带给他人的是愉悦与宁静,而她自己却只能接受破碎。刘小枫说:“纯粹的爱情只能是同一个苹果的两半重新再合,可是,一个苹果被切成两半后,分别被生命的无常抛到他乡,一半遇到另一半的机会已近于零。瓦伦娜与退休法官的相遇就像被切成两半的同一个苹果。相逢在错过的时间夹缝中。四十年的时间距离没有消磨掉精神,身体却已远去。”这让我想起类似的一幕在一本小说中也曾出现过,一个完美的女人,她在时光的打磨中与无奈的爱相遇,而身体已经毫不留情地老去。珍视自身与心灵的美丽,曾经的绽放,回报的将是永恒。

同样的,在银幕上导演们也喜欢通过女孩来表现罪恶。因为她们看起来是那么纯洁,那么易碎。罪恶离她们是多么的遥远。

岩井俊二的《燕尾蝶》在我看来一直是岩井电影中最好的一部,既有这位偶像派导演唯美神秘一面的及至,又有他残酷另类一面的及至。其中的很多片段都让我无法忘怀,比如飞鸿在日本街道上的奔跑,忽然停步后迷茫的眼神,比如固力果在夜晚的篝火旁唱的那首歌。但最多记起的细节还是其中关于那个女孩的两幕:凤蝶拿过一针毒品,决然地扎进自己的血管,那时背景很暗,那针白色十分刺眼。影片的开头,失去母亲的凤蝶被固力果收留,她带凤蝶去她的第一个客人那儿,在那个恋童僻盛行的国度里,一个男人兴奋地打扮着她。固力果下楼去,偶然看到一群妓女围坐在一起,大笑着注射毒品,她若有所思了一会,忽然径直走上楼去把女孩带了出来。

我总是在想,如果不是固力果的偶而转念,那么凤蝶的一生也就为之毁灭了。我们总喜欢说自己的道路自己选择,但更多的时候,个人的力量在现实中却往往可以被忽略不计。

我很少看俄罗斯电影,《永远的微笑》让我悲伤了一个早晨。16岁的女孩丽丽娅要承受苏联解体之后带给民众的痛苦。想知道一个女孩的心是怎么完全碎裂的么?朋友的背叛、母亲放弃监护权。安德烈,这个寒夜送她回家的男子,在她无助的时候给了她温暖。他帮丽丽娅办好去瑞典的护照把她送出了萧条的俄罗斯,其实是把丽丽娅推向了命运的深渊。她成了皮条客赚钱的工具,每天被不同的人摧残。丽丽娅唯一的朋友,13岁的小男孩华路查曾在一个漆黑寒冷的夜靠着她的肩膀说:丽丽娅,如果是我比你大三岁而不是你比我大三岁,我们会不会好些?那时候我上完班回家,你已经做好了饭,一家人晚餐完围着火炉讲故事,我们会幸福的。贯穿整部影片的是震耳欲聋的舞曲,喧闹的噪音让人觉得这一切离罪恶是多么远。丽丽娅逃跑未遂被揍得遍体鳞伤,倒在地上沙哑地喊出一声:妈妈。那一刻,银幕前多少个母亲的心也碎了。看着她蹒跚奔跑的背影我泪流满面,当她选择以飞翔的姿态结束施加在她身上的罪恶时,很多人会舒口气,这对于她来说也许是最好的解脱。死亡对有的人来说并不是悲剧。女孩,你的心能碎几次?

在理想主义的电影里,女孩的光华往往耀眼。在现实主义的题材里,却总有些女孩的生命过程让我们心惊,古典时代的消亡使得一些原本约定俗成的东西被轻易地打破,有些变化是好的,因为现代的意义就在于多元化,在于你可以把历史与世界的一切好的事物组合重构,就像娜塔丽.波曼在《星球大战》里的形象会借鉴东瀛的艺妓,就像小贝会剪出差点被遗忘的莫希干头,就像从前某些不为人知的非洲部落音乐会出现在某一部举世瞩目的大片中。但还是有一些东西的破碎会让我们感到悲哀。

《变脸》与《真实的谎言》中特拉渥尔塔与阿诺的两个女儿,她们对自己中规中矩的父亲毫无敬意,她们穿耳环也穿鼻环,抽烟喝酒浓妆艳抹,逃学与男朋友飙车逐风,她们看起来一点不可爱。《牯岭街少年杀人事件》中的小四,不肯接受时代已经改变的现实,固执得让人心疼。还记得最后一幕,小四一边把刀子捅进小明的身体里,一边绝望地大喊着:“你没出息!”他想留住那个曾经他以为的小明,但是他永远也做不到了。就像阿甘和《美国往事》中的面条,他们的女孩长大了,而他们这些男孩子却没有,这永远是最让人难过的事情。

《梦旅人》里,那个黑色的小天使被一个精神病院给毁掉了,这不是她的错。《台北朝九晚五》里的青年男女,他们放浪形骸的生活背后是自己也深为羞耻的空虚与颓废。《猜火车》中的女孩喜欢上了青头,于是也无法和那些混混保持距离。即便是《阳光灿烂的日子》最先嚣张起来的于北蓓,想来也是因为那个时代大人们都在忙着要解放那些痛苦的人,无心理会的结果。就像在李安的《冰风暴》里,克里斯汀娜.里奇和托比.马奎尔那些小孩子们对朦胧的情欲跃跃欲试,如果你看一下在当时因为水门事件夸掉的大人们搞的Key party(换妻游戏),也就毫不奇怪了。而《少女莫夏特》的悲剧,原因也不例外地来自家庭。

具有现实批判意义的影片代表是《半熟少年》。这部电影怎样看都有一种触目惊心的味道,让人看后无话可说。在特利一群男孩聚在一起谈论怎样勾引女生上床的话题的同时,一群同样幼小的女孩也在肆无忌惮地对性的话题津津乐道。一位倒霉的女孩第一次尝试就染上了爱滋病,她去寻找特利,看着特利乐此不疲地换着一个又一个的小女孩,与在医生的检查后瞬间世界坍塌的女孩相比,你会觉得这个女孩子实在是太可怜了,这是时代的罪过么?总之,不该把罪恶推给另外一个同样幼小的孩子吧?同样的例子在《滑板公园》里也找得到,纠缠在一起的六条腿让人触目惊心。

想来想去,还是大岛渚在《青春残酷物语》里说的明白。他让那个和我们一样曾经年少轻狂的少年终于颓丧地告诉那个女孩,这个世界是不会因为某个人而改变的。杨德昌的小明又何尝不只是早早明白了这个道理,选择让人不太习惯的生活方式的女孩,很多时候又何尝不是因为不得不跟上时代的步伐?

《美国美人》里的女高中生迷住了同学的爸爸,她为此而感到骄傲,她知道自己应该走的路就是有朝一日被星探看中,得到世人而不是身边某个人的崇拜,这就是诱惑。在一个女孩被近乎于当成商品的年代,《美国美人》表现的是生活的诱惑,而电影本身也是一种商业诱惑。《驯鹿游戏》中的阿什丽一样不甚可爱的女孩,虚幻的光环是心灵改变的根源。就像《一个都不能少》中的魏敏芝不得不小小年纪就担当起责任。现代的种种轻而易举的诱惑也足以让人迷失,不知所以。《刚刚结婚》或《美国派》之类中的女孩做着让人难堪的表演,也无非是商家把女孩当做了太直白的商品。

说了理想与现实的两面,其实现实中大部分女孩的生活没有那么理想化也没有那么残酷。总之并不极端。电影中的女孩几十年来一直扮演着反叛的形象,而她们真正的所作所为也实在是有限。不管怎样,不论柔弱还是跋扈,每个女孩都是一朵临水照花的水仙,这是平凡的美女,也许是最好的。
Posted: 2005-06-21 14:24 | [楼 主]
帖子浏览记录 版块浏览记录
狗狗静电BBS - wwW.DoGGiEhoMe.CoM » 科学人文 Scientific & Humanistic Cultures

沪ICP备05008186号
Powered by PHPWind Styled by MagiColo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