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信人: danube (Astro Boy ~~ 木桶阿碧铁), 信区: Biology
标 题: Re: 漫谈大牛系列之,Susumu Tonegawa
发信站: BBS 未名空间站 (Tue Jan 23 21:59:50 2007)
漫谈大牛系列之,Susumu Tonegawa
说此此人,偶可是心潮澎湃啊。一看名字就知道这是个鬼子了,大家可能都不怎
么知道,如果不是作免疫的或者做神经的话。但是如果我告诉你他的日本名字,
利跟川进,你大概就知道了,如果还不知道就得去古沟一把了。此人1987年因为
阐明抗体多样性的遗传原理获诺贝尔奖,因为实在是他一个人的功劳,于是他一
个人独拿了一个米林美刀啊。
我可不是要说他的免疫学贡献,而是说他的神经生物学贡献,牛人就是牛人啊,
此人是我心目中真正的不世出的大师。从他在日本上大学开始说起,大学上完了
干什么去呢?日本教授语重心长的说,要学习科学,还是得出国啊!于是小利开
始了漫长的GT申请路,他到了我现在在的这个学校UCSD读生物学的博士,当时
UCSD才刚刚建校, UCSD1960年建校,现在自吹the youngest of the best,但当
小利读生物学博士生的时候,估计还是没那么牛叉的。他读的什么我也忘了,反
正诺奖网站的自传里都有,你们可以自己去看。总之PHD拿到了,接下来干什么呢?
当然是做博后了,但是当时年轻的利博士被美国移民局恶心了一把,说他的签证
到期了,不能在美国待了,一定要卷铺盖走人!年轻的生物学博士在当时虽然不
象现在满街都是,但也还是算不上是什么美国一定要留下来的优秀人才。于是小
利博士只好去欧洲混了,动机不清楚,反正当时要么就美国,要么就欧洲,日本
的科学还很烂呢。这段小利博士在欧洲的工作,也就是拿诺贝尔奖的工作,他自
己写了个纪念文章,the great time in Basel,放在cell生物学贡献30年的专辑
里,大家有兴趣可以去看。
总算写到他为什么会成为我的偶像了。这个时候是90年代初,利跟川进功成名就,
被势利的美国人又请了回来,在MIT的癌症中心,又是HHMI,诺奖刚拿过,风头一
时无二,cell也是一篇接一篇的发,但是到这个时候,大师就和普通人不一样了,
普通人发了一百万的横财,多半会没事数数钞票,花花绿绿,开心啊!大师总会
把目光放到普通人看不到的地方,开辟新的战场,因为他们清楚的知道,现在发
cell的东西5年后大多只能发JBC,而且利跟川进自己也认为免疫学最重要的问题
已经被他解决了,其他的都是一些小问题了。
说到这里多说几句,超级大牛们经常会努力寻找真正的大问题,大到可以拿诺贝
尔的问题,利跟川进就是这个意思,免疫学里如果再想拿诺贝尔,是非常难了,
因为其他的问题离拿诺贝尔都差的很远了。插一句,比如UCSD的C Zuker,就是一
个这种人,本来做果蝇的视觉,做的极牛,也发了无数篇cell, 也进了HHMI,但
是你往远处看,这个领域已经给过诺贝尔了,而且再做下去都是细节问题,而且
那个领域大牛已经很多,要再发奖也很难发到你这个后辈手上,所以Zuker风头一
转,居然从90 年代中期开始转向去做味觉受体了,一把克隆了N多味觉受体,这
下好了,要么味觉受体不给诺贝尔,要给就肯定有他的份。我们可以想象,只要
Zuker够长寿,诺贝尔奖金肯定发的到他手上,因为嗅觉受体克隆的奖前几年刚发
过。
回到利跟川进的故事上来,90年代初,这个时候,转基因技术正处在热火朝天的
时期,而基因KO技术也刚刚诞生,因为利跟川进本来就是做分子生物学出身的,
所以这些分子遗传学技术非常熟练,关键在于解决什么问题。这个时候,一个人
走进了他的实验室,此人叫Alcino Silva,最初缘由我并不清楚,结果是Silva用
利川根进实验室的技术,鉴定了一个小鼠突变品系具有学习和记忆的缺陷,这个
突变就是 alphaCaMKII的突变,这个钙调激酶独领风骚一直到现在,因为这个激
酶只在大脑皮层和海马中丰富表达,而且对高级的神经功能确实重要。Silva 和
tonegawa首先将分子遗传学的方法应用到神经生物学,或者说到学习记忆的研究
中来。他们与1992年发了两片science,开辟了一个时代。 Silva因为卓越的贡献
到冷泉港去做老板,接着整,与1994年在小鼠系统中做出CREB对学习记忆重要,
发在cell上,当时那期cell还有冷泉港 tim tully的另外两篇在果蝇中做creb关
于学习记忆的文章。Silva走后,tonegawa继续深入完善分子遗传学的方法,于
1996年实现突破,在小鼠中实现用大脑区域特异性性基因KO 的方法,而且接着整
出几个大结果,那期cell上一下子tonegawa整了3-4篇,其中两片是钱卓做的,
就是后来做出聪明鼠的那个。因为进展实在太大了,神经科学大牛C Stevens激动
的做preview,说梦想成真了 dreams come true!在经历了数十年的努力,对学
习和记忆的认识,从1992年到1996年,一下子从细胞水平前进到了分子水平。写
到这,感慨一把,套用"明朝那些事儿"的话,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
Tonegawa找到这个宝藏后,马上开始用最新的KO方法在小鼠系统中做学习
和记忆,效果不错,鉴定出了一系列激酶,酯酶,神经递质受体,七七八八都对
学习记忆很重要。然后他索性在MIT创立了picower center of learning and
memory,招了几个牛人去,比如我上文说到的Mike Greenberg 的第一个研究生
Morgan Sheng, 当时是把sheng从哈佛挖到MIT去的。Tonegawa在这个领域的主要
贡献在于用最牛叉的分子遗传学的方法对小鼠的学习记忆进行了详细的分析,简
单的说就是区域特异性的基因KO,以及后来发展的诱导性的KO,这些贡献完全的
填补了一个空白,发的文章就只算cell的话,我的手指头和脚趾头都不够数的了。
我当初申请博后的时候,看到他们在2002 年发的一篇science article说特
异性的敲除大脑中海马区某一个位置的NMDA受体,居然只影响小鼠的回忆而不影
响新记忆的形成!那篇文章看的我兴奋死了,决定以后就做这个了,但是
tonegawa实验室显然对我来说太难进。但现在总算快要做类似的东西了,我的特
异性突变小鼠马上就要大规模开始分析了,也会用学习记忆的模型来进行检测。
利跟川进2002年10月初到中国来了,北京上海逛了一圈,在神经所给了
talk,同时把picower center 的几个年轻老板都拉过来了,我激动的几天没睡着
觉,好好啃了几篇他们的文章,攒出俩问题,老头一来,远远望去,非常随意,
领带都没打,很不象日本人的作风,但说起话来还是非常重的日本口音,所以大
家说话有口音也不用自卑,有口音的大牛海了去了。Talk刚完,我手还没举起来,
我辛辛苦苦准备的第一个问题就被别人问掉了,我强烈的晕倒了一把,心想我容
易么我,也不是学这个的,看了几天文章才整出一个问题,一下就被神经所的学
生搞定了,实在是郁闷,但后来总算还是轮到我问了,我鼓起勇气,第一次(还
真是第一次)向给talk的老外问出了问题,很遗憾,利跟川进没听懂,可能是我
没说清楚,于是我重复了几遍,他总算明白了,瞎扯了几句,不过我的问题也基
本是瞎扯的。本来我还想会后找他陶瓷来着,后来实在没胆子了,作罢了。
我给他发的申请博后的信他是一封也没回,后来我知道,这种大牛一天要收到
200封email,如果你不是他认识的,或者你的老板不是他认识的,或者没发过
CNS的,基本是没有可能有什么戏的。
利跟川进近年想退休,回日本养老,但不知为何久久未能成行,再多的八卦我也
不知道了,这个消息是开会的时候遇到一个picower center里的另外一个日本小
老板,我说对tonegawa 很崇拜,他瞎扯的,再多的就和science无关了。
作为结尾,开会的时候当时几个人吃饭时候聊天,这个日本小老板说tonegawa还
没退休,旁边的一个哥们问,why? Does he still want the second prize? 这
个日本小老板回答 " If he could live long enough."
【 在 lanceandfei (La Jolla的云彩) 的大作中提到: 】
: 漫谈大牛系列之,Susumu Tonegawa
--
※ 来源:·BBS 未名空间站
http://mitbbs.com·[FROM: 71.17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