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蕾的明天
在亻革家的记忆也许太多了,我该记下给我最多感动的了
——题记
贵州省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州府凯里。这片土地上生存了300多万的苗侗族人民,汉族在这里也只能算是一“少数民族”了。同样,类似汉族这样的“少数民族”,也有很多聚居在这片土地上辛勤劳作着。而我们此行前往的目的地——黄平县黄飘乡黄猫村,是一个亻革寨。亻革家是一尚待国家进行识别并确认的少数民族,而在此之前一直是作为苗族的分支为外界人们所了解。
在黄猫村的时候,第一眼看到廖贵梅,就有一种吃惊的感觉。我很吃惊的是在这个闭塞的山村里面,还有这样懂事的女孩子。
贵梅和她的几个伙伴是被村长请来表演他们民族的服装的。一进门,她就热情得打起了招呼,眼睛里闪烁着一种自信,没有山村里的孩子的那种羞涩。这个热情的小女孩立刻引起了我们的注意。聊天当中,我们得知,小女孩的名字叫廖贵梅,今年刚刚小学毕业。
略显着稳重的贵梅很有表演的天赋,在我们一再的要求下,她拉着小伙伴一起很熟练的跳起了民族的舞蹈,一个很欢快的小女孩。当我们问起她的学业的时候,她开始低下头不说了,反复和我们说“家里穷,没办法。”
第二天,我们特意去了廖贵梅家。她在家里排行老大,下面还有两个弟弟,家里还有两个老人。家里田的微薄的收入早已经不够全家的开支了。从贵梅上小学开始,父亲就隔几个月去福建浙江一带打工,挣点学费开销。说起打工的日子,她父亲和母亲都摇着头,用带着很浓乡音的普通话对我们说,打工的日子不好过,钱难赚。
村里的女孩读书的本来就很少,大多数都是读点书到小学三四年级会写几个字会算个数就出去打工了,打工几年赚够了自己的一份“嫁妆”,然后就被嫁人了,开始她们母亲的“翻版”。多少中国农民的女孩子一生的命运就是永远困在这个永无出路的轮回上了。
贵梅悄悄告诉我们,今年她两个弟弟要上学了,可能开学她就不去读书了,要出去打工了。讲这个的时候,不见了原来活泼的小女孩,只是很木讷的重复着“家里穷,没办法。”我们就去问贵梅的父母,这孩子将来怎么办。他父亲坐在门槛上,抽了半天的烟,皱着眉头说:“只要这个孩子读得上,贷款也要给她读书!”父亲说这个话的时候,贵梅靠在门边上,笑着,看得出,她笑得不是那么轻松开心。贵梅是家里的长女,她很清楚这点。
家里的墙上,贴满了许多奖状。我很好奇得一张一张看,都是学校里面的文娱活动的奖状,独唱、跳绳、合唱。我问贵梅,你是不是很喜欢唱歌?她很兴奋的说是,她说她想以后去读音乐学校。我们的一个女生蹲下去,拉着她的手说,小妹妹,知不知道读音乐学校要很多钱的?贵梅的脸上马上失去了笑容,看着外面的大山,低低得说不知道。我不忍心让小女孩失望,就提议“你给我们唱个歌吧” 她很高兴跑回自己的屋子里拿出了一张歌谱,是从一本音乐书上面撕下来的。贵梅看我们都盯着歌谱,有点不好意思的说,她买不起音乐书,这个是一个姐姐的音乐书里掉出来的,她很喜欢上面的歌就拿回来藏着了。顿时,心里觉得堵着慌,小女孩要一本音乐书这个要求过分吗?我们一个同学当即说,贵梅阿,我们回去给你寄本最好的音乐书好不好?贵梅很开心,从她的歌声里就可以听出了,悠悠的小女孩的歌声,在大山里面回荡着``````
因为另外有安排,当天我们要结束在贵梅家的采访。小贵梅的理想、小贵梅的希望,记刻在每个人的心上。后来我们了解了一些村寨里的情况,亻革家,因为民族和地理的问题,一直发展缓慢。由于民族传统,村民基本不会汉语和苗语,特别是女孩子,基本不识字到十七八岁就嫁人的例子就有很多。然而就是这样的落后,反过来又制约了教育的发展,当地的小学教育情况因为资金和师资缺乏几乎陷于停顿。今天,我们都知道,教育的落后会给社会发展带来怎么样的后果。似乎,这是一个难以解开的结。这个结解不开,那么再多的民族传统都没有用处。
晚上躺在床上,抱着同学带来的《赫逊河畔谈中国历史》。很滑稽的感觉,一览中国历史的时候,我在这“穷乡僻壤”徜徉。历史有时候确实给人一种滑稽荒唐的感觉,很难理解历史的脾气究竟是怎样的。赋予了他们什么使命?穷困?落后?守住传统文明,非要接受穷困的命运?公平吗?
一夜的思考以后,我们仍然放不下小贵梅,决定要为小贵梅再做点什么。天还没亮透,我带了DV又去了小贵梅家。走在山路上,灰蒙蒙的阴沉沉的,淅沥沥地落着雨滴。说也凑巧,县里今年大旱,这太阳就没躲起来过,我们一来,天气就开始变阴下起雨来。湿漉漉的山路混着泥水,我们不得不小心走着。来到她家,贵梅刚刚起来,她乐呵呵打个召唤就去做家务了,父母都下地去了,她一个人要挑水打扫院子砍柴,还有照顾弟弟,小小的身躯就那么忙碌着。
干活的间隙,家里的小电视机在放中央台播放的《人鱼小姐》,贵梅很认真得看了会,转头来问我,“这个德国的电视剧很好看,里面的人好漂亮!” 我笑着对着她,没有纠正她。在哈韩成为潮流 的今天,还有那么多人,韩国的概念完全对他们来说是陌生的。
贵梅告诉我,如果开学读初中的话,要去乡里读了。“每天要走一个小时的路。”我问她,“去读累吗?” “不累,有书读什么都不怕。我不想像村里那些女孩子一样,要么出去打工要么嫁人,我不想那样。”懂事的孩子。那个时候才能体会到教育是如何的宝贵!接受教育,是这些孩子面前唯一的走出不一样路的办法,但是,这个办法又是那么的艰难!很多少数民族的孩子不知道这条路的重要性,就是像廖贵梅家这样认识到了的,也无力支撑走下去。回头我问了贵梅的父亲,孩子读初中的花费是多少,他告诉我,一个学期的书费是95元,吃的饭都是自己带去,也没有什么别的花销了。在我们看来,的确是笔小小的开支,可是,对这样的家庭,它的意义又有多大!
回到住的地方,把我的感觉和队友分享了下。大家的心情好像如同这天气一般暗。想起团中央有个春蕾计划,就是帮助困难地区的女孩子接受更多的教育。在某个意义上,让女孩接受应该接受的教育,它的社会意义更大。
天还是一样灰暗,但是明天,总会好起来的。希望明年的时候,不再是机遇和缘分了。
什么时候,这个笑容可以永远灿烂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