觉是
级别: 论坛版主


精华: 77
发帖: 2000
威望: 1725 点
金钱: 14601 静电币
支持度: 11946 点
在线时间:243(小时)
注册时间:2005-02-22
最后登录:2010-07-22

 印象派作品





《日出·印象》
莫奈画过许多水题材的画,最具世界声誉的是这幅描绘旭日初升、雾气迷蒙港口的画。画家所描绘的是勒阿弗尔港口的一个多雾的早晨。经过晨雾折射过的红日,形成了一个感觉上的灰绿色的世界,这个世界是真实的,又是幻觉的,它每时每刻随着太阳光而变化着,画家运用神奇的画笔将这瞬间的印象永驻在画布上,使它成为永恒。
这幅画于1874年4月15日第一届“独立派”画展中展出,《喧噪》杂志记者勒鲁瓦,以这幅画题写一篇评论文章,“印象派”由此而得名。




[hide=3]








《鲁昂大教堂》







《鲁昂大教堂》2



在这两幅《鲁昂大教堂》的画面上,可以领略不同的色彩感觉。从中可以看到莫奈对光和色彩的探索匠心,在光照下教堂的轮廓被冲淡了,显得很微弱,随着光的变化引起色彩的改变,教堂形态也发生了变化。画家注意捕捉每一瞬间表面色彩之幻影与长久不变的形体结构的对比关系。这两幅色调不同的同一教堂所呈现的形象和气质也不一样。画家运用浑厚的笔触层层叠加画法,形成大片的碎块厚涂,使教堂具有分量和体积感,深沉而神秘。



毕沙罗在看到这些大教堂的连作时写道:“这种不平凡的技巧使我失去了自制力。它是一幅深思熟虑的作品,是经过长期考虑的,追求瞬间细微差别的效果,我没有见到别的艺术家达到这种效果。”







《睡莲》



43岁的莫奈在吉维尼定居后,在庭院里修了一个池塘,在池塘里繁殖了睡莲,成为他晚年描绘的主要对象。他的巨幅《睡莲》组画始于74岁高龄,持续12年直到86岁去世为止。这是一部宏伟史诗,是他一生中最辉煌灿烂的“第九交响乐”。这幅《睡莲》是莫奈64岁时所作的早期小幅作品,而后幅更为粗犷写意的睡莲则为74岁后所作。



莫奈在《睡莲》的画中竭尽全力描绘水的一切魅力。水照见了世界上一切可能有的色彩。水在莫奈的笔下,完全成为世上所能有的色彩绘出的最奇妙和富丽堂皇的织锦缎。马奈称他是“水的拉斐尔”。



在莫奈的《睡莲》中,与其说他是用色彩表现大自然的水中睡莲,不如说他是用水中睡莲表现大自然的色彩。评论家瓦多伊的评价是:“他早期的那些画没有一幅能与这些难以置信的水上风景相提并论的,因为这些画把握了春天,把它留在人间。画面的水呈浅蓝色,有时像金的溶液,在那变化莫测的绿色水面上,反映着天空和池塘岸边以及在这些倒影上盛开着清淡明亮的睡莲。在这些画里存在着一种内在的美,它兼备了造型和理想,使他的画更接近音乐和诗歌。”







《蒙马特大街》



毕沙罗进入晚年的成熟期,排除了外界画法对他的干扰,表现出一个充满自信的印象派的元老画家的精湛技巧和恢宏气魄,后期主要描绘繁华的城市和街道建筑,多取俯视角度。他晚年更多是从楼上居室俯视描绘街景。这幅《蒙马特大街》具有代表性。



这是一幅蒙马特大街的全景图,街道两侧尽收画面,人群流动,车水马龙,由于视角宽广,楼房林立,车马人流很小,只能凭感觉用粗笔点画出来,然而显得特别生动,加之透视准确,画中车马人流仿佛在画中移动,它描绘了现代都市的繁忙热闹场面。它预示了20世纪未来派画家所热衷描绘的景象--现代都市快速运动节奏。



在这幅画上,构图宏伟,街景庄严而有气派;色彩丰富柔和,在冷暖色对比中,充满中间调子的过渡,形成一种细致而变化丰富的灰调子,但却很明亮,它显示着光的饱满,其笔触均匀而不失活泼变化,粗犷与细致融为一体,表现出毕沙罗特有的艺术风格。







《特鲁维尔海滨浴场》



占画面四分之三地位的蓝天上飘着薄薄的白云,清澈透明,阳光洒满大海和沙滩,稠密的人群中有的撑着阳伞漫步,有的坐在海边观赏海景,有的孩子在玩堆沙,一条狗奔跑于人群中,这一切是那么真实和生动,如同亲临海边所见,但这一切又都是一种感觉和印象,只是画家运用笔触和色块组织成的画面效果,仅仅是一幅阳光灿烂、色彩绚丽的画面。







《翁费勒尔的堤岸和灯塔》



布丹用极为狂放的笔触和色块记录下翁费勒尔堤岸的人群和灯塔,尤其是乌云翻滚的天空。在画家的眼里,天空、云层、灯塔和人群只是不同形状的色块而已,他们之间并没有什么不同。他以急速的笔触描绘下来,令人感到非常真实。
[/hide]

                     
安静,好安静。只有风,只有我。我一直在飞,一直在飞...
     
Posted: 2007-01-10 11:17 | [楼 主]
觉是
级别: 论坛版主


精华: 77
发帖: 2000
威望: 1725 点
金钱: 14601 静电币
支持度: 11946 点
在线时间:243(小时)
注册时间:2005-02-22
最后登录:2010-07-22

 

[hide=3]










《洛德希普林恩火车站》



25岁的毕沙罗在万国博览会上,一下被巴比松画派的柯罗风景画吸引住了,这决定了他终生走风景写生的艺术道路。



他后来曾专程拜访过柯罗,并得到柯罗的指点和教导。60年代中期,毕沙罗是以科罗的学生自居参加沙龙画展,直到70年代他的画风还受着科罗风格的影响。在这幅作品中我们明显地感觉到运用柯罗的表现手法创作。



在这幅作品里柯罗式的单纯清新的蓝绿色调和朴素优雅、带有古典韵味的幽静气氛显而易见,画法沉稳,虽有柯罗影响,但仍然是毕沙罗的。







《通往卢弗西埃恩之路》



毕沙罗向柯罗学习,决不是生搬硬套的模仿,而是一种特有的灵敏悟性,把柯罗的画法完美地融入自己原有的熟练技巧和潇洒格调之中,以极其自然的形态出现在画面上。



我们从这一幅《通往卢弗西埃恩之路》中看到的既有柯罗影子,但更多的是毕沙罗自己的清新的空气、明媚的阳光、柔和深远的云天,给人的时空和色彩的感觉妙极了,这种印象的真实感能唤起每个人如同身临其境的回忆。











《瓦赞村口》



画中充满阳光、空气,清新、明净、温暖的乡村生活气息扑面而来。体现了早期印象派追求光与色的表现特点,这种表现方法是对现实主义风景画的发展,更加注重对阳光和空气的表现以及色彩冷暖对比关系的把握。用笔稳健沉着,具有透明、简洁朴素美。







《村落·冬天的印象》



在这幅《村落·冬天的印象》中,毕沙罗尝试运用塞尚式的较为阔大、稳重、坚实的笔触代替他原有细碎的笔触,其色彩也有类似塞尚式的单纯冷暖过渡,色块铺垫得厚实,富有平面感,画面很有力度和分量。但整个画面比塞尚活泼且含温情。







《菜园和花树·蓬特瓦兹的春天》



毕沙罗真正属于早期印象派风格的代表作品,形成于70年代后期,画家在1877年作的这幅《菜园和花树·蓬特瓦兹的春天》就比较典型。他运用细小的笔触点画造型,色彩的配置过渡非常微妙、丰富、沉稳与厚实,这就是我们熟悉的毕沙罗画法。这种画法和后来的修拉点彩派画法有相似之处,但内在气质不同。这幅画给人以轻松、愉快、充满生机之感,画家像是一位歌手,在用欢畅的笔触赞美春天诱人的景色。

[/hide]

                     
安静,好安静。只有风,只有我。我一直在飞,一直在飞...
     
Posted: 2007-01-10 11:18 | 1 楼
觉是
级别: 论坛版主


精华: 77
发帖: 2000
威望: 1725 点
金钱: 14601 静电币
支持度: 11946 点
在线时间:243(小时)
注册时间:2005-02-22
最后登录:2010-07-22

 

[hide=3]












《西班牙芭蕾》



在马奈的艺术活动初期,他曾一度热心描绘西班牙题材和人物形象,这与那个时期在巴黎艺术界刮起西班牙风有很大关系,主要是他倾慕西班牙大师委拉斯开兹和戈雅,从而受他们的影响。他在这幅《西班牙芭蕾》中运用极为纯净和简洁的透明色彩塑造舞蹈者形象,在深重的背景和伴奏者衬托下,显得格外鲜明响亮,这种新风格引起巴黎画坛的注意。







《洛拉·德·瓦朗斯像》



这幅画亦译为《瓦伦西的劳拉》,是马奈30岁时的作品。是他西班牙画风中杰出的一幅。马奈在画中描绘的洛拉是西班牙康普鲁比舞蹈团中女主角,是在巴黎访问演出时画家为她所作的肖像。这幅画的成就并不在于舞女的形象和风姿画得如何,而在于色彩的艳丽和大胆涂抹。画面上严谨的造型和深棕色的背景仍然是古典式的,但这背景上突起的大胆响亮的色彩,却成为印象派的前奏。舞女裙子上那些红黄绿的花团,因黑色底子的衬托更显其绚丽华美,而大面积的黑色块,却因这些艳丽直率的色彩显得高贵。诗人波德莱尔曾以诗赞道:“洛拉好似一颗玫瑰红与乌黑相间的玛瑙,光彩炫目,散发出惊人的魅力。”







《杜伊勒利宫的音乐会》



这是一幅描绘室外林间群众场景的绝妙的画,无论是在构图、造型、设色上,都展现了新颖大胆的艺术表现手法,表现出这位30岁的画家已经具备成熟的创造才能。



大作家左拉曾经这样评论此画:“在杜伊勒利宫的树丛间,有一大群人在阳光下熙熙攘攘地走动着:每个人只不过是些线条或是些黑点子。如果我当时在场的话,我一定请艺术爱好者与画保持一个适当的距离,那时他也会感到,这些色块活起来了,人群说起话来了。”在这幅画中马奈大胆描绘光感,色调在黑白对比中显得响亮动人。他的这种艺术表现手法高度体现一种“简化”--人物造型的简化和色调的简化,他曾说过:“艺术中的简练是一种必要与雅洁,繁琐的画家令人生厌。”







《草地上的午餐》



法国官方每年举办一次沙龙美术展览,展出作品必须经过严格审查。拿破仑三世为缓和落选画家的不满,同意举办落选沙龙展览,马奈的这幅《草地上的午餐》就是在落选沙龙中展出的引人注目、惊动巴黎的作品。



这幅画被拿破仑三世斥之为“淫乱的”。对这幅画的攻击有的从道德上,有的从画法技巧上,他们都以古典主义的表现方法来衡量这幅经画家简化过的作品,说是“粗制滥造”。这幅画的构图类似乔尔乔内的《田园合奏》,这对马奈无关紧要。马奈在这幅画上表现了一个自由画家的意志:一切道德的俗见和公众的陈旧趣味都不能左右画家。画中一个自得其乐地裸女与两位绅士坐在草地上,似乎仅此一点就激怒了拿破仑三世和一些伪君子们,其实他们不知见过多少充满肉欲的裸女,也从未指责过,关键在画法,他们认为古典的、细腻的才是高雅的,而这“简化”的画法就是粗制滥造,就是粗俗。



马奈在这幅画中着意描绘的不是题材本身,只是借裸女和绅士的形象来表现对外光、色彩和空气描绘的探索,人物本身是没有意义的。人们不能以传统的观念来衡量这件作品,不能追求它的思想意义。所以阳光、空气、色彩才是这幅画的主题,正如马奈自己所说:“我的作品的主角是光和色。”







《奥林比亚》



《奥林比亚》中的裸女姿式并不新鲜,乔尔乔内和提香笔下的维纳斯就是这个样子,所不同的是艺术表现方法的革新。



画家采用一种稳定的近乎平涂的受光面来描绘裸体,以最小限度的立体层次造型,然后突然转入暗部,简化了学院派的作画步骤,不表现复杂层次和立体感。在这幅画中提出了新的观察和表现方法,并为后来整个当代艺术所接受。



画面以裸女躺在柔软的白色靠垫、床单和长巾上,这与人体的肉色相互交织在一起构成前景明亮的色调,在深重色背景衬托下格外轻巧、光彩和明亮,在这强烈对比中配置一位黑女佣人和一只黑猫,在画面上起着由明向暗的过渡作用。马奈的功绩在于大胆地摈弃了古典画法和学院派的教条,根据画家自由观察来描绘对象和认识世界。



马奈用奥林比亚作裸女画题是一种讽刺,因为奥林比亚是希腊神系主体,代表宇宙的秩序,画家以一个凡女裸体作为象征,是有其深意的。







《埃米尔·左拉像》



当马奈的画受到官方和古典主义维护者的猛烈抨击时,年轻作家左拉勇敢地写评论为其辩护,他曾写道:“我们前一辈人嘲笑了库尔贝,到了今天,我们都在他的画前流连忘返;今天又在嘲笑马奈,将来又该在他的画前出神羡慕了。马奈先生一定是巨匠,我对此坚信不移。”马奈为报答左拉,特地在自己的画室为他画了这幅肖像。



马奈有意在环境配置上安放有意义的画幅和书籍:诸如日本浮世绘、花鸟屏风、《奥林比亚》的印刷品,这都表明他们共同的艺术信条。书籍中有左拉的评论文集等,这些环境描绘向人们展示他们之间的友谊及左拉对他的支持。



画面仍采用近乎平面化的单纯色块、强烈的明暗对比、不求圆浑的立体感,以最小限度的立体层次来造型,将画面主体部分的面孔、手和书本等置于光亮处,明暗之间没有过渡中间色调,以截然转换方式形成明和暗的强烈对比但并不生硬,反而衬托出主体部分更引人注目,以此画法来对抗古典主义传统造型方法。







《梳头的女孩》



当德加在第8届印象派画展中看到这幅《梳头的女孩》一画时情不自禁地赞叹道:“素描真棒,格调真高啊!”他用自己的画交换了这幅画。所以这幅画在德加死前一直是德加的藏品。



这幅画是卡萨特所有作品中唯一具有大师风格的一幅。其选材、构图和人物所表现出的自然随意性都很像德加的风格,其色调和用笔却更接近库尔贝以至于柯罗,笔意简洁而粗犷。女孩两只弯曲的胳膊围绕着头部形成了奇异的S形并使人物动态有独特的艺术魅力。这一切使画面上的并不美丽的形象显得非同寻常,极有气魄。画中凝聚着女画家所有好的传统,难怪受到德加的赞叹。












[/hide]

                     
安静,好安静。只有风,只有我。我一直在飞,一直在飞...
     
Posted: 2007-01-10 11:18 | 2 楼
帖子浏览记录 版块浏览记录
狗狗静电BBS - wwW.DoGGiEhoMe.CoM » 觉是·绳舞

沪ICP备05008186号
Powered by PHPWind Styled by MagiColo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