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页主题: 【转贴】搞怪银行缩写 打印 | 加为IE收藏 | 复制链接 | 收藏主题 | 上一主题 | 下一主题

爱水的鱼
级别: 光明使者


精华: 0
发帖: 2380
威望: 427 点
金钱: 3346 静电币
支持度: 21 点
在线时间:81(小时)
注册时间:2004-06-05
最后登录:2013-06-07

 【转贴】搞怪银行缩写

中国建设银行—CBC(Construction Bank of Chna)—“存不存”

中国银行——BC(Bank of China)——“不存”

中国农业银行——ABC(Agriculture Bank of China)——“啊,不存”

中国工商银行—ICBC(industry and Commercial Bank of China)——“爱存不存”

民生银行CMSB(china minsheng bank)——“存吗,傻B”

招行是CMCB——存吗??白痴
[ 此贴被Tigger在2004-08-03 11:26重新编辑 ]
「LF」.尓,9素朵悲劇ノ    
Posted: 2004-08-03 09:10 | [楼 主]
唐僧
活佛
级别: 光明使者


精华: 23
发帖: 2845
威望: 625 点
金钱: 10 静电币
支持度: 0 点
在线时间:317(小时)
注册时间:2002-11-16
最后登录:2024-09-21

 

无聊的人,研究点有用的不行?
怎么不把花旗银行、摩根大通、美联银行的缩写也联想一下呢?
Posted: 2004-08-03 09:57 | 1 楼
唐僧
活佛
级别: 光明使者


精华: 23
发帖: 2845
威望: 625 点
金钱: 10 静电币
支持度: 0 点
在线时间:317(小时)
注册时间:2002-11-16
最后登录:2024-09-21

 转一篇文章

http://www.chinesepatriot.com/

花旗银行在华掠夺纪实

  几年前我们遇到了一起与花旗银行有存款纠纷的案例,由于花旗银行采取了种种与其声誉不符的手段整治中国讨债人,使本来极为简单的、完全可依法解决的经济纠纷变得十分复杂。这让我们对花旗银行这么一个"知名大银行"百思不得其解。于是便激起了我们研究花旗银行的兴趣。我们翻阅了大量的中美文史资料,我们本着实事求是的原则,以史为据,揭开了花旗银行鲜为人知的一幕,编写了中华爱国者网站www.chinesepatriot.com。现向世界公布美国花旗银行在华长达47年掠夺史和赖账不还的丑闻。
    本网站真实揭露中华民族又一血泪史,揭露美国花旗银行1902如何贿赂李洪章白银至少50万两进入中国的?趁中国战乱之机,是如何耍手段发国难之财的?在华疯狂掠夺长达47年之久。
  我们在美国联邦法院起诉期间,美国一位著名大律师曾惊呼:"花旗银行本是一个州立小银行,不知哪来的那么多钱,一下变成国际大银行"?同时美国书和"美国之音"也赞美:"花旗银行业务神奇般地发展,是得益于中国业务的开展"。我们查阅了中美两国的相关文史资料,花旗银行原本是只有300万美元注册的私人小银行,在国内不能跨州服务,1902年为经收不平等条约的《庚子赔款》,通过贿赂李鸿章得到"优惠"条款而跨国进入中国开展业务的,先后在上海、北京、天津、哈尔滨、长春、大连、青岛、汉口、广州、厦门、香港等发达地区成立多家分行,除上海注册50万美元外,其余全部是"皮包银行"。众所周知《庚子赔款》是清政府丧权辱国条约,此后花旗银行利用中国连年战乱,进行各种方式的掠夺。
  第一阶段1902年-1949年47年间,花旗银行为应合美国政府"变太平洋为内湖"的侵占亚洲战略,成为美国政府打入中国的前哨机构,有史料记载;它不光是银行,还从事情报工作。其间,花旗银行洞悉了中国大陆军阀林立,连年战乱;中国钱庄、银行今立明废,朝不保夕;军阀、政客、富绅、地主为避免战祸匪患,流离颠沛,终无定所;财主们大量金银财宝带之不便,存之无处等等混乱情势,花旗银行到处宣扬"民主与公正"形象工程,高唱"无时间限制"、"永不作废"、"在世界联行机构支取有效"、"凭票即付"之诺言,不问财产来源,不问真实姓名,千方百计地满足存款人的要求,制造出千奇百怪的金版、银版、五色纸版、蚕丝版等存款凭证,来适应存款人的心理,骗取存款人的信任。使中国的"富人们"心甘情愿地把他们的财富,源源不断地存入花旗银行,使花旗银行在华的业务得到了神奇般的发展。美国有资料显示花旗银行50%收益来自中国(实际不止),正是这些中国财富铸造了"花旗帝国"的神话,花旗银行理应感谢这些中国富人,然而花旗银行却"为富不仁"。除当年对"假名存款"、"财产来源不明存款"拒付通吃之外,对中国大陆人的巨额存款进行了狡猾的赖帐。
  第二阶段,新中国建立后,1950年,美国发动了朝鲜战争,花旗银行停止了在华的一切业务。美国政府为了制裁中国共产主义的蔓延,冻结了中国人的一切财产。直至1979年9月10日《人民日报》发表登载"中美政府资产解冻"的消息止,花旗银行在中国大陆消失了正正30年,1979年9月9日国务院授权中国银行收回在美冻结的资产公告后,有一部分人上交了存款单据,还有一些人因刚开放政策不明等原因没有上交,这些存款已超过60年了。已经形成了新历史遗留问题。
第三阶段,经不住中国改革开放的诱惑,花旗的新一代瞄准了中国这个潜在的大市场,于1983年又回到了中国,首先在中国改革的前沿城市深圳设立了代表处。至2002年5月进入中国100周年时,花旗银行已在上海成立了中国区总部,并在上海、北京、广州、深圳、厦门、成都设立了六家分行,又是首家获准向中国国内居民和国内企业经营全面外汇业务和人民币业务。
  花旗又回来了。那些1950年以前花旗的老储户及他们的后人没有忘记他们存在花旗银行巨额财产,花旗的新一代几乎经常遇到中国的追债者,他们对昔日的"财神"、"恩公"、"上帝"已表示不胜其烦,已不愿为前辈的承诺承担责任,他们不顾花旗的声誉,靠"财大气粗"欺骗、打击取款人,软赖硬拖,只想一推了之。花旗新一代采取不正当的手段联络公安,"恶人先告状",使主持正义的中国人受到"刑事拘押"多人次。无罪释放后还得不到公正待遇,个别小报记者与花旗银行接触后灭绝良心写"假新闻"报道。中国人民有权知道这一切。
  周西成当年在花旗银行新加坡金城道分行分三次存款三亿美元,1941年太平洋战争暴发,周支取5000万,转存2.5亿,本息已超过12亿美元。由于我们过去过分相信花旗银行,于1997年11月5日与花旗银行纽约总行副总裁进行了90分钟谈判,先是答应三个月结案,后却以"文件对不上号"为由拖赖不给。我们在美国联邦法院起诉立案,两次开庭均遭美国有关方面阻挠未开成。我们对本案存款凭证已经做了专家论证,中国人民银行权威专家出席了论证会,到目前为止没有任何证明它是假的。有人要问贵州怎么会有这么多存款呢?请查网站第7标题《周西成简历》,便知其如何经营鸦片变成巨富的。
  有资料显示,中国战乱期间,花旗银行掠夺中国财富的手段和数目都非常惊人。在20年代至40年代,花旗银行在国内遭受三次重大损失,早已资不抵债,然而它不但没有倒闭,股东们还照拿红利,业务还在发展,成为国际大银行,美国资料称之为"神奇般的发展"。但翻开中国文史资料时,我们惊讶地发现,"神奇般的发展"原来是靠掠夺中国人的财富换来的,难怪美国律师惊呼:"花旗银行原是州立小银行,哪来那么多钱变成国际大银行,我们这一代人都没研究明白"!
经我们查证,花旗银行已经违背美国1959年存款法案,多年交涉实践证明,他们不敢上法庭,也不愿让媒体参与,怕媒体嚗光是他们的"要害"。他们只会背后搞"金钱"外交整追讨人。我们将针锋相对,有信心追回中国人的巨额存款。这是中国公民与美国企业法人之间的民事纠纷,不会损害中美关系,也不能因怕影响中美关系而不敢坚持中国人的正义主张。
  大多数中国人都曾记得,2001年7、8、9月媒体报道过这件事,个别小报在与花旗银行接触后,并在花旗银行带领下,搜集所谓的反面情节进行恶意炒作,大部分媒体由于没有可参考的资料,致使别有用心人得逞,帮了花旗银行大忙。为避免旧情况再发生,我们在中华爱国者网上展示了主要案情,供所有的爱国人士查看,基本疑问都能找到答案。但是为了财产的安全和官司的最终胜利,当然也要有点保留,这是正常的。
  望海内外主持正义的中国人团结一致,为讨回公道、洗刷国耻献计献策,因为它不仅有重大国家利益、民族利益,还要让全世界都清楚的看到一个"号称人权和民主"的大国企业,是如何践踏人权和法制的。
  我们对花旗银行的研究仅仅是开了一个头。由于年代久远,许多鲜为人知的花旗"故事"还有待我们去发掘、去印证。我们的研究将进一步深入,我们的研究成果也将陆续公布于世。由于中国过去报道一些"献宝骗局"案件,使个别人对本案有怀疑,直接影响本案的办理进程。但我们可以负责任的态度告诉中国人民,过去报道一些"献宝骗局"案件并非"空穴来风",多是花旗银行在华掠夺和赖账不还留下的罪孽。
  在此对为本案给予大力支持,正在默默工作的专家学者表示衷心感谢,他们分别是:法学专家:应松年、江平、袁小凡、任继圣、田文昌、施天涛和中国人民银行法规司专家。律师有:王川、冯玉龙、杨占武。布朗(美国),哈维(美国)。
  给予研究帮助的有:辽宁省侨联主席卢育波、原辽宁省农行副行长冯合生、原中国驻纽约总领事馆商务官李柯、美国保富银行总裁俞立先生。 参与研究帮助的还有:胡学东、冯玉真、王继威、何景林、李伯森、卢宏、孙玲等,并向一切给予我们帮助的人表示衷心感谢。

                            2003年10月30日
Posted: 2004-08-03 09:58 | 2 楼
唐僧
活佛
级别: 光明使者


精华: 23
发帖: 2845
威望: 625 点
金钱: 10 静电币
支持度: 0 点
在线时间:317(小时)
注册时间:2002-11-16
最后登录:2024-09-21

 

  中侦网讯:7月15日,记者见到了一笔特殊的存款单。在存款主人的代理人邵连华先生北京的住所,记者看到,它由4张纯金及数张纯银金属铸成,存款单的签发日期是1941年4月7日,金额为2.5亿美元。上面刻有花旗银行总裁和存款人的头像,存款人为金娣女士,存款地点是新加坡金城道分行转存纽约总行。记者看到,在这笔存款凭证中有用英文标注的字样:该存单为“特别发行,不可撤销,无时间限制”、“在世界分支提取均有效”。
  邵连华先生称:作为金娣的代理人,由于在美国曼哈顿花旗银行总行提取存款及为提取存款进行的法律诉讼未果,他将在中国起诉花旗银行,利用中国的法律向花旗银行讨回这笔60年前的存款,本息共计约12.2亿美元。

主人曾是军阀秘书

  随后,他向记者讲这笔存款的来历。这笔巨额存款的主人金娣,曾是上个世纪20年代末至30年代贵州省军阀、贵州省主席周西成的机要秘书。

  当年,周西成将自己的黄金、现金、实物等价值3亿美元的财产,以18个人的名义分别于1927年、1928年、1938年,存入了美国花旗银行在新加坡的金城道分行,金娣为18人之一。1941年日本占领新加坡前夕,周西成将其存款剩余的2.5亿美元的继承权交给了金娣,移交手续在花旗银行办理,花旗银行向金娣开具了存款、取款及有关凭证。其后,由于当时中国战乱频繁,金娣作为这笔巨款的惟一主人辗转藏匿,最终隐居于中国南方的小山村。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美国政府冻结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在美国的全部资产,金娣老人的这笔数亿元存款也被冻结在美国。

首次取款遇到挫折

  1979年中美两国达成解冻中国在美资产的协议,金娣这时才有了取回存款的条件,但因其隐居与世隔绝,直到1990年她才知道存款可以取回。由于年事已高加上行动不便等原因,金娣委托他人办理取款。哪知这条取款之路竟是一条充满荆棘的艰辛之路。

  怀着美好憧憬的金娣老人委托他人两次去新加坡代办此事,但得到当地花旗银行的答复是,需向纽约总行请示。

  在中国人的思维中欠债还钱天经地义,况且是放在一家国际大银行里的存款,更应该按法律约定办事。谁知邵连华等人随后在美国的遭遇却令人不敢相信,据邵连华先生说,他与美国律师于1997年11月5日在纽约花旗银行总部与银行副总裁进行了谈判,花旗银行这位副总裁在谈判中答应三个月内结案。但事后花旗银行不但不及时兑付,百般推诿,拒绝见面。

  美国花旗银行进而提出“存折有假”,但又拒绝提供书面答复,只是说花旗银行原名不叫花旗银行,在银行的历史资料中对于这笔存款“查无纪录”。 说起当时的遭遇,邵连华仍是忍不住心中的愤怒:“这场官司,让我看清了美国的法律,美国的文明。”

在美提起诉讼受阻

  据邵连华说,美国代理律师通过多方取证,证实存款文件是花旗银行发行。美国花旗银行英文改过三次名称,但中文名称在亚洲地区一直未改,在中国、香港、新加坡的分行一直沿用花旗银行名称。

  在无法继续协商的情况下,邵连华于1998年开始在美国就此事提起民事诉讼。1998年5月8日,邵连华委托美国AUERBACH&KIRSCH律师向美国联邦法院提起诉讼。

  该法院受理后原定于当年10月6日开庭,但AUERBACH&KIRSCH律师于9月17日突然发传真声明不再担任原告方律师,因此使得联邦法院的开庭受阻。事后AUERBACH&KIRSCH律师的秘书,一位中国留学生向邵连华透露,在9月17日,开庭之前花旗银行将自己的一件案子交给了AUERBACH&KIRSCH律师。这位秘书还透露有人将要对此采取行动,建议邵连华尽快回国。但这些挫折与威胁并没有吓退邵连华,反而更坚定了他的信念。

第二次开庭成泡影

  最后邵连华找到了美国著名律师哈维,在听他介绍完案情后,哈维律师异常激动地说:“当年花旗银行只是州立小银行,突然之间变成了国际大银行,哪来的那些钱,我们这一代人都没有研究明白,现在我明白了。我相信这件事一定是真的。”

  哈维律师在同美国联邦法院进行交涉后,商定1998年11月30日再次开庭。哈维律师通知原告方派证人并携带证据赴美,并在美国联邦法院发出开庭通知的前提下,依法向此案相关的中国公民发出出庭作证的邀请函。美国驻沈阳总领事馆以有移民倾向为由拒绝签证,使得第二次开庭又成泡影。

  在这种“证据不足”的情况下,邵连华等人在美国的民事诉讼实际上失败了,他们的诉讼权力在美国名存实亡。就在山穷水尽的时候,哈维律师说:“为什么你不在中国打这场官司。依据花旗银行的章程,只要是在美国花旗银行有存款,到其任何一家支行提取均为有效。”这一句话提醒了邵连华,他要回到祖国去,在自己的国土争取自己应有的权利。

中国专家进行论证

  2000年12月24日,中国政法大学行政法学教授应松年等我国数名著名法律专家和金融专家,在北京召开了一次论证会,会上考证了这笔存款的真实性和法律诉讼的管辖权问题,最后专家们集体在会议纪要上签了字。

  专家们认为,依据凭据上记载的“在世界上所有分支机构提取均为有效”的规定,中国法院有对这笔存款进行法律诉讼管辖权。对此著名法学专家、全国律师协会刑事委员会主任田文昌律师认为,此案事实存在。“以目前的这些材料来看,完全符合在中国法院的立案要求。由于这些存取款票证是花旗银行特别发行的没有可比性,所以辨别其真伪的资料应由花旗银行来提供。”

  对于这笔存款的真实性,代理此案的王川律师认为:“对于这些存取款的凭证,目前没有证据可以证明其是伪造的。本案应该符合法院的立案要求。”

花旗银行称这有假

  7月16日,记者电话采访了花旗银行上海总行公关部郭女士,她在看过部分凭证传真后,认为这些材料存在问题。

  她说:“其一在票面两侧刻有当事人双方头像不符合花旗银行开具票据的规则,其二在票据开头与文件中多次出现的citybank(城市银行)字样,都是连在一起的,而正规的应该是两个单词分开的。”

  一些国内银行界的制币专家在看过整套票据后认为,全套票据做工精致,不是仿造所能达到的。以其纸制票据上的五色套印技术而言,就现在的制币技术来说也是非常先进的。其铸造三套文件所用的金属,黄金6.5公斤,白银还要多,金银总价值超过10万美金。但这还不是最高的,其文件的制版费最为昂贵,在77件文件中,有印制的、有金属铸造的,还有丝织的、五色纸的、蚕丝的。文件大部分是双面印刷铸造,近200个版面,现在的技术估算,需制造费用80多万美金。

悬念何时才能揭开

  由于这笔存款发生在1941年,至今已有60年的时间,本息已累计达十多亿美元。目前当事人金娣女士尚在,今年已是93岁高龄。由于她年事已高,留给她的时间不会太多了,这笔巨款会在她的有生之年回到祖国,回到其真正主人手里吗?

  对此,邵连华先生充满了自信:“我办的是为中国讨回公道的事,同时也利于国家的经济利益,更长了中国人的志气。这样的事我相信一定会胜利,也一定能够胜利。”

  据了解,目前此案已引起有关领导的重视,有关各方正在协商之中,据其代理律师介绍,此案的相关资料已搜集齐备,相信案件不久将会真相大白。代理人邵先生表示,他将依据花旗银行下一步反映,在适当的时候,在北京展出存款所有文件;并邀请在华的所有国内外新闻单位,让全世界给一个公正的评价。

  另据相关资料介绍,中国目前在海外还有多笔类似存款,除周西成的存款外,还有王家烈等人的存款滞留在美国。如此案胜诉,将会给其他类似的案件提供审判依据。

                   《江南时报》
Posted: 2004-08-03 09:58 | 3 楼
唐僧
活佛
级别: 光明使者


精华: 23
发帖: 2845
威望: 625 点
金钱: 10 静电币
支持度: 0 点
在线时间:317(小时)
注册时间:2002-11-16
最后登录:2024-09-21

 

  (1)花旗银行1902年为经收《庚子赔款》,贿赂李鸿章进入中国
  1901年到1909年担任美国总统的西奥多 罗斯福开始推行对中国扩张政策,他的远东政策的基本方面就是排除俄国在我国东北的势力,但因为俄、英、法帝国结成联盟关系,西奥多 罗斯福插足我国东北的各种活动都遭到失败。
  但美国1898年之吞并夏威夷、侵占菲律宾后就加快了对中国的扩张步伐,当时列宁指出:“美国夺取菲律宾是通向亚洲和中国的步骤。”
  美国在远东的扩张活动的新时期,则是从1898年美、西战争开始的。参加结束美、西战争的巴黎和会的美国代表之一里德,在美、西战争后狂妄地宣称:“太平洋现在已在我们手中,如果运用得当,美国能够使太平洋差不多变成美国湖。”(《威尔逊与中国》,《历史研究》1964年,第二期,第62页。)
  当列强在中国寻求势力范围时,美国也大肆向太平洋扩张。
  “1898年7月美国国会议决吞并夏威夷。12月间,美国、西班牙条约使我们获行了波多黎各、关岛和菲律宾。1899年12月一个三方面条约把萨摩亚群岛的一部分给了我们。1899年9月门户开放照会前后几个月中,美国在太平洋的这些收获,超过了其他国家在那里所得的。正当德国人在山东胶州、俄国人在旅顺取得海军基地的时候,我们在夏威夷、萨摩亚和菲律宾也获得了潜在基地,同样,当欧洲列强在中国为商业剥削的利益寻求势力范围时,我们吞并了亚洲的一个群岛”。(费正清:《美国与中国》第251—252页。)
  “门户开放”政策是美国有条件地承认列强在华“势力范围”的合法化,籍以达到彼此机会均等。
  这个“门户开放”政策,一方面要列强开放在华租界地以及所谓势力范围,使美国享有均等的利益与机会;另一方面,要中国内地全部开放,使外国人享有投资权利,海约翰发表这个所谓“门户开放”政策,等于美国有条件地承认列强在华“势力范围”的合法。
  这时美国的侵略中心是中国,以列强瓜分中国为手段,强迫清政府签订《庚子赔款》卖国条约,条约规定中国赔偿美国2500万美元。美国以收取这2500万美元为借口,需要在中国设立一个机构来管理中国对美国的庚子赔款,实际上是插足中国的第一步。
  “这时以米建威所代表的美国资本家利益来说,目标是中国主权;从李鸿章为代表的封建王朝方面来说,目标就是苟延残喘的借款。因此第一笔业务就是清政府借款,构成了李鸿章和米建威的谈判实际中心。”
  “也许李鸿章觉得用不着这样多的款项来交换他所出卖的主权,”在银行章程中最后确定下来的政府贷款是150万元,另外还有一笔50万元一年为期的免息贷款,贷给直接出面的李鸿章(第九条),据说这笔辅助借款只用之于“特别的目的”(《北华捷报》1887年8月5日,第154页)。
  “所谓‘特别的目的’显然是对这个卖国贼的酬劳。这个数目和当时报纸上透露的数目却又不一致,其中单是政府贷款即为250万两,而李鸿章的酬劳贷款,不是50万两,而是100万两”(《北华捷报》1887年7月29日,第124页)。
在北京公使馆与总理衙门之间进行了勾心斗角的活动。在各国公使的抗议一个接一个地投向总理衙门,他们“抗议设立拟议中的银行;因为这个机构给美国太多的利益,以致损害了他的竞争者和其他各个国家的居民”(《北华捷报》  1887年10月19日,第425页)。
  帝国主义国家之间的矛盾是米建威计划不能实施的主要原因。中国国内统治阶级之间的矛盾,则是这个计划无以实现的另一个重要因素。
  御史屠仁守在上给皇帝的奏章中就以“窃朝之大柄,坏经常之大法,外启各国之争心,内夺从商之生理,将使户部为虚设,国计为孤”来指责李鸿章。(《屠仁守集》第3集,第29页)
  李鸿章在内外反对声中,只好偃旗息鼓,他把三年前因出卖招商局而“登上北京政府的黑名单”的马建忠作为“牺牲品,”给自己“留下逃避责任的后路。”(《北华捷报》1887年8月19日,第198页。)
  以上可以看出李鸿章的卖国嘴脸,也可以看出当时许多正义人士的反对立场。花旗银行在一片反对声、叫骂声中强行登陆中国,李鸿章又给了许多优惠条件。花旗银行在中国实际已经是“太上皇”位置,失去了监管,于是在1902年一个星期二花旗银行宣告在上海成立,行长哈特利(MARCELL US LLARTLEY)、副行长爱德华、柯革金(EDWARD F、CRAGIN),公布是美国政府授权作为在华的国库代理人。其资本为50万美金。
  银行的组成人员,名义上是中、美各半,但董事长一职,中国人却不能过问(银行章程第三条)。不但董事长,就是中国的经理,有一名也是由董事长指派(《北华捷报》1887年8月12日,第186页)。
  这个银行给自己规定的“业务”包括经理贷款、发行货币、采办物资、经理国库和包揽汇兑五大项目。
  这意味着:“所有的政府借款都由银行经理;所有军火、公共工程,国外使馆的开支,都由银行经手;不经政府的批准发行纸币、铸币。由银行进行监督。”(《北华捷报》1887年8月5日,第149页。)
  这意味着:“它的铸币的专利权”。所以说:花旗银行一开始就是侵略中国的产物,造就了它掠夺中国财富的各种有利条件。当时中国内部环境的急剧恶化,使花旗银行从中渔利那也是唾手可得的事了。

附录:庚子国耻;(摘自《清史图典》)

  上图:杀害中国反抗义士场景,文字是记录在案的历史背景,为让读者能看清,抄录如下;
  甲午战争后,中国遭到了前所未有的瓜分危机,帝国主义国家的传教士凭借不平等条约,渗透到中国城乡各处,为非作歹,气焰嚣张。广大民众不堪忍受欺压,终于爆发了以反对洋教为发轫的义和团运动。它自1898年10月山东冠县义和团首举“助清灭洋”旗帜开始,迅速蔓延于直隶、河南、山西、东北等地,形成一场波澜壮阔的反帝爱国运动。1900年,大批义和团民进入京津地区,锋头直指西方列强及教会势力,引起了帝国主义国家的极大恐慌,他们借口“保护”使馆和侨民,由英、法、德、俄、美、日、意、奥八国组成联军侵略中国。当义和团运动以暴风骤雨之势磅礴于我国北方各省时,在长江地区有着重要利益的英国策动两江总督刘坤一、湖广总督张之洞实施东南互保。同各国驻上海领事会商,共同炮制了一个《东南互保章程》,规定上海归各国公同保护,长江及苏州内地均归督抚保护。两广总督李洪章、山东廵抚袁世凯等先后表示支持,东南互保局面形成。帝国主义国家得以集中兵力镇压北方军民的反抗。6月17日,八国联军攻占了大沽炮台,7月14日又占领了天津城,8月14日,八国联军攻入北京。慈禧太后挟光绪帝逃亡西安。1901年9月7日,李洪章代表清政府与帝国主义国家签定了丧权辱国的《辛丑条约》,中国已完全沦落为半殖民地社会。1900年为中国农历庚子年,因而称该年八国联军入侵为庚子国耻。



上图是侵华的八国联军元帅---德国人瓦德西照片

  这是美国全面客观评价花旗银行的书,作家只知道花旗银行神奇般的发展得益于中国业务的发展,不知道花旗银行是如何在中国开展业务的?本书告诉世人花旗银行在中国是如何神奇般的发展的!

这是上本书的评论

以这本书为主的多部文史资料,如《汉口花旗银行的掠夺》回答了
花旗银行在华“神奇般发展”的密秘。

(2)花旗银行在中国设立多家“皮包银行”,掠夺内幕惊人
  1、美国花旗银行总行设在纽约,在我国上海筹设远东区分行,“并运用夸大欺骗的广告术,把它的国旗用来做为分行行名,称为花旗银行”,“资金说是由总行调拨,实际所见只是屋顶上的一面花旗和几枚印鉴,几箱本票及电报密码。”(见全国政协编《文史资料选集》第53辑《汉口花旗银行的掠夺》)
  设立时名义上是为了收取清政府李鸿章的2500万美元的“庚子赔款”,实际上是瞄准了清政府的无能和中国内乱内战等多种因素,相继在哈尔滨、大连、天津、北京、汉口、厦门、广州、香港设立八家分行。中国史料记录是以上八家,美国花旗银行在自办网站上称还有长春和青岛。除上海分行在史料中记载有50万美元注册资金以外,其余全部是“皮包银行。”
  2、花旗银行在旧中国活动长达47年之久,由于“在华史料档案已为数不多,我们仅从上海花旗银行残留下来的档案中选了一部分比较重要的资料。”(参见《美国花旗银行在华史料》出版说明部分)
  3、花旗银行在华存款业务,1919年底占其国内外分支机构存款总额的一半,其中中国华北3084.6万元,中国华南1085.7万元(参见《美国花旗银行在华史料》第589页;花旗银行1919下半年报告。《花旗银行档案》第3856卷第9页)。
  4、1903年纽约总行经理李(J B LCC)来上海一年,生意兴旺,“运出金块,运进银块,把银元运往新加坡及其它各地。”(见《美国花旗银行在华史料》第708页)
  “1939年8月本月顾客总计64370人,每天2799人(指上海分行)。”见(《花旗银行档案》255卷)
  5、1935年10月纽约总行给北平花旗银行经理赫尔涵:“我行业务月报系按密件处理,只在外籍职员中传阅,各行经理应将所听到的任何重要议论或事件向上反映。”(见《美国花旗银行在华史料》第692页)
  6、从花旗银行成立的1902年起,到北洋军阀统治的1927年止,由花旗银行单独承担的各种贷款总计不超过500万银元。(见《中国近代史》第275页)
  7、1921年上海分行汇回700万美元给总部,救了花旗银行。(见《沃尔特?瑞斯顿与花旗》第49页)
  8、20年代美国经济大萧条时,“纽约国立城市银行”在美国本土的贷款损失高达8600万元,不过由于公司在中国的业务发展迅速,股东们还是照常拿到了红利(见“美国之音”2001年7月31日网上的财经新闻)。
  9、这样的例子太多,不能一一列举。下面仅以汉口花旗银行为例。“花旗银行在汉口营业40年,掠夺我国人民的财富,究有多少,由于主要的帐册掌握在外籍职员手中,我们是无从知晓和估计的”,仅作者四年了解估计“至少总在1500万元以上”。在汇款方面,花旗银行“在甲地先进入,乙地后支出,无须运出现金,也无任何风险,即可坐收渔人之利。”在1927年大革命时期,“美国停泊汉口的兵舰赴上海装运白银现洋来汉”,“海关无法发觉检查”(参见全国政协《文史资料选集》第53辑《汉口花旗银行的掠夺》)。
  这仅是汉口花旗银行当年的情况。那么上海花旗银行呢?中国的四大家族及大军阀都通过上海花旗银行转存钱财,它的掠夺远远超过汉口花旗银行。上海分行1939年8月份一个月顾客总计64370人,每天2799人,其他分行还有多少惊人的故事呢?

  (上图是花旗银行网站下载,花旗银行庆祝“在亚洲开展业务百年”时登载的,吃掉多少中国财富至今没有准确数据,但花旗银行“神奇般的发展”是无可争议的事实。)
  难怪上海花旗银行最近向报界称近几年它们接待上百起提款案件,无一是真的。其中它也称周西成、金娣存款也不是真的。难道真的是这样吗?外资银行在中国有几家,解放前也不是花旗银行一家,怎么没有人找别的外资银行?这说明了什么呢?当然,这里不排除有鱼目混珠假造材料的行为,但其中相当一部分是当年花旗银行掠夺的财富。该行所发证件五花八门,留下众多证据,由于他们暗箱操作,很难找到旁证,加之有些中国人不研究历史,只用常规去看待这些事情,更有人盲目成为花旗银行的帮凶,致使许多人的追讨难上加难。希望有正义感的中国人多研究一下,尽可能讨回属于中国人的公道。花旗银行属于私营企业,在美国国内损失严重,当年在中国完全失控的情况下,什么事情都做得出来,是中国的财富养肥了花旗银行。
  花旗银行在北京、天津、哈尔滨、大连、汉口、厦门、广州、香港设立八家分行,这是中国资料记录。2002年美国花旗银行庆祝亚洲百年大庆,称当年设立分行还有长春和青岛,这在中国文史资料中没有记载。就这一事实真相足够证明花旗银行在中国失去监管,趁火打劫的程度。
  当年花旗银行扛着一面花旗,说在哪设分行就设分行,什么时间愿意撤消就撤消,不清算,不公告。旧中国外部环境战乱,花旗银行想吃你哪儿就吃你哪儿,差不多了再换个地区,没有人告他们诈骗,也没有地方去告,他们是个合理的恶人,是旧中国的独特现象。
  那么今天的中国人回过头来看看美国人当时对中国的政策,哪些是善意的?就是后来的“马歇尔将军”的国共和谈,哪些是真的呢?可不可以这样说;和谈是形象工程,发中国的国难之财才是目的。今天的美国不还是干涉台湾回归吗?目的是不是还是钱?当年中央财政部是否存在档案,证明花旗在中国乱发票子案的债务资料,一旦两岸统一,怕中国两岸联起手来去要债呢?三亿美元大关金就是如此,印着美国花旗银行发行,还印有中央银行的字样,肯定双方是有联系的,等研究工作的深入,全国人民真相大白后,会有更多的线索资料来佐证这件事情。
  下图是美国花旗银行为庆祝亚洲业务开展100周年,花旗银行到上海庆贺,并为花旗银行上海分行取得人民币经营权剪彩,美国花旗银行有理由那样庆幸。但是中国人不能忘记美国花旗银行对中国长达47年的掠夺!
(以下是花旗银行庆祝亚洲业务开展100周年的网页下载;图片是花旗银行总裁。)
新闻发布 (2002年3月21日)
  全球银行业的领先者花旗银行成为第一家为中国公民提供银行服务的国际性外资银行。今天,花旗集团董事长兼首席执行官威尔先生(Sanford I Weill)出现在位于和平饭店底层已经装修一新的浦西支行,在这个具有历史性意义的地方亲自为他的第一位中国顾客唐海松先生开户。唐海松先生是著名的网络公司亿唐网的创立者及首席执行官。
  “这是中国银行和金融市场在对外开放方面迈出的重要一步,”威尔先生表示,“能获得中国人民银行的批准,成为第一家为中国公民服务的国际性外资银行,花旗银行感到万分荣幸。而这一荣誉的到来又适逢花旗银行在中国的一百周年庆,对此我们特别地自豪。”

(看花旗银行有多高兴)
  “在过去20年里,中国经济所取得的惊人成就已经大大提高了几亿中国人民的生活水平, 因此我们深信中国的个人银行业务将在未来几年中稳步增长。我们将与市场共同发展。”花旗银行中国区行长施瑞德先生(Richard Stanley)如是说。
花旗银行于1812年创立于美国,为全国性的金融机构。时至今日,它已发展成为美国最大的国际性银行之一。1902年花旗银行成为美国首家在中国开业的银行。如今,花旗银行在中国的分支机构已遍及沿海主要城市,成为在华美资银行中拥有最多分行网络的银行。花旗银行已分别在北京,上海,广州和深圳设立分行;在上海设立浦西支行;在厦门和成都建立代表处;中国区总部设在上海浦东。
(3)花旗银行在汉口的掠夺
  花旗银行亚太地区总代表处设在上海,管理新加坡、香港和中国设立的所有分行。汉口分行归上海花旗银行管辖。剖析一个花旗银行汉口分行供大家研究,能够起到举一反三的作用。汉口分行是个小银行,中国大军阀、大商人存款都找上海花旗银行分行,汉口花旗银行基本上鲜为人知,尽管这样,我们翻开资料,花旗敛财手段也会令您吃惊。
  由全国政协主编的《文史资料选集》第53辑中有这样一篇文章:《汉口花旗银行的掠夺》。该篇文章系政协湖北省武汉市委员会文史资料研究委员会供稿。
作者董明藏早年就读于汉口辅德中学,后升入北京中国大学(孙中山成立的大学,位置在前门西侧),毕业后回到汉口,经刘子敬介绍进入汉口花旗银行工作。  1926年北伐军占领武汉后,董明藏担任第三任买办(买办是替外国人办事的负责人,解放后曾被定为敌我矛盾),后到上海银行任副理。1931年余文卿从作者的助手升任汉口花旗银行第四任买办,作者是担保人。董余互相利用达三年之久。作者以亲身经历描写当年花旗银行在中国的掠夺行为。
  汉口自1862年开始划为租界,英、俄、德、法、日五个帝国主义先后控制这个地区,作为经济侵略的据点。19世纪末,花旗银行才计划向汉口伸展,雇请英国人罗尔斯(也称为老虎)的充当汉行大班。罗尔斯携来英、美籍职员二人,并由上海带来一个姓陈的买办。觅就英租界鄱阳街景明大楼附近地点为行址,“并运用夸大欺骗的广告术,把它的国旗用来作为分行行名,称“花旗银行”。资金说是总行调拨,实际所见只是屋顶上的一面花旗和几枚印鉴,几箱本票及电报密码”。(见《文史资料选集》第53辑第715页)
  “充当汉口花旗银行买办……则须取得保证人提供的全权保证。买办签定契约,须请外国律师签证,除付签证费100两外(白银),每年还须照付顾问费100两(白银)。契约内容的要点:
(1)保证在大班指挥之下,领导买办帐房顺利发展业务;
(2)真实报导当日市面行情和金融动态,以及有关当地军政的情况;
(3)严守行内秘密,并须宣扬本行信用和该‘国’国威;
(4)大班嘱办之事,须马上办到,因故迟延时,须申明理由;
(5)买办及其属员在业务经营上有意或无意使该行有形或无形受到损害,应由买办负责赔偿损失,若有发现不忠于该行的言行,即行辞退,重者并应负‘法律’责任;
(6)买办账房所用职员、出店、勤杂等,概由买办负责雇请,每月薪给五百两,由买办负责包干;
(7)、货币真假鉴别,统由买办负责,倘有差错或挪用、卷逃事情,概归买办负责赔偿;
(8)营业上规定的买办收入佣金,归买办所有,自行分配。买办自己都有一定的资产,还提出了相当的保证金,所以只有从业务上多卖力气,多挣佣金,因而都驯服于花旗之下,按照花旗契约从事活动。”(见《文史资料选集》第717-718页。)
  “花旗洋帐房在大厅,大班还有大班房。所有总分类帐册、印鉴卡、印鉴等等,均在洋帐房由洋人负责专管。关于买办帐房职员经营的部分,在作成记录以后,除洋人以外旁人不准翻阅。大班房对任何人非请莫入,买办有事相商,也要得到大班的许可。所有华籍员工倘有“不礼貌”或擅阅帐册、泄露机密的事情,轻则当面斥责,重则令买办即刻辞退,这便是‘洋大人’的不成文法,也就是吃洋饭的‘起码守则’。至于资产负债表、损益计算书、计划、表报、批示和密码电报底本,那更是洋帐房的绝密文件”(见《文史资料选集》第718页)。
  董明藏写道:1926年北伐军克复武汉以后,花旗总行即趁机进行内部改组,易名为CITY BANK城市银行,但在我国仍保持中文花旗银行牌名不动。大革命高潮过后,中国军阀、资本家大量买进美金转存于纽约的花旗总行(见《文史资料选集》第716页)。
  “1931年余文卿以我的助手充任花旗银行第四任买办,仍由我作担保人。我到上海银行后,陆续将花旗的一部分外汇业务带到上海银行来,这样互相利用达三年之久,大班发生疑问,才中止我的担保职务。至1938年武汉沦陷,花旗汉行将歇,所有未了手续,概转上海区行办理。”(见《文史资料选集》第717页)
  “辛亥革命时,有些贪官污吏,抬送现银和现洋到花旗银行兑换钞票,一掉到手便欣然色喜以为‘万事大吉’。由于钞票的大量发行,便替花旗打下了无本求利的根基,加之那时水火刀兵的影响,就有大批钞票流失,没有回笼”(见《文史资料选集》第719页)。
  也就是说,花旗银行用一纸钞票换取了大量的中国财富归为己有。
  “在辛亥革命前后,军阀、官僚、地主、富商纷纷把大宗的现款存入外国银行以避风险,而较著名的汇丰、花旗等银行,到了紧张关头却故意不收,以致有人甘愿放弃息金,只求代为保存,并表示万一要远走,且可担负水脚和特别费,当时传说外国银行收保险费,即系指此。到了第一次世界大战发生,花旗大班即得意洋洋地对我们说:‘世界大战发生了,美国是中立国,花旗是可靠的银行,中国人的存款马上就会自然而然地送进花旗来。’果然不出所料,所有那些新老军阀、贪官污吏、富吏巨商,以及妓院鸨母、和尚尼姑等人,都陆陆续续地涌进花旗之门。于是它又规定须存款一千元始能开户,越多越好,少了不收……越是这样‘俏皮’,越是应接不暇。现金一箱一箱地堆满了库房。洋人还故意用脚一踢,而且傲慢地狞笑说:‘这么重的东西,真是增加我们的麻烦。’……花旗银行吸收存款,是不问来历、不留地址而且自诩为绝对负责保密的,仅凭对证存单号码、印鉴卡取款,转存则换单换卡。买办帐房只做传票,签字后连同印鉴卡交洋人保管。经办人就是这样机械地工作,而且要奉命唯谨和守口如瓶。当时的存户,多半也是讳莫如深,只用堂记户名,而不写真实姓名。所用的印鉴,更是古怪百出,应有尽有。兑款主要校对印鉴,倘若洋人认为印鉴不符,只能就原话转告,将存单掷还,本人也只能是叹气而去……存户中固然有一部分是‘生怕招风’的守财奴,但也有一部分是得来的不义之财,或即是来历不明的人,因此在存入款项之后迄无踪影者有之,由于遗失印鉴或顾单而不敢出面者亦有之。花旗银行又有一项规定,存户有达十五年没有问过信的,那就被视为无主承受的存款而径行没收了。花旗又规定顾客不能高声讲话,否则就要受到管门巡捕的斥责。到汉口英租界收回改为特三区以后,所雇的行警一样为虎作伥。”(见《文史资料选集》第719-720页)
  “花旗银行在经营业务范围内,把外汇业当作主要的业务,经常进行卖空买空的活动。在外汇市场上常与其他外国银行竞争,有时也放价。对于买办帐房虽然随时下达行情,却又不许外露,既要大量招揽外汇生意,又须得笔笔过脚清楚,倘有丝毫含糊,马上就要受到指责。对于外国行家的……往来手续,比较有些优待。对于我国银钱业介绍的或直接上门的外汇生意,则是自恃拥有现款和与各大洋行有往来的关系以及美元在国际市场的地位,认为在买卖外汇的汇率上,非迁就它不可,因而在言谈和态度上都表现出明卡三分。这样,它在汉口的美汇市场上逐渐取得了优势,几乎完全可以控制了。”(见《文史资料选集》第721页)
  “美国花旗银行在汉口营业40年,掠夺我国人民的财富,究有多少,由于主要的帐册掌握在外籍职员手中,我们是无从知晓和估计的。但从其业务的经营原则来看,他们对买卖外汇,非有三分利息的生意不做,对于存放款利率的差距,则是控制在二分之一的上下,由此概略地估计,它从经营金融业务上掠夺我国的财富纯利,至少总在一千五百万元(指美元)以上。它的具体作法,除了前面叙述的一些情况外,还有下列几项:
  “(1)在埠际间汇款的汇水方面,花旗总比中国的银钱业高出两三分。这是因为它的分支机构拥有存户的现钱,当市场银根吃紧时,各地分支机构,都能支付现金,因此我国一般的守财奴为了要能提现,情愿多付汇水,而乐于与该行往来。该行在综合平衡汇进汇出的情况下,在甲地先进入,乙地后支出,并无须运出现金,也无任何风险,即可坐收渔人之利。
  “(2)、在1927年大革命时代,武汉因现金封锁,引起银根奇紧,只要持有现金,即可利市三倍。花旗银行见有利可图,即商由美国停泊汉口的兵舰赴上海装运白银现洋来汉,因系由兵船上起货,海关无法发觉检查,这一次贩卖现银生意,该行即赚上三、五万元。
  “(3)、花旗银行不交纳我国的营业税、所得税等,所以在营业开支方面,比起中国的银行来就减少了一笔开支,成为无形中的收益。
  “除了这些金融活动外,花旗银行还掌握了华中教区的全部‘差会经费’,以开展文化活动,从而影响我国政治,那就无法用数字来计算了。”(见《文史资料选集》第721-722页。)
  这是作者只写汉口花旗银行当年的情况。《美国花旗银行在华史料》记载;汉口花旗银行是个小分行,业务不多,尚且如此,那么上海花旗银行呢?中国其它九家分行呢?它的掠夺远远超过汉口花旗银行。还有很多军阀和国民党高级将领在解放前已经战死疆场,没有机会取回自己的钱,遗留在花旗银行的钱财至今没有清算。
  解放后,有很多人持票去找花旗银行上海分行,该分行为了搪塞这些中国人,曾一度在门口挂出牌子称“业务已和中国银行结算……”由于那时正值国家实施“没收一切官僚资本”的政策,许多持有此类票据的中国人没敢去找中国银行。
  解放上海时,花旗银行早有撤退准备,没有留下多少证据。据业内人士说:尽管实行军管一段时间,也只能和花旗银行结算了极少的一部分这样的存款,致使大批财产至今仍被花旗据为己有。
  《人民日报》于1979年9月10日刊登国务院授权中国银行收回中国被美国冻结的资产,但是由于刚刚改革开放不久,人们还心有余悸,有相当一部分人不敢上报,还有的军阀曾经是共产党的死对头,也是他们不敢上报的原因,据业内人士介绍,1982年只从美国花旗银行结算了几千万元。
  由于收不到凭证,中国银行的清算部门已变成了商业银行,到目前为止,国家没有一个专业部门从头到尾地清算这笔历史遗留帐。
  难怪上海花旗银行最近向报界称“近几年他们接待上百起提款案件,无一是真的。”其中它也称周西成、金娣存款也不是真的。难道真的是这样吗?外资银行在中国多家,解放前也不是花旗银行一家,怎么没有人找别的外资银行呢?这说明了什么?当然,这里不排除有鱼目混珠假造材料的行为,但其中相当一部分是当年花旗银行掠夺的财富。该行所发证件五花八门,留下众多证据所致。由于他们暗箱操作,很难找到旁证,使许多人的追讨难上加难。花旗银行当年在完全失控的情况下,什么事情都做得出来,是中国的有钱人和贪官污吏的财富养肥了花旗银行,成全了美国人!
(4)花旗银行在华发行货币做无本生意
  银行发行货币无可非议,任何一个国家发行货币都要有一定的储备保证。如果一个外国银行在没有这种保证的前提下发行货币,人们用自己的财富去换取它时,它就成了一个无本的生意,与当今社会打击的非法集资没有什么区别。任何一个国家为了社会稳定、维护国家主权,都有严格的管理法规。美国花旗银行在中国发行货币,就是做无本生意。
  1花旗银行在华发行钞票
“美国的银行,作为美帝国主义对华政治经济侵略工具,它们在华设立总分支机构,虽然比英籍麦加利和汇丰等银行稍迟,但是它决不甘示弱,随时在作准备,迎头赶上。
  “花旗银行在上海、天津成立分行后不久,即步英籍银行的后尘,于1907年开始,在华发行纸币。花旗银行发行的银元纸币有:一元、五元、十元、五十元及一百元五种,全部在中国流通。它的流通区域以上海为中心,在其他各地也有流通,数量相当多。后来由于人民的拒用,在1934年陆续被迫收回,停止流通。

(本图摘录《清史图典》)
“花旗银行在抗战以前,虽然停止了在华发行纸币,但并不等于说,它就从此停止在华进行活动了。抗战初期,上海曾有美钞交易买卖行市,大宗交易,多通过该行进行。
“根据该行纸币发行统计,可以看出它的发行额,有逐年增加的趋势,尤以1933年的发行数字最大,计有美金25,000,000元。这个数字折成中币,数目极为庞大。它的纸币,肯定是完全在中国境内发行的,可与汇丰银行在华纸币发行额相伯仲。兹将1910年至1933年发行总额折成中币,列表如下:
年别 纸币发行额(美元) 折合中币率 实际在华流通纸币金额
中币元
1910 232,629 美金1元折合中币2元 465,258
1912 547,723 美金1元折合中币2元 1,095,446
1916 789,614 美金1元折合中币2元 1,579,228
1918 1,439,648 美金1元折合中币2元 2,879,296
1919 4,073,083 美金1元折合中币2元 8,146,166
1920 3,395,276 美金1元折合中币2元 6,790,552
1921 3,932,405 美金1元折合中币2元 7,864,810
1924 4,371,351 美金1元折合中币2元 8,742,702
1925(6月底)3,791,841 美金1元折合中币2元 7,583,682
1933 25,000,000 美金1元折合中币4元 100,000,000
” (《美国花旗银行在华史料》,第636—637页。)
2花旗银行拟在哈尔滨发行钞票的经过
(1)花旗等三家外国银行拟在哈尔滨发行钞票的备忘录
“预在哈埠发行钞票的外商银行于1922年4月29日在华俄道胜银行举行会议,参加会议的有横滨正金银行的栗原(S.Kuribara)、花旗银行的麦逊(E.H.Maison)以及华俄道胜银行的荷耶(L.d.Hayer)和伊沙可维赤(W.Vssacovich),全体通过以下备忘录:
“1921年3、4月间花旗银行的哈尔滨分行拟发行银元券,规定用中国银洋兑现,曾通知美国领事,并与中东路当局接洽,希该路能在正常营业中接受此项银元券。铁路当局虽乐于接受此项银元券,且呈经协约国技术部核准,但钞券之流通,竟因中国地方当局之禁止而为不可能。
“1921年4月20日,当地商会以通启形式,告知社会公众,外商银行发钞一事,曾经道尹呈报总司令(张作霖),奉令采取步骤,禁止该项钞票流通,其理由为钞券流通系一种特权,只限于当地中国各银行享有,哈尔滨并非外国租界,外商不能发钞。
“两个月以后,华俄道胜银行亦决定发行同样钞票,并已取得铁路当局的保证,允许花旗银行钞券同样接受,但亦同样遭到中国地方当局的禁止。
“1921年5月间,横滨正金银行采取与上述两行同样步骤,发行它自己的钞券,也遭到反对。
“除中国当局外,中国商会也曾数度发表宣言,警告公众不要接受外国银行钞券┄┄。这显然忘记了,自1905年12月哈尔滨开辟为条约口岸以来,外国商行和中国商行是享有同样权利和特权的。
“在哈尔滨的各外国银行一致要求:
“须将现在施加于中国邮局、海关以及中东路等关于接受和行使外国银行钞券的限制全部取消。”
(《日档》158--408)
(2)花旗银行于1921年拟乘机在哈发钞的真相
“哈尔滨原系俄人势力圈,以前市面交易,概以羌洋为本位。自欧战发生,羌帖停止兑现,顿成废纸。及‘俄乱’蔓延,羌帖滥发,哈尔滨即变成一千奇百怪之纸币世界。后至民国八年秋,羌帖完全失败,中交两行即发行大洋纸币,不限制兑现,市面金融始觉稳固,不意京津中交又起挤兑风潮,则哈埠因此又发生纸币问题矣!
“美国花旗银行今春即拟在哈发行纸币,经我当道与美领事交涉无效,即由我驻美公使向美政府抗议,始为之打消。现在此问题又提起矣。其原因北满总税关设于哈埠,凡中东路线及松江流域各地分关,总税务司华荪氏由去春起皆由中国银行代办。改税款存于中行者,共达138万元。及京津之风潮起后,华荪氏连续破坏中行之密电数通,遂拟向中行提款,后虽查得中行基本金充足,此议作罢,而华氏系美人,倾向花旗,拟乘此机会有所借口,将税款一律拨存花旗,即由花旗发行大洋纸币。”
(北平《银行月刊》第二卷,第一号,民国十一年一月五日,第14-15页。)
(3)、花旗银行拟在哈尔滨发行钞票的交涉经过
印制局致吉林督军孙烈臣电——希禁阻花旗银行在哈发行大洋券(民国十年[1921]四月十一日)
“关于花旗银行在哈发行大洋券一事,此事于吾国币政主权均有妨碍,应请转饬交涉员妥为设法禁阻。”
(《财政部档案》)
印制局复外交部密函——已电令董道尹禁阻花旗银行在哈发钞(民国十年[1921]四月十四日)
“查外国银行在租界地方发行纸币,事非一日,惟其发行地点均以租界为限,既非法权所及,自难加以禁止。哈埠法权现经我国收回,似与从前租界不同,倘任令各外国银行自由发行纸币,将来在我国各内地纷纷援例办理,流弊伊于胡底!是以电令董道尹设法禁阻。”
(《财政部档案》)
中国银行总管理处致币制局密函——花旗等外商银行均拟在哈发钞,实有碍我国币制统一(民国十年[1921]四月十九日)
“据长春分行转横滨支行涵称:花旗银行以该行在北京、上海、汉口三处已有发行先例,亦拟在哈尔滨仿照进行。------现各外国银行均有乘机觊觎之心,实为我国币制统一之障碍。”
(《财政部档案》)
3、花旗银行发生挤兑风潮
(1)花旗银行香港及广州分行发生挤兑风潮(香港12月10日电)
“过去几天来,花旗银行香港和广州分行发生了挤兑风潮。
“该行广州分行的挤兑于星期四开始,现已平息。星期一及星期二两日,香港很多中国存户到该行提取存款,今日仍未完全平息。有些乡间的中国人也去该行提取储蓄存款。
“花旗银行港行经理今晨对记者表示,该行应付这次危机毫无困难,‘我行流动资产数额极端庞大,因而有能力应付任何可能发生的挤兑。’(该行经理还说这次挤兑主要是受广州谣传花旗银行情况不妙的影响)。
“美国驻广州领事今天向报界发表声明如下:
‘花旗银行是美国主要银行之一,外间谣传该行业已倒闭和该行总经理业已自杀—说纯系谣言,与此正相反,该行现仍照常营业。(注:不是谣传,而是事实,在《瑞斯顿与花旗银行》一书中有记录)。
‘上项声明是经华盛顿美国政府正式授权予以发表的。’”
(《北华捷报》1930年12月16日)
(2)广州花旗银行发生挤兑(《北华捷报》通讯,《广州通讯》1930年12月5日)
“今晨花旗银行广州沙面分行刚一开门,一大群存户即拥入该行提取存款。中国人担心他们的存款,因而都想把他们在这家美国银行里的存款提出来,挤兑的人不少。
“不用担心,该行手中拥有大量现金,足够应付存户提存,据信,一两天内挤兑风潮可告平息。但这决不是所有中国人对该行信用已失去信心都想把存款提出。受谣传影响神经过敏的人究竟还是少数。他们曾从报纸上看到或听到其朋友们谈论美国肯塔基州有些银行已经倒闭,因而他们联想到其他美国银行也一定要在资金上受到削弱。”
(《北华捷报》1930年12月16日)

(附录:美国花旗银行及其它外资银行在华发行纸币统计表)
Posted: 2004-08-03 09:59 | 4 楼
唐僧
活佛
级别: 光明使者


精华: 23
发帖: 2845
威望: 625 点
金钱: 10 静电币
支持度: 0 点
在线时间:317(小时)
注册时间:2002-11-16
最后登录:2024-09-21

 

不转了,谁要想看就去中华爱国者网站去看吧
http://www.chinesepatriot.com/
还有出的书
《花旗银行在华掠夺纪实(追讨2.5亿美元内幕大揭秘) 》
Posted: 2004-08-03 10:01 | 5 楼
唐僧
活佛
级别: 光明使者


精华: 23
发帖: 2845
威望: 625 点
金钱: 10 静电币
支持度: 0 点
在线时间:317(小时)
注册时间:2002-11-16
最后登录:2024-09-21

 

这有什么不明白的?他在花旗银行存了2.5亿美元,已经70年了,现在连本带利12亿美元,花旗银行却不付给他钱。
Posted: 2004-08-03 10:46 | 6 楼
唐僧
活佛
级别: 光明使者


精华: 23
发帖: 2845
威望: 625 点
金钱: 10 静电币
支持度: 0 点
在线时间:317(小时)
注册时间:2002-11-16
最后登录:2024-09-21

 

花旗银行是美国的银行。
他现在又返回中国办理业务,大家都别去他那存钱哈,不保险。
要开涮就拿老外开涮好了。
Posted: 2004-08-03 11:01 | 7 楼
唐僧
活佛
级别: 光明使者


精华: 23
发帖: 2845
威望: 625 点
金钱: 10 静电币
支持度: 0 点
在线时间:317(小时)
注册时间:2002-11-16
最后登录:2024-09-21

 

开个主题2块钱好不好,还5块,你赚钱都红了眼了。
Posted: 2004-08-03 11:05 | 8 楼
帖子浏览记录 版块浏览记录
狗狗静电BBS - wwW.DoGGiEhoMe.CoM » 哇啦哇啦 Discuss & Talk aloud

沪ICP备05008186号
Powered by PHPWind Styled by MagiColo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