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news.sina.com.cn/c/2004-04-15/18502317742s.shtml中国人自己搞的东西都像模像样,发展较快,像什么两弹一星什么的,跟人合作的就没啥出息,像汽车,跟人合作了20多年了还没生产出来自己的汽车,丢死人了。
郁闷......
人品决定成就大小。
“神舟”五号飞船轨道舱圆满完成科学研究和技术实验任务
新华社北京4月15日电 (记者奚启新) 北京时间15日13时,北京航天指挥控制中心结束了对“神舟”五号飞船轨道舱的跟踪控制。载人航天工程总设计师王永志在接受新华社记者采访时说,“神舟”五号轨道舱留轨运行满6个月,共环绕地球飞行近2700圈,达到了预期设计寿命,取得了丰硕的应用成果,全面考核了各系统的设计能力。
“这不仅标志着中国近地轨道飞行器长期运行技术日趋成熟,更重要的是为中国载人航天后续任务做了重要技术准备。”王永志说。
据王永志介绍,轨道舱留轨运行是中国飞船设计区别于美国和俄罗斯的一大特点。按照载人航天飞行的总体设计,“神舟”号飞船轨道舱留轨运行寿命为6个月,用于进行空间科学研究和技术实验。从“神舟”二号到“神舟”五号,飞船轨道舱留轨运行都获得圆满成功,先后进行了一系列对地观测、空间科学实验、空间科学探测与研究,获取了一批具有国际领先水平的科学和应用成果,全面提升了中国空间科学研究和技术发展的水平。王永志说,在“神舟”五号轨道舱留轨运行的半年时间内,北京航天指挥控制中心在飞船系统的配合下,每天都要对其进行测控,先后成功实施了多次轨道维持和飞行模式转换等重大控制,实施数据注入400余帧,发送遥控指令2000余条,确保了飞船轨道舱安全准确地留轨运行。
通过“神舟”飞船轨道舱四次留轨任务累计约两年时间的空间飞行,全面检验了飞船系统平台设计的合理性和长寿命稳定性,并通过实际飞行效果提出了多项改进建议;摸索建立了一整套低轨道航天器长期管理飞控的工作体系,为中国今后近地轨道航天器长期运行管理,特别是载人航天工程后续工作中的空间交会对接试验,储备了重要的技术和人才。(完)
“神舟”飞船轨道舱空间应用取得丰硕成果
新华网北京4月15日电 (记者奚启新) 据有关部门介绍,从“神舟”二号到“神舟”五号,飞船轨道舱应用系统取得了一系列突破性成果。
——突破和掌握了对地观测的关键技术。飞船轨道舱留轨运行期间,运用自主研制的装备,成功进行了对地观测,获得了有重要意义的成果,并建立
了相关的技术体制和技术基础。
——空间环境监测试验取得重要探测结果。首次对载人航天轨道的空间环境进行了大规模的综合探测,为飞船的轨道、寿命预报和飞船防护设计等提供了依据。
——空间天文探测成果超出预计。空间天文设备观测结果与国际接轨,获得了大量的太阳耀斑及射线暴等触发事例,这是我国在这个前沿领域空间观测的首次突破。
——成功地将中分辨率成像光谱仪送上太空并长期正常工作,使我国成为继美国之后第二个拥有航天载成像光谱仪的国家,所获得的大量的地球目标多光谱图像数据,可为农业估产、可再生资源的动态调查、实时自然灾害监测、海洋环境与海洋初级生产力调查等提供服务。
成功进行了地球环境探测试验,填补了我国在地球环境空间探测领域的空白,使我国具有了大时空尺度上对地球环境重要参数进行测量的能力,能够与国际观测计划接轨,为推动这个学科发展取得了极具研究价值的成果。
——运用我国首台多模态微波遥感器成功进行空间试验,取得大量具有应用价值的科学探测数据,使我国在微波遥感技术水平上取得重大突破,加强了我国对地球环境资源、农业及自然灾害监测的能力。
此外,飞船轨道舱留轨运行期间,还进行了精密定轨等其它空间科学研究和空间技术实验,获得了重要成果。(完)
中国低轨道航天器测控管理技术日趋成熟
新华社北京4月15日电 (奚启新、唐文俊) 据来自北京航天指挥控制中心的消息,“神舟”五号飞船轨道舱15日圆满完成了留轨飞行任务,创造了中国低轨道航天器在轨运行时间最长的记录,表明中国低轨道航天器测控长期管理技术日趋成熟。
北京航天指挥控制中心完成了“神舟”飞船飞行控制及轨道舱留轨运行的管理任务,初步建立了低轨道航天器长期管理的工作体系,在载人航天飞行控制技术方面取得了一系列关键性突破:
——将高精度的时间与坐标系统、大气密度计算模式等先进技术应用到实时测控任务中,随时都能知道航天器的精确位置,是中国近地轨道航天器定轨技术30年来的重大突破。
——应用世界最优控制理论,创造性地解决了飞船轨道控制的关键技术,使地面中心能及时对飞船实施精确变轨,保证飞船在运行轨道上的实际轨迹同理论轨迹相吻合。——研制成功返回控制参数计算与返回落点预报数学模型,开发了飞船返回的核心控制软件,并在目标落点等计算结果的精度、正确性和可靠性上超过了任务总体技术的要求,使中国成为继俄罗斯、美国之后第三个掌握这项技术的国家。
——将当今最先进的虚拟现实、数字建模技术等手段应用到测控技术中,不仅使飞控专家能够像航天员一样了解掌握飞船的各种工作状态,而且能使人们站在太阳系的角度来监视飞船环绕地球运行的全过程。
——创造性地解决了飞船飞行控制自动化技术,实现了遥控发令、数据注入、轨道计算预报等软件运行的高度自动化。
——采用平台化、构件化、开放型的开发设计思想,将中心的任务软件系统开发成庞大而有序的系统,解决了飞控软件开发过程艰苦复杂的难题。
——集人工智能和专家库、知识库等为一体的飞船故障诊断与飞控决策支持系统,为飞控总体人员、指挥调度人员提供了快速准确的决策依据。
——基于地面飞行控制中心的大气层外应急救生控制技术,是中国载人航天领域里的独创技术。(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