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二战史,看到一则逻辑推理误判的实例:
1941年6月22日,德国以闪电战奇袭苏联,苏军统帅部毫无防备,导致苏德战争前期苏军溃败,是二战中苏联情报部门最大的失误之一。苏军情报局为什么会误判德国不会进攻苏联,其源有自:
Quote:
苏军总参谋部情报局的专家们认为,如果希特勒想要进攻苏联,必须准备应对苏联的严寒。因此,德军需要准备大量羊皮袄来御寒。根据情报局的估算,如果德军准备大规模进攻苏联,至少需要采购600万件羊皮袄。这就意味着要有数百万头公绵羊被宰杀,而这意味着会有大量超出日常需要的羊肉涌入欧洲市场,从而引起欧洲羊肉价格大幅跳水。在几个月的时间里,情报局密切注意欧洲各绵羊产区动向,收集、整理出各地公绵羊的数量、主要集散地和屠宰中心的情况。葛利柯夫(苏军总参谋部情报部部长)每天两次听取欧洲各地公绵羊价格的情况,还命令苏联情报人员监视库存1.5万件以上羊皮袄的德军师,但都未发现异常情况。
同时,情报局的专家们还认为:德军目前使用的擦枪油在寒冷天气中会受冷凝结。如果德军打算与苏联开战,需要配备适合严寒地区的特殊擦枪油。因此,葛利柯夫命令手下注意收集德军的擦枪布和油纸,看德国人是否改变了擦枪油的配方,并将其作为德军准备进攻苏联的另一个检验标尺。
按照德军的习惯,每个士兵每天至少要擦一次枪。因此,情报局的情报人员奉命搜集德军使用过的擦枪布,秘密送回苏联国内进行化验分析。德军对于擦枪布有很严格的管理规定,使用过的擦枪布都要烧毁或就地深埋。情报局的情报员即使从极少数没有严格遵守规定的德军部队窃取了用过的擦枪布和油纸,运送大量脏布和废纸通过边境,仍然是一件会引起怀疑的事。为了不引起德国边防军的怀疑,情报员常常在这些破布、废纸里裹上铁锭。这样,即使遇到德军的检查,检查者一般只会注意检查被包裹着的铁锭,而不会注意真正想被偷运的是包着那些铁锭的破布和油纸。但是,直到德军开始进攻苏联之时,德军仍然没有使用新式擦枪油。
与此同时,情报局还有计划的从德国占领区偷运大量煤油灯、煤油炉和打火机等物品。在对这些物品中的油品进行分析后,情报局认为,德国人还在使用在严寒地区无法使用的燃油。如果将这种燃油用做燃料,德国人的坦克和汽车将无法在苏联的严寒地区开动。情报局的专家们同样认为,如果德国人打算进攻苏联,必定会更改燃油配方。
以上推理在逻辑上都无懈可击。然而事实是,德军既没有准备冬装,也没有准备严寒下使用的特殊装备,却直接对苏联发动了进攻。也就是说德军根本没按牌理出牌。苏军情报局过于依赖这些逻辑细节,反而看轻了其他情报的价值。包括当时苏军情报员已经从德国总参谋部获取了德国计划进攻苏联的情报,都没有被理会。
我觉得这倒可以理解:直接从德国参谋部取得的情报,可能是真的,也可能是德国人布的局,因此可信度反而要打折扣。倒是从微小的细节经过多步逻辑推理推测出的德军动向,看起来作伪的可能性更小,因此更加被看重。但是德军这次采取了BT战术,导致严谨的逻辑分析都没有用武之地。
当然,可以说,苏军情报人员还忽略了一个细节,就是希特勒过度自信,根本没打算把对苏战争拖到冬天。但如果不是对希特勒有很深的了解,谁敢用这个来作推理的前提呢?这和打真身差不多。基于对对方真身的推测和了解,才能判断出对方使用了BT战术。可要想用这个理由要说服苏军统帅部和斯大林都投希特勒的票,几乎没有可能性。苏联就这样在这场杀人游戏中失了一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