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2» Pages: ( 1/2 total )
本页主题: 那时江湖——倚天屠龙众生谱 打印 | 加为IE收藏 | 复制链接 | 收藏主题 | 上一主题 | 下一主题

不似荇菜
水精灵菜菜
杀人游戏MVP勋章I
级别: 论坛版主


精华: 3
发帖: 1412
威望: 1289 点
金钱: 491 静电币
支持度: 11280 点
在线时间:1470(小时)
注册时间:2007-02-03
最后登录:2016-07-25

 那时江湖——倚天屠龙众生谱

不怎么爱看金庸原著,却喜欢看这类分析贴呵呵

作者/深圳刀声

   毫无疑义,倚天的江湖是射雕三部曲中最精彩的,比射雕和神雕都更“好玩”。不说别的,单是书中出场的人物,倚天就几乎相当于前两部曲之和(射雕与神雕很多人物重复,如乾坤五绝、全真七子、郭黄等重要人物)。(见表1)人物多、派系多、关系复杂,直接决定了倚天的江湖纷繁芜杂、精彩纷呈。
  表1:射雕三部曲人物统计(单位:人)
  书名 射雕英雄传 神雕侠侣 倚天屠龙记
  人物个数 97 126 184
   作为射雕三部曲的收官之作,倚天主体故事发生的年代离前两部曲已经相当遥远,历史背景也已截然不同;加之金庸本人阅历的增加、文学手法的丰富,直接导致了《倚天屠龙记》内容的复杂性、人物的多样性。从某种意义上讲,倚天是金庸承上启下的作品,自此之后,金庸武侠的江湖和人物都更加丰富多彩起来。这种现象在其代表性的6部长篇中尤为明显,倚天之前的射雕和神雕的人物和故事都相对单一,而之后的《天龙八部》、《笑傲江湖》和《鹿鼎记》就厚实得多了。
   和射雕与神雕相比,倚天得主角张无忌可能没有郭靖和杨过深入人心,因为其表现出来的个性不及郭杨二人鲜明和有冲击力;但是其性格的复杂性,却超出郭杨二人之外。自始至终,郭靖都给人大义凛然的印象;杨过个性虽然更多样一点,但也可用亦狂亦侠来概括。而张无忌的性格却很难用一两个词来形容:他有时候大义凛然,有时候又婆婆妈妈;有时候洞若观火,有时候又是非不分;有时候果断决绝,有时候又摇摆不定……从这一点上讲,张无忌更像现实生活中的人——每个人都是多面性和复杂性的结合体。可以认为,在主角性格的刻画上,金庸从射雕和神雕的理想,回到了倚天的现实。
   正因为现实,所以张无忌显得更加亲切。如果可能的话,和射雕三部曲的男主角交朋友,你会发现:郭靖郭大侠这样的朋友,是用来景仰的,你会尊敬他一辈子;杨过杨大侠这样的朋友,是拿来崇拜的,你会仰望他一辈子;而张无忌张教主,却可以和你平席而坐、碰杯而饮,看到你的气色,没准还会替你把把脉,开个方子。在郭靖的身上,我们会感到一种不怒而威的威严;在杨过的身上,会感到一股盛气凌人的气势;但张无忌身上没有这些,有的只是邻家男孩的亲切和平实。
   当然,倚天的江湖并没有因为张无忌的回归现实而平庸,比之射雕好神雕,反而更加波澜壮阔、多彩多姿。六大派、七大帮、九大门与明教、天鹰教的恩恩怨怨,绿林与官府的是是非非,中土与异域的藕断丝连,汉人与他族的瓜瓜葛葛,构成了倚天屠龙气势恢宏的背景和基础。侠与义的辩证,正与邪的较量,官与民的争斗,魔与道的博弈,让倚天的江湖充满了更多的元素和变数,真真假假,虚虚实实,幻幻真真。
   同时,《倚天屠龙记》还为我们塑造了一大批有血有肉的人物形象,尤其是男人。倚天里面的女人虽然都很坏,但男人却多为慷慨之士,可敬可佩。尤其是作者着意塑造的明教群英和武当诸侠,个个都大义凛然、铁骨铮铮,还不乏柔情。不止在射雕三部曲里,放到金庸的整个武侠江湖中,也是数得着号的。因为,这是“九阳”的世界,是男人的天下。
   和许多70、80后中国男人一样,本人自幼熟读武侠,尤其偏爱金书。近来重读《倚天屠龙记》,因为种种缘故,萌生了颇多念想,十分压抑,不吐不快。几经考虑,决定写一篇可能会很长的倚天评论,初步规划了八个章节,计划2-3个月内连载完成。本人曾经读过百花文艺版和三联版倚天,但现在手头拿的却是广州出版社版本,另外加一部网上下载的倚天屠龙电子稿,它俩将成为本次倚天评论的依据。(比较了下,电子稿有部分内容已经和金庸最新修改的切合,有的还未改过来)
   是为序。
  
  附:金庸作品创作年谱
  《书剑恩仇录》(1955-1956年)
  《碧血剑》(1956年)
  《射雕英雄传》(1957年)
  《神雕侠侣》(1959年)
  《雪山飞狐》(1959)
  《飞狐外传》(1960年)
  《倚天屠龙记》、《鸳鸯刀》、《白马啸西风》(1961年)
  《连城诀》(1963年)
  《天龙八部》(1963年)
  《侠客行》(1965年)
  《笑傲江湖》(1967年)
  《鹿鼎记》(1969-1972年)
  《越女剑》(1970年)
[ 此贴被不似荇菜在2009-09-11 18:16重新编辑 ]
东风夜放花千树,更吹落,星如雨
Posted: 2009-09-11 16:56 | [楼 主]
不似荇菜
水精灵菜菜
杀人游戏MVP勋章I
级别: 论坛版主


精华: 3
发帖: 1412
威望: 1289 点
金钱: 491 静电币
支持度: 11280 点
在线时间:1470(小时)
注册时间:2007-02-03
最后登录:2016-07-25

 

第一章:书即是史——倚天屠龙的群像
  
  一、时间的坐标——倚天屠龙史
  
   对于倚天故事发生的年代,已有很多人给予了考证并给出研究成果,新垣平的《剑桥版倚天屠龙史》更是成为仗剑的经典之作。因为说倚天不能不说倚天历史的缘故,本文也将对倚天故事发生的年代做一个时间脉络的整理,一方面借鉴了他人的成果,另一方面加入了本人的梳理和考证。由于坐标和视角的不同,可能会和他人的结论有所出入。在此只阐述本人梳理的原则和依据,然后给出结论。对于有分歧的部分,则不在正文中给予论证和回答。
   由于讨论的是倚天,所以认为《倚天屠龙记》就是历史,而真正的历史,则只作为参照。因此,和真正历史有出入的部分,如果根据倚天的内容推理不存在逻辑上的错误,则以倚天给出(或者推理)的结果为准。在这个问题上,本人的原则是:书(倚天)即是史。
   在时间推理上,则以小说第三章“这一年是元顺帝至元二年,宋朝之亡至此已五十余年”为坐标原点,即西元1336年(元顺帝至元二年),这一年张三丰实岁90岁(九十大寿),谢逊41岁,次年(1337年)张无忌出生。之前的事情,以谢逊的回忆作为线索,其他事件在此坐标轴上对号入座;此后的事情,以张无忌的成长为线索,其他事件同样在此坐标轴上找座位。对于文中前后矛盾的地方,则通过论证后给予统一。于是,得倚天屠龙史如下:
  倚天屠龙编年史
  1262年 1、郭襄上少林与张君宝、觉远;2、昆仑三圣何足道被张君宝击退;3、觉远去世,张君宝离开少林;倚天故事开始;
  1273年 张君宝武功大成,之后创立武当派,改名张三丰;
  1284年 郭襄创立峨嵋派;
  1295年 1、谢逊出生;2、宋远桥出生;
  1305年 谢逊拜成昆为师;
  1313年 张翠山出生;
  1318年 1、谢逊加入明教;2、殷梨亭出生;
  1321年 1、谢逊新婚,妻子怀孕;2、黛绮丝加入明教;
  1322年 1、韩千叶挑战光明顶被黛绮丝击败;2、黛绮丝受封紫衫龙王,四大法王结拜;3、紫衫龙王与韩千叶结婚;
  1323年 1、阳顶天走火入魔去世,阳夫人自杀;2、紫衫龙王私入光明顶密道被发现,携韩千叶下光明顶,例出明教;3、成昆杀谢逊全家;4、莫声谷出生;
  1326年 谢逊第一次找成昆报仇失败;
  1331年 1、谢逊第二次找成昆报仇,被打成重伤;2、谢逊抢到七伤拳拳谱,击伤崆峒五老;3、成昆投入空见门下;
  1333年 1、谢逊七伤拳初成,未能找到成昆;2、谢逊做下三十余件杀人案;3、范遥在大都遇成昆、玄冥二老,行刺成昆未遂;
  1334年 谢逊杀宋远桥受阻,杀死空见;2、范遥扮苦头陀入汝阳王府,成昆离开汝阳王府;
  1336年 1、张三丰90岁生日;2、俞岱岩因屠龙刀受伤;3、张翠山下山结识殷素素;4、谢逊41岁,王盘山抢到屠龙刀;5、谢逊携同张翠山、殷素素出海到达冰火岛,张翠山夫妇成婚;(此年为元顺帝至元二年)
  1337年 张无忌出世,谢逊、张翠山结拜为兄弟;
  1339年 纪晓芙遇杨逍,并怀孕,次年杨不悔出生;
  1344年 金花婆婆夫妇中毒,入蝴蝶谷求医未得救治;
  1346年 1、张三丰100岁生日;2、张翠山一家三口离开冰火岛回中原;3、张翠山夫妇武当山自刎,张无忌9岁,中玄冥神掌;
  1348年 1、张三丰带张无忌上少林学九阳功,未遂;2、周子旺起义兵败,张无忌认识常遇春,至蝴蝶谷求医,成为胡青牛弟子;3、周芷若入峨嵋学武;
  1351年 1、银叶先生毒发身亡,金花婆婆二度入蝴蝶谷,杀死胡青牛夫妇;2、灭绝杀死纪晓芙,张无忌护送杨不悔至昆仑山;3、张无忌救何太冲五姨太,杨逍斗何太冲夫妇;4、张无忌误入联璧山庄,被朱长龄算计,说出谢逊下落;
  1352年 张无忌入世外桃源,练习九阳神功;
  1357年 1、张无忌出世外桃源,遇殷离;2、六大派围攻光明顶,张无忌任明教教主,入大都解救六大派高手;3、张无忌上灵蛇岛,谢逊由冰火岛回至灵蛇岛;4、小昭回波斯明教,周芷若砍断屠龙刀倚天剑,练九阴真经,嫁祸赵敏;5、张无忌、谢逊等从灵蛇岛回中原,张无忌闯丐帮总舵遇杨过后人;6、莫声谷被宋青书偷袭身亡;1358年 1、赵敏闯婚堂,张无忌、周芷若结婚未遂;2、屠狮大会,谢逊刺瞎成昆双眼,废掉其武功,双双皈依佛门;3、张三丰掌毙宋青书,废掉宋远桥掌门职位,由俞莲舟接任;4、朱元璋计骗张无忌,张无忌辞教主于杨逍,倚天故事结束。
----------------------------------------
易中天曾经说过金庸对年份岁数什么的很乱,不能自圆其说,于是上面的编年史一些细节惹得很多人有歧义,不过好在经过大家的凑趣,基本上还算大体不错了
[ 此贴被不似荇菜在2009-09-11 17:23重新编辑 ]
东风夜放花千树,更吹落,星如雨
Posted: 2009-09-11 17:00 | 1 楼
不似荇菜
水精灵菜菜
杀人游戏MVP勋章I
级别: 论坛版主


精华: 3
发帖: 1412
威望: 1289 点
金钱: 491 静电币
支持度: 11280 点
在线时间:1470(小时)
注册时间:2007-02-03
最后登录:2016-07-25

 

二、谁是主角——统计数据的回答
  
   倚天的江湖虽然帮派林立,但要么属于“正派”阵营,要么属于“邪派”阵营。据张翠山从冰火岛回来时俞莲舟的说法,当时光“关心”谢逊的就有21个门派,这还不包括明教、天鹰教以及其他小帮小派。由此估计,此时江湖上的门派应该远远多于该数目。不过,真正在倚天中露了脸留下名的并没有那么多,初步统计只有16个。但由于各自的江湖地位和重要性不同,各个门派帮会出现的次数和频率也不一样。(见表2)
  表2:倚天各门派出现频率统计(单位:次)
  排名 门派 统计对象 出现频率
  1 明教 明教、魔教 986
  2 少林派 少林 889
  3 武当派 武当 792
  4 峨嵋派 峨嵋 460
  5 丐帮 丐帮 268
  6 昆仑派 昆仑 257
  7 天鹰教 天鹰教 204
  8 崆峒派 崆峒 150
  9 华山派 华山 123
  10 海沙派 海沙 56
  11 巨鲸帮 巨鲸帮 32
  12 青海派 青海 30
  13 神拳门 神拳门 20
  14 三江帮 三江帮 17
  15 五凤刀 五凤刀 14
  16 巫山帮 巫山帮 9
   表2是对倚天中门派出现的次数的统计,原则是只要出现就统计一次,不论场合和性质。比如“明教”一词,有的场合就是指“明教”,有的时候可能只是另一个名词的定语,如明教教主、明教总坛等里面的“明教”就只是定语。但在统计的时候,不管是中心语还是定语抑或其他什么,只要出现就给予一次统计。在此原则下,明教(包含魔教)当之无愧的是倚天江湖的主角,以986次高居首位。但令人意外的是,作为另一个正面形象的武当派却没能成为亚军,代之的是少林。这似乎说明,即使在倚天的江湖里,强势崛起的武当也没有盖过少林。另外,丐帮虽然已经彻底没落,但作为拥有数百年历史的它百足之虫死而不僵,排在所有门派帮会的第五位、帮的第一位,还是江湖第一大帮。
  (注:昆仑派以“昆仑”为统计对象,但有的时候“昆仑”并非指昆仑派,不过由于并不多,所以不做区别处理)


下面再看一下各人物的出场情况。
   倚天涉及的人物(即有称呼并有“戏份”的)共计184个,其中还是以明教(包括天鹰教)人物最多,接近40人,超过了总人数的20%。而武当依然落后于少林。之中原因,无疑是因为武当派除了张三丰和武当七侠及宋青书外,也无甚杰出人物,后继无人。少林则不然,除了三渡、四空之外,还有一堆“圆”字辈高僧,以及“慧”字辈的小和尚。当然,还有辈分比张三丰还高的无色、无相,以及天鸣方丈、觉远大师。这再一次说明,少林大部分时候都是武林的泰山北斗,“天下武功出少林”所言不虚。
   本统计本着唯一性和全面性原则,对于某些人物(如张无忌,既有“无忌”出现,又有张教主,还有曾阿牛等)除了其姓名外,还统计了特指该人的称谓。所以,谢逊不但统计了其谢逊本名,还将金毛狮王、谢狮王列入统计行列,因此谢逊的总出场次数就等于谢逊、金毛狮王与谢狮王之和。但是,对于一些不具唯一性的称谓,如教主、师父、掌门等,可能指代很多人(如教主可能是阳顶天,也可能是张无忌,还可能是殷天正),则不予统计。即使统计,也要加上特别的定语,如阳教主就是阳顶天,张教主就是张无忌,然后将之归入特指之人的出场频率。统计结果显示,男主角张无忌当仁不让的排名第一。(见表3)
  表3:倚天人物出现频率表(单位:次)
  排名 人物 统计对象 出现频率
  1 张无忌 无忌、张教主、阿牛 5166
  2 赵敏 赵敏、赵姑娘、郡主 1443
  3 谢逊 谢逊、金毛狮王、谢狮王 1288
  4 张翠山 翠山、张五侠 1225
  5 周芷若 芷若、周姑娘 1041
  6 张三丰 君宝、张三丰、张真人 626
  7 殷素素 素素 563
  8 杨逍 杨逍、杨左使 562
  9 成昆 成昆、圆真、混元霹雳手 462
  10 范遥 范遥、范右使、苦头陀、苦大师 425
  11 灭绝师太 灭绝 411
  12 黛绮丝 紫衫龙王、黛绮丝、金花婆婆 407
  13 殷离 殷离、阿离、蛛儿 403
  14 俞莲舟 俞莲舟、俞二侠、俞二伯 395
  15 殷梨亭 殷梨亭、殷六侠、殷六叔 358
  16 小昭 小昭 338
  17 俞岱岩 俞岱岩、俞三侠、俞三伯 328
  18 韦一笑 韦一笑、青翼蝠王、韦蝠王 317
  19 胡青牛 胡青牛、蝶谷医仙、见死不救 303
  20 宋青书 青书、宋少侠 298
  21 郭襄 郭襄 261
  22 宋远桥 宋远桥、宋大侠、宋大伯 255
  23 周颠 周颠 252
  24 殷天正 殷天正、白眉鹰王、殷教主 233
  25 何太冲 何太冲 228
  26 杨不悔 不悔 228
  27 纪晓芙 纪晓芙、纪姑娘 219
  28 鹿杖客 鹿杖客 200
  29 空智 空智 185
  30 陈友谅 陈友谅 182
  31 朱长龄 朱长龄 179
  32 彭莹玉 彭和尚、彭莹玉 178
  33 张松溪 张松溪、张四侠、张四伯 177
  34 空闻 空闻 175
  35 常遇春 常遇春 168
  36 说不得 说不得、布袋和尚 162
  37 丁敏君 丁敏君 159
  38 鹤笔翁 鹤笔翁 149
  39 莫声谷 莫声谷、莫七侠、莫七叔 147
  40 阳顶天 阳顶天、阳教主 133
  41 都大锦 都大锦 133
  42 觉远 觉远 130
  43 朱九真 朱九真 128
  44 空见 空见 126
  45 何足道 何足道 122
  46 空性 空性 105
  47 静玄 静玄 98
  48 西华子 西华子 97
  49 班淑娴 班淑娴 92
  50 史火龙 史火龙 84
  51 卫璧 卫璧 82
  52 渡厄 渡厄 78
  53 殷野王 野王 76
  54 韩林儿 韩林儿 75
  55 高老者 高老者 68
  56 掌棒龙头 掌棒龙头 68
  57 杨姐姐 杨姊姊、黄衫美女 67
  58 简捷 简捷 66
  59 常金鹏 常金鹏 64
  60 白龟寿 白龟寿 63
  61 渡难 渡难 62
  62 鲜于通 鲜于通 62
  63 朱元璋 朱元璋 61
  64 詹春 詹春 57
  65 王保保 王保保 56
  66 阿三 阿三 55
  67 渡劫 渡劫 52
  68 传功长老 传功长老 51
  69 徐达 徐达 51
  70 宗维侠 宗维侠 50
  71 冷谦 冷谦、冷先生 48
  72 矮老者 矮老者 48
  73 王难姑 王难姑 47
  74 执法长老 执法长老 47
  75 张中 张中、铁冠道人 47
  76 圆音 圆音 47
  77 妙风使 妙风使 46
  78 武青婴 武青婴 45
  79 武烈 武烈 43
  80 薛公远 薛公远 42
  81 掌钵龙头 掌钵龙头 41
  82 五姑 五姑 39
  83 圆业 圆业 39
  84 唐文亮 唐文亮 37
  85 吴劲草 吴劲草 36
  86 流云使 流云使 36
  87 方东白 方东白 35
  88 司徒千钟 司徒千钟 33
  89 刚相 刚相 33
  90 静虚 静虚 33
  91 易三娘 易三娘 32
  92 姚清泉 姚清泉 32
  93 辉月使 辉月使 32
  94 无色 无色 29
  95 韩千叶 韩千叶 29
  96 天鸣方丈 天鸣方丈 28
  97 卫天望 卫天望 27
  98 夏胄 夏胄 27
  99 祁天彪 祁天彪 26
  100 阿二 阿二 26
  101 苏习之 苏习之 26
  102 明月 明月 25
  103 蒋涛 蒋涛 24
  104 慧风 慧风 24
  105 潘天耕 潘天耕 23
  106 小凤 小凤 22
  107 麦鲸 麦鲸 21
  108 常敬之 常敬之 21
  109 乔福 乔福 20
  110 高则成 高则成 20
  111 贝锦仪 贝锦仪 19
  112 杜百当 杜百当 19
  113 郑长老 郑长老 19
  114 殷无禄 殷无禄 19
  115 殷无福 殷无福 19
  116 卫四娘 卫四娘 18
  117 李天垣 李天垣 18
  118 乌旺阿普 乌旺阿普 17
  119 史红石 史红石 17
  120 泉建男 泉建男 17
  121 颜垣 颜垣 17
  122 马法通 马法通 16
  123 云鹤 云鹤 16
  124 汤和 汤和 16
  125 静慧 静慧 16
  126 方天劳 方天劳 15
  127 清风 清风 15
  128 过三拳 过三拳 14
  129 麦少帮主 麦少帮主 13
  130 拨速台 拨速台 13
  131 圆心 圆心 13
  132 邓愈 邓愈 12
  133 宫九佳 宫九佳 12
  134 秦老五 秦老五 12
  135 静照 静照 12
  136 辛然 辛然 11
  137 哈总管 哈总管 11
  138 封坛主 封坛主 11
  139 德成 德成 11
  140 寿南山 寿南山 10
  141 殷无寿 殷无寿 10
  142 庄铮 庄铮 9
  143 孟正鸿 孟正鸿 9
  144 贺老三 贺老三 9
  145 常胜宝树王 常胜宝树王 9
  146 程坛主 程坛主 9
  147 元广波 元广波 8
  148 史镖头 史镖头 8
  149 孙三毁 孙三毁 8
  150 邵鹤 邵鹤 8
  151 静迦 静迦 8
  152 李四摧 李四摧 7
  153 吴良 吴良 7
  154 季长老 季长老 6
  155 灵虚 灵虚 6
  156 唐洋 唐洋 6
  157 摩诃巴思 摩诃巴思 6
  158 花云 花云 5
  159 钱二败 钱二败 5
  160 静空 静空 5
  161 察罕特穆尔 察罕特穆尔 5
  162 无相禅师 无相禅师 4
  163 苏梦清 苏梦清 4
  164 吴祯 吴祯 4
  165 赵一伤 赵一伤 4
  166 卜泰 卜泰 3
  167 小翠 小翠 3
  168 小虹 小虹 3
  169 叶长青 叶长青 3
  170 闻苍松 闻苍松 3
  171 欧阳牧之 欧阳牧之 3
  172 胡青羊 胡青羊 3
  173 太虚子 太虚子 2
  174 平等宝树王 平等宝树王 2
  175 邵燕 邵燕 2
  176 吴六破 吴六破 2
  177 郝密 郝密 2
  178 小玲 小玲 1
  179 王八衰 王八衰 1
  180 刘敖 刘敖 1
  181 齐心宝树王 齐心宝树王 1
  182 周五输 周五输 1
  183 郑七灭 郑七灭 1
  184 俱明宝树王 俱明宝树王 1
 
   在此,顺便谈谈金庸乃至其他小说作者之于人物的塑造。不难看出,一个成功的人物与其戏份的多少基本是成正比的,即便有意外,也只是少数。比如渡厄,虽然武功很高,但受限于戏份太少,没有形成完整的形象和个性,给人留下的印象并不深。而金毛狮王谢逊,如果没有和张无忌重逢、屠狮大会等情节,他给读者的印象也会大打折扣。缺少了对张无忌的慈父之情、对恩仇的看透,而只会滥杀无辜的金毛狮子,是很难引起读者的共鸣的。
   一个优秀的作家,不但要惜墨如金,还能用墨如金,即用的每个字、每个词都能落到实处,发挥作用。换句话说,笔墨花得多的人物,其性格、形象一定比花得少的人物鲜明。所塑造的人物给读者的印象,和所用的文字成正比。从统计来看,《倚天屠龙记》基本上做到了这一点,费墨多的人物性格更鲜活、形象更鲜明。
   另外,空智(包括空智)以下的人物的形象开始模糊,除了莫声谷、空见等少数几个人外,能冲击到读者的很少。而这些人,出场的次数都在200次以下。这似乎也说明,在类似倚天这样的大部头里,一个人物要成功脱颖而出,似乎提及和被提及的次数要在200次以上才有保证。当然,作者的水平得和金庸差不多。最后,如果将倚天和字数相近的《三国演义》或《水浒传》比较我们会发现,后两者塑造成功的人物要多于前者。(如貂蝉、时迁等,不过寥寥数笔,人物就活灵活现)这似乎从一个侧面说明,和真正的名家名著相比,无论是金庸还是《倚天屠龙记》,都还是有一定差距的。

---------
喜欢用数据说话的大有人在呀,呵呵,不过这个有点无聊

一些回帖:

倚天是一个人瞎想,瞎琢磨。
  三国和水浒是一群人瞎想、瞎琢磨。(前头有很多历史传说了)

人物刻画是中国古典小说的最大弱点。你说的貂蝉也好,时迁也好,大家记住他们不是人物形象有多鲜明,而是通过精彩的情节记住这个人——记住貂蝉是因为连环计,记住时迁是因为盗徐宁宝甲。人物只是情节的附属品,而不是情节的推动者
    红楼在这方面就要做得好得多,即使是相比其余三大名著而言
    当然金庸也有这样的问题,情节牵强的地方太多了,造成了人物性格的自相矛盾,以周芷若的变化最为明显
  --------------------------------------------------------
  有人把小说形象分成尖形人物和圆形人物两类(后来有人在中间加了个变形人物),中国古典小说(红楼除外)以塑造尖形人物为多,即夸大某一方面的个性,而金庸受西方小说影响大,塑造的人物个性都比较复杂(圆形人物),其实我那种比较是不太恰当的。不过,用较少的文字塑造鲜明的人物(无论哪种人物)似乎不是金庸所长。这从他篇幅越短的小说水平越低可以得到佐证。金庸似乎更擅长用大背景、大故事塑造人物。
[ 此贴被不似荇菜在2009-09-11 17:24重新编辑 ]
东风夜放花千树,更吹落,星如雨
Posted: 2009-09-11 17:04 | 2 楼
不似荇菜
水精灵菜菜
杀人游戏MVP勋章I
级别: 论坛版主


精华: 3
发帖: 1412
威望: 1289 点
金钱: 491 静电币
支持度: 11280 点
在线时间:1470(小时)
注册时间:2007-02-03
最后登录:2016-07-25

 

第二章:阴匿雕藏--九阳风靡的年华
  
   也许因为武侠小说绝大多数都是男人写的的缘故,也许因为女人本来就只是江湖的配角,所以90%以上的武侠,讲的都是男人的故事。金庸最负盛名的那些小说,一号主角无一例外的都是男人。虽然也有《越女传》、《白马啸西风》等一号主角为女性的作品,但受限于篇幅和影响力,其读者并不是很多。在金古梁三大家的作品中,可能只有《白发魔女传》才算是真正以女性为主的有影响力的武侠,而置身浩瀚的武侠世界,不过沧海一粟。
   相对于古龙,金庸对于女性算是够好的了。在古老的笔下,女人要么是变态,要么是花瓶,要么就是男人泄欲的工具。所以古龙虽然有70余部作品,也塑造了诸如李寻欢、楚留香等堪与金庸武侠媲美的男人侠士,但却罕有出色的女性形象。稍微能拿得出手的林诗音、风四娘,也显得十分单薄。而金庸,虽然没有将其重要作品的一号主角送给女性,但女性在其每部小说中均是不可或缺的,塑造了诸如黄蓉、小龙女、任盈盈、王语嫣等多个闪亮的女人。即便是在九阳横行的倚天屠龙里面,女性也占有重要地位,虽然和射雕前两部曲相比已经下降了很多。
   因为,倚天是九阳对九阴的驱逐,是至阳对至阴的驱逐。在《易经》里面,"九"代表阳,所以八卦中所有阳爻都用"九"来表示。我们所熟知的"九五之尊"中的"九五",指代的就是乾卦里面由下至上排在第五的阳爻,所谓的"九五,飞龙在天"。而"阴",则用的是数字"六"指代。所以,"九阴"如果换成"六阴",也许会更加"阴暗"。而"九"和"阳"组合,却相当于"双日当空",比"至阳"还阳上一倍。所以,在倚天屠龙里,想不阳盛阴衰都不行。九阳驱逐了九阴,倚天江湖的男人格局比射雕和神雕更加彻底。

 一、 九阳对九阴的驱逐
  
   倚天的故事从郭襄开始,似乎很自然的成为射雕和神雕的延续。但是,如果你真的这么想的话,你就错了。从故事后来发展的脉络来看,与其将倚天中郭襄这段故事看成是射雕、神雕的延续,还不如看成是对“雕”话题的交代和终结。因为,和神雕的江湖是射雕的江湖的延续不同,倚天开启的另一个江湖。
   郭襄无疑是射雕前两部曲的代表和象征,在和少林众和尚及无色过招的时候,兰花拂穴手、落英剑法、落英掌法、全真剑法、打狗棒法、玉女剑法、空明拳、泥鳅功、一阳指、铁掌等等,如同播放前两部曲的精彩剪切。桃花岛、全真教、古墓派、丐帮、铁掌帮、大理段氏,除了西域白驼山,前两部曲的重要势力全部到齐;而东邪、北丐、南帝、中神通、老顽童、裘千仞,包括黄蓉、杨过、小龙女等一系列前两部曲的重要人物,在这十招之间都一一从我们眼前闪过。但从此之后,这些熟悉的元素就再也看不到了。
   紧接着的何足道的出场,是倚天确立自己的江湖的第一步。代表着新的武林势力的昆仑三圣的出现,意味着延续了近百年、贯穿着射雕和神雕的“东西南北中”的江湖格局的改变。从西域来的他,使出的不再是我们熟悉的代表西域的白驼山武功,而是在前两部曲中提都没提到过的昆仑派武功。弹琴、下棋、舞剑,这些在前两部曲中罕见的元素出现了,而我们熟悉的降龙十八掌、九阴真经却迟迟没有出来。虽然曾经的神雕人物觉远、张君宝随之登场,但这回带来的却不是我们熟悉的东西。
   在《神雕侠侣》的结尾,杨过曾经指点过张君宝三招功夫,但在倚天里,我们始终没有见他使出来。在和何足道的交手中,张君宝自始至终使的都是少林拳,似乎早已将杨过杨大侠的指点忘怀了。如果说郭襄那十招是射雕前两部曲的精彩回放的话,那么张君宝的十招就是倚天的全新开始。曾经显赫一时的乾坤五绝和他们的功夫渐行渐远,作为武林招牌的少林寺重新崛起,回到了江湖的核心位置。而作为少林弟子的觉远大师,还为江湖带来了前所未有的福音——九阳神功,开启了新的江湖篇章。
   九阳神功的出现,和九阴真经的出现完全不同,却又相映成趣。九阴真经为江湖带来了争斗、杀戮和仇恨,而九阳神功却将武林的武功带到了一个新的高度。听到觉远大师九阳神功秘诀的三人,即无色大师、郭襄和张君宝,三者“一个得其高,一个得其博,一个得其纯”。少林武功因之更上一层楼,催生出了空见神僧这样的绝世高手。而武当派、峨嵋派更是直接传承了九阳神功的精髓,武当九阳功、峨嵋九阳功成为两派的基石。武当派和峨嵋派,更是因为九阳神功的滋润,在短短几十年间就崛起为江湖举足轻重的势力,竟然隐隐能和拥有千年历史的少林抗衡。仅仅这一点,九阳神功就以“功德”盖过了九阴真经。
   也许是“阴”的缘故,九阴真经似乎并非吉祥的功夫。它的问世是因为复仇,它的每次出现又都给江湖带来杀戮。在第一次华山论剑之前,已经有无数好手因为九阴真经而命丧黄泉。虽然王重阳用天下第一的武功拯救了江湖的杀戮,但他一去世,九阴真经就马上成为江湖仇恨的魁首,先是引起东邪西毒和全真教的恩怨,接着桃花岛内部出现内乱,然后黑风双煞用九阴真经的功夫卷起血雨腥风……在金庸的武侠江湖中,似乎只有“葵花宝典”给江湖带来的杀戮能与之相比。而九阳神功的诞生,似乎就是为了平复九阴真经的杀戮的。
   “他不说自己姓名出身,只说一生为儒为道为僧,无所适从,某日在嵩山斗酒胜了全真教创派祖师王重阳,得以借观九阴真经,虽深佩真经中所载武功精微奥妙,但一味崇扬老子之学,只重以柔克刚,以阴胜阳,尚不及阴阳互济之妙,于是在四卷繁文楞伽经的行缝之中,以中文写下了自己所创的九阳真经,自觉比之一味纯阴的九阴真经,更有阴阳调和、刚柔互济的中和之道。张无忌掩卷思索,对这位高人不偏不倚的武学至理佩服得五体投地,心想:‘这应称之为《阴阳并济经》,单称《九阳真经》以纠其枉,还是偏了。’”(——摘自广州出版社版《倚天屠龙记》)
   所以,和九阴真经的阴狠相比,九阳神功更阳光、更正大。在射雕和神雕里面,九阴真经虽先后为多人所学,但并没有得到发扬光大。而九阳神功的出现,一方面拉升了少林武功的层次,另一方面直接促成了武当派、峨嵋派的诞生,并随之福泽武林。九阳神功的风生水起,无形中完成了对九阴真经的驱逐,让其只能藏在屠龙刀中。藏在屠龙刀中的九阴真经,虽然还是以另外的方式“兴风作浪”,但在九阳神功的光芒之下,已经微弱暗淡。
   九阳神功驱逐了九阴真经,以“雕”为标志的江湖被彻底颠覆,取而代之的是倚天的全新江湖。同时,倚天还通过对“两雕”后人的驱逐,彻底颠覆了前两部曲的世界。

“终南山下,活死人墓;神雕侠侣,绝迹江湖。”每回读书至此,都不禁掩卷感慨。虽然知道这是金庸为了打造一个新的江湖,而作的“新人换旧人”的安排,但还是忍不住一声叹息。然后就会想起元稹那首《行宫》:“寥落古行宫,宫花寂寞红。白头宫女在,闲坐说玄宗。”神雕侠侣?很多年前的事了!
   不知为什么,我对黄衫美女一直没有好感,甚至总记不住她,虽然她两次出场都华丽得让人窒息。但不管如何华丽,就像她毫无血色的面孔一样,总掩饰不住苍白。她替史红石出头,竟然会隐隐给人一种“多管闲事”的感觉。在倚天的江湖里,身负西毒、古墓派及九阴真经绝学的杨过后人,已经彻底沦为看客,躲在活死人墓里与世隔绝,哪里还有半点行侠仗义的风采?黄衫美女自己也承认,之所以帮助史红石,一方面是因为被人请求,另一方面则在于她的先人和打狗棒渊源甚深。大胆假设一下,如果没有上述两点,黄衫美女还会管丐帮那一揽子事吗?将之与武当七侠为了惩治恶霸、锄强扶弱不远千里行侠相比,真是一个天上,一个地下。古语云:“有心行善,虽善不赏;无心作恶,虽恶不罚。”杨过后人的这次举动,过于刻意,已经很难让人将之与行侠仗义联系在一起。另外,从情节的发展来看,黄衫美女的出场也十分突兀,除了给人一点两雕的回忆外,似乎并没有增加其他看点。从这个角度讲,黄衫美女之于倚天江湖,甚至还有点多余。金庸似乎就是为了安排她出来使使九阴真经,告诉读者九阴并非如周芷若、宋青书所练所使的那么邪恶,也是一项正派的武功。至于以“为国为民,侠之大者”为旗帜的两雕精神,则早已消失在茫茫的历史长河中。杨过传人在精神上的沦落,无疑是倚天对两雕江湖的终结的重要标志。
   “张无忌回过头去,只见那黄衫女子和周芷若斗得正紧。黄衫女子一双空手,周芷若右手鞭,左手刀,却兀自落于下风。黄衫女子的武功似乎与周芷若乃是一路,飘忽灵动,变幻无方,但举手抬足之间却是正而不邪,如说周芷若形似鬼魅,那黄衫女子便是态拟神仙。”
   但话说回来,也许是看在杨过的面子上,金庸对黄衫美女已经够客气的了,最起码她还是以比较正面的形象出现,武功也相当之高。而对南帝一脉的朱子柳、武三通后人,就苛刻得多了。通过对朱武连环庄一群人的描写,金庸让倚天和两雕彻底划清了界限,让那些意欲在倚天的江湖中延续两雕快感的人彻底放弃了希望。
   小张无忌在完成为纪晓芙“千里送女儿”的壮举后一路西行,却被一群狼狗撕咬直至晕死,醒过来后发现为人所救,但后来知道,救他的人就是放狗咬他的贱女人(蛛儿语)朱九真。这个朱九真,就是一灯大师四大弟子之首的朱子柳的后人。接下来发生的故事,完全就是当年桃花岛大小武为了郭芙争风吃醋而陷害杨过的翻版,只是争风吃醋的换成了两个女人为一个男人。所幸当年是在郭靖郭大侠的地盘,所以杨过虽然受气,但郭大侠却不辞辛劳千里迢迢的将之送到终南山寻找名师。而张无忌就没那么幸运了,刚从朱九真等小辈的手里逃脱,马上就陷入了“朱长龄朱伯伯”所设的局中。
   有时候想,如果把张无忌换成杨过的话,朱长龄设计的戏可能最多演到一半就被识破了。凭杨过的聪明,看到那几幅画肯定就会有所觉察,而看到开碑手胡豹(武烈)假扮的谢逊双眼未瞎时,肯定就明白这是个局了。可惜,当事人是张无忌而不是杨过。所以张无忌被一骗再骗,竟然连朱九真下了最后重手都还相信朱武连环庄的一群人真是去救谢逊。
   不过,对于倚天本身来说,被骗的人是谁并不重要,重要的是设局的人是谁。朱长龄代表的是南帝一脉,武烈除此之外还代表了北侠郭靖。他们的堕落,直接埋葬的是北侠、南帝的名声。倚天这个情节的安排达到了两个目的:1、再次证明,两雕已经到了尽头,曾经的天下绝学一阳指已沦为普通功夫;2、两雕的侠义已经成为过去式,连郭大侠的传人(武氏一脉)都已沦落为势利小人。
   郭靖传人、杨过传人都在倚天里失去了他们的精神;九阴真经被九阳神功驱逐;一阳指沦为普通功夫;降龙十八掌仅存的十二掌也随着史火龙的死去而失传,毙掉史火龙的,却是身怀少林九阳功的成昆。倚天的江湖,已经和两雕的完全不一样了。它不是两雕江湖的延续,而是自成体系。它的标志是“九阳神功”,而九阳神功驱逐了九阴真经。
   九阳对九阴的驱逐所带来的另一个结果,是倚天之于射雕、神雕阴柔锐减、阳刚更甚,如黄蓉、小龙女那样贯穿始终的女主角已经不存在。所以,倚天江湖里的男人比之两雕更加阳刚果毅、豪气干云;而女人则一个比一个可恶,一个比一个凶狠。
东风夜放花千树,更吹落,星如雨
Posted: 2009-09-11 17:14 | 3 楼
不似荇菜
水精灵菜菜
杀人游戏MVP勋章I
级别: 论坛版主


精华: 3
发帖: 1412
威望: 1289 点
金钱: 491 静电币
支持度: 11280 点
在线时间:1470(小时)
注册时间:2007-02-03
最后登录:2016-07-25

 

 二、 三角关系下的九阳世界
  
   两雕“东西南北中”的江湖格局,靠的是个人天才,所以东邪、西毒并没有庞大的团队基础,也能成为领袖武林的绝顶人物。而倚天的江湖格局,已经从“能人江湖”转变成了“团队江湖”。江湖的重要力量,均是以门派帮会的形式出现,个人的能力明显被弱化了。
  ——“那人哼了一声,道:‘你是个傻瓜,不会用脑子。殷野王是殷天正的甚么人?’张无忌道:‘他们两位是父子之亲。’那人道:‘白眉鹰王和青翼蝠王的武功谁高?’张无忌道:‘我不知道。请问前辈,是谁高啊?’那人道:‘各有所长,两人谁的势力大些?’张无忌道:‘鹰王是天鹰教教主,想必是势力大些。’那人道:‘不错,因此韦一笑捉了殷天正的孙女,那是奇货可居,不肯就还的,他想要挟殷天正就范。’”
  ——“灭绝师太和殷梨亭都暗暗心惊。殷梨亭问宋青书道:‘这些人干么不动手?’宋青书摇头道:‘想不通。’蛛儿突然冷笑道:‘那有甚么想不通?再明白也没有了。’宋青书脸一红,默然不语。灭绝师太想要开口相询,但终于忍住。殷梨亭道:‘还请姑娘指点。’蛛儿道:‘那三队人是天鹰教的。天鹰教虽是明教的旁支,但向来和五行旗不睦,你们若把五行旗杀光了,天鹰教反而会暗暗欢喜。殷天正说不定便能当上明教的教主啦。’”
   以上两段话清楚的表明,人数、势力已经成为倚天江湖的重要基础,武功开始变得并不那么重要。所以,在张无忌传明教教主之位给杨逍后,武功高强的杨逍,却输给了掌握更多教众资源但武功低微的朱元璋。在倚天的江湖里,一个成功人士,背后必然有一个强大的团队作为支撑。多股不同势力的相互博弈,构成了倚天的江湖。所以,倚天的江湖不但是各股大势力之间的较量,也是组成这些势力的人之间的恩怨。因此,比之两雕更加复杂。
   从大的方面来讲,倚天江湖由魔教(明教、天鹰教等)、正派(六大派、丐帮等)和朝廷三股大的势力组成,它们之间的博弈和较量,构成了江湖的大趋势、大方向。而其他的争斗,基本都是涵盖在三股大势力的博弈之下的。这个大的三角关系,决定了倚天江湖的走向。而在正派的内部,又存在少林、武当、峨嵋三支九阳功系的力量的明争暗斗。它们三派的较量,又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正派(尤其是六大派)的走向。
   除了上述大的江湖关系外,倚天还存在诸多引起江湖恩仇的小的三角关系:阳顶天、阳夫人、成昆之间的三角关系引发了正派和魔教之间长达数十年的争斗与杀戮,杨逍、纪晓芙、殷梨亭之间的三角关系让武当、峨嵋与明教对立,范遥、黛绮丝、韩千叶的三角关系则诱发了明教内部的分化。另外,张无忌的感情纠纷其实主要来自于两个三角:周芷若、张无忌、赵敏与宋青书、周芷若、张无忌。此外还有班淑娴、何太冲与五姑之间的纠缠,武青婴、卫璧、朱九真之间的争风吃醋。其实,张君宝、郭襄、何足道之间,也有那么一点朦胧的三角味道。这些三角关系,成为九阳世界重要的组成部分。

   1、明教、正派与朝廷
   倚天的主体故事发生在元朝(1271年-1368年)中后期(1336年-1358年),此时的元朝已气数殆尽,各种形式的起义此起彼伏,蒙古人的统治岌岌可危。体现在倚天的江湖里,就是不仅明教这样的准军事化组织(后期已经军事化)明里暗里都在反抗朝廷,武当、峨嵋等非军事化门派,也萌生了“驱除鞑子”的心理。暴民顺民都被推倒了朝廷的对立面。在此情况下,统治阶层中的一些有识之士,如汝阳王,已意识到了危机,所以一方面重金招揽武林人士,让其与中原武林对抗,另一方面则想方设法挑拨正派与明教的关系,引起中原武林的自相残杀。因此,明教、正派和朝廷就构成了倚天江湖的主要力量。
   这三者的关系是很复杂的,时而合纵,时而连横,时而又互残。
   先说明教。阳顶天执掌明教后,明教完成了从较严密的宗教组织向准军事化反政府武装的转变,确立了“反元”的宗旨,五行旗已经成为颇具战斗力的准军队,而旗下的教众不时有人揭竿而起。明教,已经成为朝廷的一个心腹之患。从某种意义上讲,明教和朝廷的对立与对抗,实际上代表了汉人和蒙古人之间的民族斗争。明教“驱除鞑子”,其实和正派人士的目标一致,彼此是“同志”。但令人不解的是,他们在正派的眼里却变成了“魔教”和妖孽,成为正派人士不齿和杀之而后快的对象。不能不说,这是明教“抗战”工作的失败,不但没做到“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反给了敌人可乘之机。
   那么,好端端的一支“抗日队伍”,怎么就变成了“汉奸”了呢?大胆猜测,肯定是朝廷从中做了手脚,从“宣传”上误导了正派人士,硬生生的将明教这支“抗日队伍”扭曲为“土匪汉奸”与妖孽。书中没有说朝廷是如何抹黑明教的,但从六大派围攻光明顶殷天正力竭后明教众人准备集体杀身的那段描述,可以看出端倪:
   ——当此之际,明教和天鹰教教众俱知今日大数已尽,众教徒一齐挣扎爬起,除了身受重伤无法动弹者之外,各人盘膝而坐,双手十指张开,举在胸前,作火焰飞腾之状,跟着杨逍念诵明教的经文:“焚我残躯,熊熊圣火,生亦何欢,死亦何苦?为善除恶,惟光明故,喜乐悲愁,皆归尘土。怜我世人,忧患实多!怜我世人,忧患实多!”明教自杨逍、韦一笑、说不得诸人之下,天鹰教自李天垣以下,直至厨工伕役,个个神态庄严,丝毫不以身死教灭为惧。(摘自《倚天屠龙记》)
   从明教众教徒临死前的表现(众教徒一齐挣扎爬起,除了身受重伤无法动弹者之外,各人盘膝而坐,双手十指张开,举在胸前,作火焰飞腾之状)以及所念经文的一些内容(焚我残躯,熊熊圣火,生亦何欢,死亦何苦)可以看出,明教教徒的死法与常人是不同的,不但有与众不同的固定姿势(盘膝而坐,双手十指张开,举在胸前,作火焰飞腾之状),还可能是自焚而死。这样的死法别说那个年代,就是放到现在,也会被人视为邪教和“邪魔外道”。只要有人在其死法上稍加渲染,就能轻而易举的将明教和“邪教”、“妖魔”联系起来。如果再进一步发挥,“魔教”就不可避免的成为人见人怕的妖孽。(宣传的力量,一大如斯)
   不过,我始终不相信“只识弯弓射大雕”的蒙古人能想到这么做,所以我首先想到的是成昆,他有充足的理由和智慧那样做。在倚天里,似乎也是近几十年才有魔教一词,正派人士才视之如寇仇、不灭不快。(成昆在回忆阳顶天和他师妹的关系时,说阳顶天是“当上明教教主”,说的是“明教”而不是魔教。可见数十年前,明教还没有被抹黑为“魔教”)
   当然,朝廷并不是总使软的,汝阳王府所养的武林高手,就是用来和中原武林硬碰硬的。早在屠龙刀初次现于倚天江湖之时,朝廷的武林死士就参与了争夺。朝廷生怕有人拿着屠龙刀“号令天下,不敢莫从”,以之对抗朝廷。而对于屠龙刀以及其他江湖之事,朝廷也一直密切关注,所以才会在十年后张翠山甫一回到中原,就展开行动,计擒张无忌,以逼出屠龙刀的下落。对于中原武林人士,朝廷不但软硬兼施,而且无所不用其极。
   而倚天的正派武林人士,很容易让人想到“不明真相的群众”一词。如果那时候有这个说法的话,无论是朝廷还是明教,以之用来形容正派那批人都是再合适不过的。让人痛心的是,连张三丰那样的高人,也在“不明真相的群众”之列。整个“正派武林”被成昆、朝廷玩来玩去,居然没有一个人看出来。真是很“不明真相”啊。
   当然,倚天江湖里的正派人士其实并不那么正派,宵小之徒却比比皆是。比如昆仑派的蒋涛和高则成,就不那么正派,也没什么风度。比之更不如的还有简捷、薛公远之流,不但没风度,还恩将仇报、吞噬同类。如果说蒋高二人为殷素素争风吃醋是人之常情(哪个男人不爱美女),还情有可原的话,那么简捷、薛公远的恩将仇报就不可饶恕了。与之相比,明教的徐达、常遇春等,见义勇为、铁骨铮铮,则足可称神了。
   以少林、武当为首的正派,是相对于魔教(明教)而言的,是十分松散的组织,也没有反抗暴政,救民于水火。但让人不可思议的是,他们却能那么坦然的以正派自居。华山掌门鲜于通、昆仑掌门何太冲无一不是忘恩负义之徒,而崆峒五老更是口中说仁义、手里做奸淫之辈,上梁不正下梁歪,他们居然都心安理得的往脸上贴“正派”的标签。即便是少林派,所谓的高僧们在屠龙刀的诱惑之前,也不能免俗。正派这个词,还真是很讽刺。
   而各名门正派人士让人最不能饶恕的,是他们的智商。正派人士所谓的“魔教妖孽”,在行为上并非不讲道义,如杨逍比武胜了孤鸿子,不但不取对方的性命,还连倚天剑也不占为己有,而灭绝却一口咬定是杨逍使诈,马上将之定性为大魔头。明教的普通教众,如常遇春、徐达等,每个都铁骨铮铮,以“驱逐鞑奴,恢复汉室”为己任,更是行得端、走得正。正派人士凭什么就一口咬定人家是“妖魔”是坏人呢?而像谢逊冒成昆之名大肆杀戮一案,正派人士更是表现得幼稚之极,没有调查真相,也不追究谢逊杀人的动机,自始至终只有一个“报仇”。当然,到了后来更是为了屠龙刀。在倚天的江湖里,所谓的正派众人实际上是一群自以为是的乌合之众,是被人玩弄的棋子。
   通过以上的分析不难看出,倚天江湖的三股势力,一股是有纲领的“反政府武装”,一股是掌权的朝廷及其门下死士,另一股是介于两者之间、有武力装备的打手。前两者是绝对的对立关系,第三者则在前两者之间摇摆,处于经常被利用的位置。
东风夜放花千树,更吹落,星如雨
Posted: 2009-09-11 17:18 | 4 楼
不似荇菜
水精灵菜菜
杀人游戏MVP勋章I
级别: 论坛版主


精华: 3
发帖: 1412
威望: 1289 点
金钱: 491 静电币
支持度: 11280 点
在线时间:1470(小时)
注册时间:2007-02-03
最后登录:2016-07-25

 

 2、阳顶天、阳夫人、成昆
   阳顶天抢了成昆的女人,成昆给阳顶天戴了绿帽子,要了他的命,甚至还差一点让他付出了毕生心血的明教彻底破产。从某种意义上讲,是上述三人之间的恩怨,决定了倚天江湖近50年的走向。
  从成昆口中我们得知,他和他师妹(阳夫人)不但青梅竹马,而且自小就有婚姻之约。但是阳顶天也一直喜欢上他师妹,在当上明教教主、威震天下之后,阳顶天强娶了他。如果成昆所言属实,那么这无疑是一场不公平的竞争。虽然在爱情争夺中败下阵来了,但成昆却参加了他们的婚礼。那时那刻,成昆一定在心里狠狠的唱:“你把我的女人带走,你也不会快乐很久,总有一天你也和我一样,感觉无辜无助无人同情的感受。”
   在这组三角关系中,虽然阳顶天和成昆都是强势的男人,但核心却是阳夫人。阳顶天和成昆都属于当世最了不起的江湖豪杰,能让这样的两个人死心塌地、不顾一切,我们不知道阳夫人有多了不起,但至少能推断她是个与众不同的女人。那阳夫人究竟是个什么样的女人呢?小说没有正面描写,所以我们无法找到现成的答案。但是,却能从一些关于阳夫人的看似简单的只言片语,还原阳夫人一个大概。
  ——我师妹和我两家乃是世交,两人从小便有婚姻之约,岂知阳顶天暗中也在私恋我师妹,待他当上明教教主,威震天下,我师妹的父母固是势利之辈,我师妹也心志不坚,竟尔嫁了他,可是她婚后并不见得快活,有时和我相会,不免要找一个极隐秘的所在。
  ——阳顶天对我这师妹事事依从,绝无半点违拗,她要去看看秘道,阳顶天虽然极不愿意,但经不起她的软求硬逼,终于带了她进去。自此之后,这光明顶的秘道,明教数百年最神圣庄严的圣地,便成为我和你们教主夫人私相幽会之地。
  ——我师妹怕我偷下毒手,不断向我告诫,倘若阳顶天被我害死,她决计饶不过我。她说她暗中和我私会,已是万分对不起丈夫,我若再起毒心,那是天理不容。
  ——我正想说些甚么话来开导劝解,她忽然指着我身后,喝道:‘甚么人?’我急忙回头,不见半个人影。再回过头来时,只见她胸口插了一柄匕首,已然自杀身死。
  ——小昭道:“我说都是阳夫人不好。她若是心中一直有着成昆这个人,原不该嫁阳教主,既已嫁了阳教主,便不该再和成昆私会。”
  ——哪知黛绮丝对任何男子都是冷若冰霜,丝毫不假辞色,不论是谁对她稍露情意,便被她痛斥一顿,令那人羞愧无地,难以下台。我师姑阳夫人有意撮合,想要她与范遥结为夫妻。黛绮丝一口拒绝,说到后来,她竟当众横剑自誓,说道她是决计不嫁人的,如要逼她婚嫁,她宁死不屈。
   从上面这些文字,我们至少可以退出阳夫人的五个特征。
   阳夫人的第一个特征,无疑是“心志不坚”。这是成昆对她的评价,她的所作所为也印证了这一点。所以,阳夫人嫁给阳教主后把持不住。但即便嫁给了成昆,可能也会发生类似的情况,只是被戴绿帽子的人天变成了成昆,那个给成昆戴绿帽子的变成了X君而已。当然X君也有可能是阳顶天。所以,阳夫人婚后不快活是假,挡不住诱惑是真。挡不住诱惑的女人是很可怕的。因为世上的诱惑太多了,防不胜防。
   阳夫人的第二个特征,是不知道自己想要什么。这似乎和心志不坚是孪生兄弟。在嫁给阳顶天之前,阳夫人不但和成昆青梅竹马,而且还有了婚姻之约。她对成昆这个人应该是了解的,对于两人的前途也是可预期的。阳顶天虽然是明教教主,但从他对待韩千叶的态度以及他手下众人的气概来看,阳顶天绝对不是小人。换句话说,阳夫人如果不答应嫁给阳顶天,阳顶天可能会很痛苦,但绝不会来强的,或者干脆杀掉轻敌,因为那不是阳顶天这类人的风格,而且还会让心爱的人难过,从此恨上自己。在这两个人之间,阳夫人最终选择了阳顶天,抛开他人(如阳夫人父母)的影响,可以判断出此时的阳夫人想要的是权势和地位,但这些,未必就是她真正想要的,所以不久就“一枝红杏出墙来”了。
   阳夫人的第三个特征,是不知道什么是爱情。阳夫人虽然和成昆青梅竹马,但不代表他们就有爱情,或者是说感情很深。而阳夫人和阳顶天,虽然阳顶天与其认识的时间不如成昆长,但一直“暗恋”她,由此可见,最起码阳顶天是爱她的。尤其是结婚之后,阳顶天连明教的密道都肯带她进去,可见爱她之深。但是,就是在这样的情况下,阳夫人先背叛了青梅竹马的“初恋情人”,接着又背叛了深爱自己的丈夫。难怪小昭会说:“我说都是阳夫人不好。她若是心中一直有着成昆这个人,原不该嫁阳教主,既已嫁了阳教主,便不该再和成昆私会。”这从后来阳夫人竭力“撮合”范遥与黛绮丝一事也能得到佐证。范遥和黛绮丝的感情只是单方面的,阳夫人不会不知道这一节。而这很像当年的她与阳顶天,虽然还不知谁会是成昆。而阳夫人作为过来人,已经吃过了苦头,为什么还要把人往火坑里推呢?当然,有千万个理由可以让阳夫人这么做,比如“为了明教的团结”等。但是,如果阳夫人是真正懂爱情的人的话,她是绝对不会这样做的。
   阳夫人的第四个特征,是知道“死”可以洗尽一切。在倚天里,阳顶天死时,也是她和成昆偷情暴露之时。而就在这个时候,阳夫人一刀杀死了自己。请注意这把匕首,不是别人给的,是她自己的。可见,这把匕首,阳夫人是随时带在身边的,随时准备事泄就自戕。她不是不知道和成昆偷情是对不起丈夫,而是经不住诱惑,以致不能自拔,但又始终担心可能事情会泄露。但阳夫人明白,事泄的时候虽然有口说不清,但一死却能洗尽一切。所以,阳夫人准备了这把匕首,用死洗涤良心。敢用死洗涤良心的人不多。也许,这就是阳夫人能打动阳顶天和成昆的最重要的因素。这也说明,在阳夫人的性格里有着十分刚烈的一面。
   阳夫人的第五个特征,小说中直接间接都没有说,所以只能大胆推测,她应该貌美如花。这,是女人让男人为之以命相搏的根本。不禁让人想起那首《圆圆曲》:“鼎湖当日弃人间,破敌收京下玉关。恸哭六军俱缟素,冲冠一怒为红颜。”由于倚天没有任何关于阳夫人外貌的描述,所以只能做一个猜测。但我深信,这个猜测是对的。
   因为具备了上面五个特征,而又置于两个强势的男人之间,阳夫人不经意间就拉开了江湖争端的序幕,而且竟然影响了江湖接下来近50年的走势。当然,也在无意中完成了对“红颜祸水”和“自古红颜多薄命”的阐释。如果只是普通人,阳夫人一死可能一切就结束了。但是偏偏发生在成昆和阳顶天之间,而且背后还有个势力庞大的“反政府武装”——明教。即使3个当事人中的两个都已死去,成昆依然没有罢休,展开了一系列的报复行动:杀谢逊全家、投入汝阳王旗下、挑拨中原各大派与明教的关系……江湖从此再无宁日。
   如果说明教、正派和朝廷等三大势力是倚天江湖腥风血雨的根源的话,那么阳顶天、阳夫人、成昆这组三角关系,就是倚天江湖之所以成为倚天江湖的基础,是仅次于三股势力的三角关系。而阳夫人,就是那根导火线。
   在此顺便八卦一下,阳夫人在嫁给阳顶天之前和成昆的关系到了哪一步,结婚和每次和成昆私会又都干些什么?前一个问题,很难回答。至于后一个问题,虽然两人前后相会了十多次,但密道里面似乎没有一些必要的设备,不具备深入关系的条件。(这个问题太八了,呵呵)另外有一点,阳夫人和阳顶天结婚时间不短,但并没有留下子嗣,其实也是这个三角关系中值得探讨的一点。不过,和本文要探讨的已经关系不大,所以不再深究。
   总的来说,像阳夫人这样的女人,是很容易引起风波的,尤其是被人从成昆那样的男人手里抢走。两个男人因为争女人而杀人放火的故事已经被人写滥了,金庸可能也觉得再没什么新意可挖掘,所以虚写了三人的故事,而把重点放在成昆的复仇上,对于核心人物阳夫人却只一带而过。大概是不想因之破坏明教在倚天中的形象,给人以把柄。但是,还是难免给人留下了阳夫人不是好女人的印象。如果杨玉环和安禄山偷情的传说是事实的话,那么阳夫人则颇有点杨贵妃的影子。
  
东风夜放花千树,更吹落,星如雨
Posted: 2009-09-11 17:25 | 5 楼
不似荇菜
水精灵菜菜
杀人游戏MVP勋章I
级别: 论坛版主


精华: 3
发帖: 1412
威望: 1289 点
金钱: 491 静电币
支持度: 11280 点
在线时间:1470(小时)
注册时间:2007-02-03
最后登录:2016-07-25

 

3、杨逍、纪晓芙、殷梨亭
   杨逍捷足先登了殷梨亭的未婚妻,多年后却成了殷梨亭的丈人;殷梨亭失去了未婚妻子,十多年后却娶了未婚妻子的女儿做老婆。
   殷梨亭和纪晓芙之间是有“父母之命、媒妁之言”的,两人的结合原本名正言顺。聘礼、定亲、结婚……殷梨亭按部就班,走的是堂堂正正的婚姻路线。但是,半路里杀出个程咬金,不按常理出牌的杨逍先殷梨亭一步将纪晓芙据为己有。但杨纪两人都万万没有想到,十数年后,一个成了殷梨亭的岳丈,一个成了岳母。不能不说世事难料、造化弄人。
   即便爱情真是没有对错的,殷梨亭和杨逍之于纪晓芙的竞争,也是不对称的。在这场竞争最关键的那些时间里,殷梨亭和纪晓芙都不足20岁,涉世尚浅,殷梨亭更是稚气未脱,而杨逍已年逾不惑,身为明教光明左使的他心智高、阅历厚、城府深。自杨逍加入进来,胜利的天平就已经向他倾斜。再加上明教的世界观和价值观与武当派完全不同,杨逍根本不吃传统礼教那一套,在手段上又比殷梨亭灵活了很多。用现在的话说,杨逍不但情商比殷梨亭高,市场手段也比殷梨亭灵活,再加上公关优势(人帅)和客户实际上还处于招商期的现实,杨逍基本掌控了最后的中标机会。
   在这组三角关系中,杨逍是不折不扣的第三者,而且手段可能确实不光明,以致同教兄弟(周颠)很多年后还拿这个事情讽刺他。在盯上纪晓芙之前,杨逍已经和峨嵋派结怨,他打败了峨嵋派的孤鸿子,气得孤鸿子自杀;多年之后,又盯上了孤鸿子的师侄,并致其怀孕。杨逍似乎很喜欢找峨嵋的茬,故意和峨嵋派过不去,完全不将倚天剑、灭绝师太放在眼里。但不知杨逍盯上纪晓芙之前有没有调查过她的底细,因为从纪晓芙入手找峨嵋派的“茬”,会“顺便”开罪武当的。这事过后,加上和昆仑派的冤仇,杨逍为明教树的敌,仅次于金毛狮王。在杨纪关系中,有两个问题尤其值得关注:1、杨逍为什么会看上纪晓芙?2、杨逍是怎样把纪晓芙弄到手,却让纪晓芙“不悔仲子逾我墙”的?

先看第一个问题,杨逍为什么会看上纪晓芙?看几段原文:
  ——另外两个都是二十来岁的姑娘,只见一个抿嘴微笑,另一个肤色雪白、长挑身材的美貌女郎低头弄着衣角,那自是殷梨亭的未过门妻子、金鞭纪家的纪晓芙姑娘了。
  ——殷梨亭凝剑不前,定睛看时,不禁“啊”的一声,全身冰冷,只见这少女长挑身材、秀眉大眼,竟然便是纪晓芙。(笔者注,其实是杨不悔)
  ——有一日我说个笑话,不悔哈哈大笑,小昭在旁听着,忍不住也笑了起来。其时她站在我和不悔背后,只道我父女瞧不见她,岂知不悔手中正在把玩一柄匕首,那匕首明净如镜,将她笑容清清楚楚的映了出来。她却哪里是个丑丫头?容貌比之不悔美得多了。
  ——弟子向西行到川西大树堡,在道上遇到一个身穿白衣的中年男子,约莫有四十来岁年纪。弟子走到哪里,他便跟到哪里。弟子投客店,他也投客店,弟子打尖,他也打尖。弟子初时不去理他,后来实在瞧不过眼,便出言斥责。那人说话疯疯颠颠,弟子忍耐不住,便出剑刺他。这人身上也没兵刃,武功却是绝高,三招两式,便将我手中长剑夺了过去。
  ——纪晓芙道:“弟子千方百计,躲避于他,可是始终摆脱不掉,终于为他所擒。唉,弟子不幸,遇上了这个前生的冤孽……”
   从这上面的文字可以看出,纪晓芙漂亮是无疑的,但远远算不上绝色美女。杨不悔基本上是纪晓芙的翻版,但连杨逍自己都承认,比之紫衫龙王黛绮丝的女儿小昭,容貌上的差距不止一点半点——“容貌比之不悔美得多了”。在描写纪晓芙容貌时,金庸也只用了“肤色雪白、长挑身材”这样的字眼。说得通俗点,纪晓芙的外貌水平,也就相当于皮肤比较白的空姐。正常情况下,如此容貌的女人能让男人多看几眼,但远没到一见倾倒的地步。所以,杨逍即便是因为容貌而缠上纪晓芙,也不是因为她的漂亮,而应该是一种感觉。对比黛绮丝出现在明教时的情况,谢逊明言范遥对其一见倾心,其他教众也视为女神,但并没提到杨逍。从杨逍的个性判断,他的冷傲与自负会被投缘的事物征服,而不是美丽的容貌。
   那么,是纪晓芙身上的什么迷住了杨逍呢?细究纪晓芙的个性,她有人见犹怜的柔弱一面,也有道义为先的侠义一面。在倚天中,纪晓芙有过无数次垂泪或热泪盈眶,但也有不顾身家性命回护伤重敌人之举,属于那种“带着泪的女侠”。综合来看,其实纪晓芙才是倚天中真正的女人:女人的羞涩、女人的腼腆、女人的温柔、女人的多愁善感……可以判断,纪晓芙大多数时候应该是个小鸟依人,属于需要男人保护的那种女人。对于孤傲的杨逍来说,这些元素无疑是撒手锏。
   纪晓芙是在川西大树堡遇到杨逍的。杨逍出现之后就一路紧紧相随,“弟子投客店,他也投客店,弟子打尖,他也打尖”。但纪晓芙并没有说杨逍为什么跟踪她,也没有说杨逍出现前她说过什么、做过什么,所以我们无从得知杨逍跟踪她的起因。大胆推测,杨逍遇到纪晓芙可能只是偶然,但却就此被拨动了心弦,然后就一路跟踪,渐渐起了爱慕之心,终于出手擒拿,在逼迫之下占有了她。
   那么,杨逍是怎样把纪晓芙弄到手,却又让她“不悔仲子逾我墙”的呢?
   纪晓芙说过,杨逍要擒拿她不过“三招两式”而已,但杨逍并没那么做,而是“欲擒故纵”,一路跟踪,任纪晓芙怎么千方百计逃脱都无济于事。在纪晓芙对灭绝师太的讲述中,还提到杨逍“说话疯疯颠颠”。可以肯定,杨逍当然不是真的“疯癫”,而应该是用自己的方式向纪晓芙表达。书中没有提到杨逍究竟跟踪了纪晓芙多久,也没有告诉我们杨逍说了哪些疯疯癫癫的话,但在这个过程中杨逍死缠烂打却是无疑的。当然,也把他的武功、智慧、见识等都展现了出来,所以纪晓芙才会“弟子千方百计,躲避于他,可是始终摆脱不掉,终于为他所擒”。在这里,纪晓芙用了“终于为他所擒”的说法,颇值得推敲。其实,从一开始我们就清楚,杨逍要擒拿纪晓芙不过是举手之劳,为什么纪晓芙却说是“终于为他所擒”呢?仔细揣摩这句话,实际上反映了纪晓芙对杨逍从反感到接受的心理过程。也正是因为纪晓芙是接纳了杨逍的,所以才会至死都“不悔”。可以这么说,杨纪二人的相遇是偶然,但杨逍却通过自己的努力,用武功、智慧、风度和真诚打动了纪晓芙。所以虽然外界都说纪晓芙“失身于杨逍”,但事实上纪晓芙却是接纳了他的,是“不悔”的。而张无忌初次见到杨逍,也证明了杨逍确实具备征服纪晓芙的一切条件:
   “张无忌听纪晓芙说过二人之间的一段孽缘,这时眼见杨逍英俊潇洒,年纪虽然稍大,但仍不失为一个风度翩翩的美男子,比之稚气犹存的殷梨亭六叔,只怕当真更易令女子倾倒。纪晓芙被逼失身,终至对他倾心相恋,须也怪她不得。”
   在这个三角关系里,作为追逐方,杨逍是主动的,殷梨亭是被动的。最终,杨逍的主动战胜了殷梨亭的被动。想起李敖说的一句话:“如果你不主动,你就爬不到美女身上去。”话糙理不糙,人世间很多事情确实就是这样,需要你主动争取。在纪晓芙的生命中,对杨逍她是有爱的,但对殷梨亭却只有愧疚。原因很简单,杨逍勇敢的追求过她,并最终被她所接纳,两人温馨过、缠绵过;而殷梨亭虽然和她有媒妁之约,但见到她就脸红,两人只怕话都没说过几句,更别说感情了。


也许金庸也觉得,让杨逍这样的老姜争殷梨亭的女人,对殷梨亭太残忍了,很不公平。为了弥补殷梨亭,就又安排了个杨不悔。不过,殷梨亭虽然得到弥补了,但原本很好的一个爱情哲理故事,却因为杨不悔的介入并与失败一方结合而变得平庸之极。
   从大的方面讲,杨逍、纪晓芙、殷梨亭之间的三角恩怨,是正派和明教恩仇的缩影,故事从开始直到殷梨亭第二次遇到杨不悔之前都是朝着“正邪不两立”的方向发展的。但杨不悔在殷梨亭生命中的出现,彻底改变了一切。原本势不两立的武当和明教,结成了亲家。而峨嵋和明教的仇恨,也因为杨不悔嫁给殷梨亭而得到缓解。峨嵋和武当的关系,也因此变得轻松了不少。因为峨嵋从此不会再觉得亏欠武当了。两男争一女的三角关系所引发的三个门派的恩仇,因为杨不悔嫁给她妈妈的原未婚夫而得到解套。
   客观的说,杨逍和纪晓芙是有机会最终成为夫妇的,但因为正邪之分、世俗之见而酿成了纪晓芙身死的悲剧。作为毙杀纪晓芙、拆散鸳鸯的罪魁祸首,灭绝师太是应付全部责任的。灭绝九泉之下见到纪晓芙,不知道心里会不会有点愧疚。当然,如果纪晓芙不死,杨不悔就不可能嫁给殷梨亭,殷梨亭的“夺妻之恨”就不可能不报。对于男人来说,还有什么比女人被抢更无法容忍的?想想那招“天地同寿”,就让人不寒而栗。
东风夜放花千树,更吹落,星如雨
Posted: 2009-09-11 17:29 | 6 楼
不似荇菜
水精灵菜菜
杀人游戏MVP勋章I
级别: 论坛版主


精华: 3
发帖: 1412
威望: 1289 点
金钱: 491 静电币
支持度: 11280 点
在线时间:1470(小时)
注册时间:2007-02-03
最后登录:2016-07-25

 

4、范遥、黛绮丝、韩千叶
   这组关系所影响的,是明教的内部,受到莫大伤害的,是光明右使范遥。从此之后,那个风度翩翩的逍遥神仙,就变成了刀痕满面的苦头陀。在这里,爱情就是一款强力木马,有人死机,有人获利。
   范遥之于黛绮丝,用情是很深的,当然,受的伤也很深。“那是一见钟情,终于成为铭心刻骨的相思。”即便黛绮丝已经嫁作他人妇,范遥仍然竭力维护她。(众人四下追寻之际,有一晚光明右使范遥竟见韩夫人黛绮丝从秘道之中出来……范遥惊怒之下,上前责问。韩夫人道:‘我已犯了本教重罪,要杀要剐,悉听尊便。’……按理她不是自刎,便当自断一肢,但一来范遥旧情不忘,竭力替她遮掩,二来我在旁说情……)但无奈“落花有意随流水,流水无心恋落花”。遇到喜欢的人勇敢追求,这本身是没错的,但范遥错就错在自始至终不知道黛绮丝不但是波斯明教的圣女,还是奉命前来玩“无间道”的。因为这层关系,黛绮丝就算敢嫁人,也不可能嫁给中原明教的人,更不用说忠于明教又身居高位的光明右使范遥。
   但是,黛绮丝最后还是嫁人了,而且嫁给了曾经的明教敌人、她的手下败将韩千叶。这出乎所有人的意外,但似乎又在意料之中。那么,曾经永不言嫁的黛绮丝为什么会嫁给韩千叶呢?她真的爱他吗?为什么会爱他呢?还有没有别的不可告人的原因呢?要知道,这样的举动会开罪整个明教,几乎是置自己于绝地。但黛绮丝还是做了,“虽万千人吾往矣”。
   先看几段原文:
  ——这日光明顶上突然来了三个波斯胡人,手持波斯总教教主手书,谒见阳教主。信中言道,波斯总教有一位净善使者,原是中华人氏,到波斯后久居其地,入了明教,颇建功勋,娶了波斯女子为妻,生有一女。这位净善使者于一年前逝世,临死时心怀故土,遗命要女儿回归中华。总教教主尊重其意,遣人将他女儿送来光明顶上。盼中土明教善予照拂。阳教主自是一口答应,请那女子进来。
  ——韩千叶已冷笑道:‘姑娘要代父接招,亦无不可。倘若姑娘输了,在下仍要阳教主向先父的匕首磕三个头。’他眼见黛绮丝既美且弱,哪里将她放在眼下?黛绮丝道:‘倘若尊驾输了呢?’韩千叶道:‘要杀要剐,悉听尊便。’黛绮丝道:‘好!咱们便去碧水寒潭!’
  ——黛绮丝微微一笑,说道:‘爹爹,女儿从小在海边长大,精熟水性。’说着抽出长剑,飞身跃入潭中,站在冰上,剑尖在冰上划了个径长两尺的圆圈,左足踏上,擦的一声轻响,已踏陷那块圆冰,身子沉入了潭中。”
  ——黛绮丝那日穿了一身淡紫色的衣衫,她在冰上这么一站,当真胜如凌波仙子,突然间无声无息的破冰入潭,旁观群豪,无不惊异。那韩千叶见到她入水的身手,脸上狂傲之色登时收起,手执匕首,跟着跃入了潭中。
  ——那碧水寒潭色作深绿,从上边望不到二人相斗的情形,但见潭水不住晃动。过了一会,晃动渐停,但不久潭水又激荡起来。明教群豪都极为担心,眼见他二人下潭已久,在水底岂能长久停留?又过一会,突然一缕殷红的鲜血从绿油油的潭水中渗将上来。众人更是忧急,不知是不是黛绮丝受了伤。蓦地里忽喇一声响,韩千叶从冰洞中跳了上来,不住的喘息。众人见他先上,一齐大惊,齐问:‘黛绮丝呢?黛绮丝呢?’只见他空着双手,他那柄匕首却插在他右胸,两边脸颊上各划着一条长长的伤痕。
  ——群雄欢声大作。阳教主上前握住了她手,高兴得说不出话来。谁都料想不到,这样千娇百媚的一个姑娘,水底功夫竟这般了得。黛绮丝向韩千叶瞧了一眼,说道:‘爹爹,这人水性不差,念他为父报仇的孝心,对教主无礼之罪,便饶过了罢?’阳教主自然答允,命神医胡青牛替他疗伤。
   中波混血儿的黛绮丝属于归侨,但在回国前她不但已经拥有了波斯国籍,还是波斯明教的信徒,且是教主接班人的圣女之一。也许是因为那时候没有中央情报局,也没有克格勃之类的组织,更没有发生过力拓间谍门,所以明教对于从波斯回来的黛绮丝不但没有做任何形式的“政审”,也不做任何防范。可能连阳顶天都认为,整个明教都是从波斯传来的,总教怎么可能到我中原明教来偷东西?但他却错了,黛绮丝不但是来偷东西的,而且偷的还是明教的镇教之宝——乾坤大挪移。也许很多人认同,黛绮丝是出嫁后犯了波斯明教的禁忌,才贸然偷取波斯明教失传已久的乾坤大挪移,希望将功赎罪。但本文却认为偷乾坤大挪移才是波斯明教送她过来的目的,没偷到才隐姓埋名不敢回去。证据有:1、波斯明教不止她一个圣女,她完全可以结婚(后来确实结了),但她却誓死不嫁明教的人(教主除外),因为那会妨碍她的工作,毕竟大家信的是不同的明教;2、波斯明教千里迢迢送她来中原,却只说她是想“回家”,但后来却证明完全不是那么回事,她来是有目的的,从波斯明教失传了乾坤大挪移心法不难看出,她此行的目的无疑就是盗取乾坤大挪移;3、她明知道小昭可以替她做圣女,却苦心积虑的安排小昭上光明顶偷取乾坤大挪移。
   黛绮丝要想偷到乾坤大挪移秘籍,就必须知道乾坤大挪移藏在哪里,要知道乾坤大挪移藏在哪里,只有两条路:1、成为教主身边的人,从教主口中探到乾坤大挪移的藏身之处;2、成为明教核心层的成员,利用职务和权力之便探知乾坤大挪移的所在。明白了这一点,就不难理解为什么波斯明教要派个能干的绝色美女过来了。而碧水潭一战,不但让黛绮丝扬名立万,且两个条件都得到了实现:成了阳顶天的干女儿,成为教主身边的人;坐上了法王的宝座,进入了明教的核心层。这一战,成为人生的转折点。在碧水潭里,韩千叶肯定让了黛绮丝,遂了黛绮丝的愿望;甚至有可能韩千叶就是黛绮丝苦苦找来的,目的就是为了让自己成为明教的英雄,实现知道乾坤大挪移下落的两个必要条件。因为,黛绮丝和韩千叶的一战以及后来发生的故事存在太多的疑点。
   首先是黛绮丝的水性和碧水潭下的战斗真相问题。按照黛绮丝的说法,她“从小在海边长大,精熟水性”。但波斯人(伊朗及周边的中东地区居民)向来不以水性好闻名,自幼在波斯长大的黛绮丝,水性也应该好不到哪里去。(历史上,波斯不以航海出名;而现代,各种游泳等水上项目,伊朗人都表现一般)而韩千叶则是有备而来,十数年都在练水性,以期向阳顶天报仇。在这样的前提下,很难想象黛绮丝能赢韩千叶。因此,只有一种可能,韩千叶在水中搏斗的过程中故意输给了黛绮丝。也许有人说这完全不可能,阳顶天是韩千叶的杀父仇人,他和黛绮丝决斗前已经说好了,“倘若姑娘输了,在下仍要阳教主向先父的匕首磕三个头”,怎么可能故意想让,而且还面颊被划了两刀、右胸挨了一刀呢?原因很简单,即便韩千叶不是黛绮丝事先找来的,但像黛绮丝这样的绝世美人和你置身水下,湿透的衣衫裹着妙曼的胴体在你眼前扭来扭去,任你是怎么样的男人,那一刀都是刺不出手的。韩千叶当然要报仇,但仇恨是死的,美人却是活的。况且韩千叶此行早就做好了不一定能杀阳顶天的准备,能羞辱下他和明教就算达到目的了,既然阳顶天都低头了,还有必要杀他女儿吗?不忍心杀黛绮丝,又要给她一个交代,怎么办呢?办法只有一个,就是让黛绮丝战胜自己。“蓦地里忽喇一声响,韩千叶从冰洞中跳了上来,不住的喘息。”注意,韩千叶是自己从碧水潭中跳出来的,而且是先黛绮丝出来。这说明,最后时刻韩千叶是主动放弃和黛绮丝继续战斗的,也许已经看到再斗下去黛绮丝非死即伤。虽然如此,黛绮丝还是留下了咳嗽的后遗症。但是请注意,韩千叶并没有留下什么后遗症。这进一步说明,韩千叶的水性是比黛绮丝高的,而他之所以会战败,无疑是主动相让。而右胸挨的那一刀,很可能是韩千叶自己刺的。之所以刺右胸,一方面是想给黛绮丝一个交代,另一方面则极有可能已经萌生了对黛绮丝的感情,不想就此死去。(心脏在左胸)
   其次是黛绮丝和韩千叶的爱情问题。按照谢逊的说法:“不料碧水寒潭这一战,结局竟大出各人意料之外。韩千叶虽然败了,不知如何,竟然赢得了黛绮丝的芳心。想是她每日前去探伤,病榻之畔,因怜生爱,从歉种情,等到韩千叶伤愈,黛绮丝忽然禀明教主,要嫁与此人。”在谢逊看来,黛绮丝是因为照料韩千叶,“因怜生爱,从歉种情”。如果这个说法成立的话,那么就和杨不悔与殷梨亭的爱情如出一辙,同样的情节在一本小说中出现两次,金庸是该打屁股的。真实的情况应该是,戴韩两人在潭中相斗中已经萌生了爱意(也有可能在之前,如果韩千叶真是黛绮丝安排来的话),所以韩千叶才会使出苦肉计自刺一刀,而黛绮丝也配合得相当到位,一出寒潭就向阳顶天求情,要求饶过韩千叶,理由是一个“孝”字。这个时候用“孝”来求情,刚认黛绮丝为女儿的阳顶天,无论如何是不会拒绝的。请注意黛绮丝从寒潭出来对韩千叶“瞧”的那一眼,似乎一切都在不言中了。在这里,金庸用了“瞧”而不是“看”,因为“看”太随意,“瞧”却充满无限意味。而谢逊所谓的爱从病榻生,其实那是韩黛二人感情得到加深,已经浮出了水面。
   第三,黛绮丝嫁给韩千叶,除了爱情外,还有无其他目的?关于黛绮丝之于感情和婚姻,小说借谢逊之后做了这样一段描述:“不过明教教规严峻,人人以礼自持,就有谁对黛绮丝致思慕之忱的,也都是未婚男子。哪知黛绮丝对任何男子都是冷若冰霜,丝毫不假辞色,不论是谁对她稍露情意,便被她痛斥一顿,令那人羞愧无地,难以下台。我师姑阳夫人有意撮合,想要她与范遥结为夫妻。黛绮丝一口拒绝,说到后来,她竟当众横剑自誓,说道她是决计不嫁人的,如要逼她婚嫁,她宁死不屈。这么一来,众人的心也都冷了。”其实,黛绮丝的那些表现,都是做给明教众人看的。上文已经论述,作为波斯明教圣女和潜伏者,黛绮丝是没办法将自己的目的和明教的任何人说清楚的。但和韩千叶就不同了,万一和明教闹翻,大不了两人拍拍屁股一走了之,后来的事态确实是如此发展的。黛绮丝嫁给韩千叶,就不用再担心偷取乾坤大挪移秘籍而没有退路了。不久,黛绮丝就因为找寻秘籍偷入密道被发现而反下了光明顶。但此后又不断在光明顶附近出没,并设计将独生女儿送上光明顶以图找到乾坤大挪移。司马昭之心,昭然若揭。
   在这组三角关系中,中了强力木马并差点死机的是范遥,范右使真是很不走运。之前的倚天版本,曾把黛绮丝夫妇中毒归到一个蒙古头陀的名下,这很容易让人联想到汝阳王府的苦头陀范遥。但这个情节在后来的版本中做了改变,下毒的变成了西域番僧,范遥才得以逃脱干系。但不管怎样,范遥被伤得很深是毫无疑义的。尤其是黛绮丝一反不嫁人的常态嫁给韩千叶后,范遥受到的打击几近致命。“落花有意随流水,流水无心恋落花”多少还留给人一点安慰和希望,“我本将心向明月,奈何明月照沟渠”却连那点安慰和希望都彻底毁灭了。黛绮丝之于范遥的感情伤害,不管是有心还是无心,但都已经接近“残忍”了。
   这组三角关系造成的重要后果,是加速了明教的内讧和分裂。阳顶天的失踪已经让明教人心惶惶,再加上范遥、黛绮丝和韩千叶这一码子事,尤其是范遥发现黛绮丝私入密道之后的一系列事情,更加让群龙无首的明教雪上加霜。很快,黛绮丝反下了光明顶,范遥也不辞而别,明教陷入了前所未有的混乱和危局之中。
   所谓“一物降一物,卤水点豆腐”,强悍如范遥,也遇到了黛绮丝这样的克星。爱情这款强力木马,属性难定、正邪难辩,还真让人防不胜防。
东风夜放花千树,更吹落,星如雨
Posted: 2009-09-11 17:32 | 7 楼
不似荇菜
水精灵菜菜
杀人游戏MVP勋章I
级别: 论坛版主


精华: 3
发帖: 1412
威望: 1289 点
金钱: 491 静电币
支持度: 11280 点
在线时间:1470(小时)
注册时间:2007-02-03
最后登录:2016-07-25

 

5、张无忌、周芷若、宋青书
  
   三角小史
  
   约1330年,宋青书出生
   1337年,张无忌出生
   约1338年,周芷若出生
   1348年,张无忌汉水遇周芷若,之后周芷若随张三丰上武当山,可能此时认识了宋青书,然后远赴峨嵋投入灭绝师太门下
   1357年,张无忌周芷若重逢,萌生感情;同时宋青书出场,并对周芷若产生好感,引发与张无忌之间的矛盾;之后张周同时出海,周芷若设计骗走张敏并嫁祸她偷了倚天剑、屠龙刀,杀了殷离,张周二人则在灵蛇岛订下终身;但回到中原后周芷若被丐帮所擒,并再次和宋青书相遇
   1358年,在张周婚礼上张无忌抛下周芷若与赵敏离开,周芷若十分生气,将宋青书招致峨嵋门下,并对外宣称以身相许;之后在少林屠狮大会上宋青书代表峨嵋派出战比武受重伤,张无忌为救殷梨亭伪败给周若并受小伤,事后却治疗了宋青书;少林事毕,回到武当宋青书为张三丰所所杀,时年约28岁,张周宋三角关系结束
  
   围绕张无忌,其实远不止三角关系,仅仅和他有恋情的女人就有四个之多,加上宋青书,就是六角关系了。这里之所以将张、周、宋的关系提出来,是因为其较为典型的反映了“两男争一女,作为主角对头的男人必须悲剧结束”的金庸式武侠逻辑,如欧阳克之于郭靖黄蓉、尹志平之于杨过小龙女、林平之之于令狐冲岳灵珊等。在金庸小说中,除了乾隆因为势力太大抢走男主角(陈家洛)的女人相安无事外,其他的只要是男主角的情敌,几乎都没有好下场,连慕容复这样相当于半个主角的人,也难逃这个法则。
   我一直怀疑,宋青书这个角色不是金庸事先就构思的,而是中途加进去的。证据有二:1、宋青书出场十分突兀,之前没有任何铺垫和伏笔;2、宋青书的个性前后反差十分巨大,已经超出了正常人的范畴,似乎是刻意为了“配合”张无忌而作的安排。当然,这只是笔者逻辑上的推测,究竟是不是这样还得问金庸。在正式探讨这组三角关系之前,有必要先探讨两个问题:1、张无忌在武当的两年,有没有和宋青书认识,两人有没有产生过类似武当七侠那样的兄弟情?2、周芷若曾随张三丰到过武当山,再加上武当、峨嵋两派素来交好,流派围攻光明顶之前,宋青书和周芷若是否认识,有否萌生过情愫?
   先看第一个问题。根据小说中的信息推断,宋青书约生于1330年(在丐帮总舵出现时,年纪二十七八岁),比张无忌长约7岁。从年龄和上代的关系上讲,宋青书都应该是大哥。作为武当七侠之首宋远桥的独生子,宋青书是武当的第一个第三代,后来成为第三代中首屈一指的人物。从书中的信息推断,宋青书是自幼就修炼武当功夫的。(他斗到四五十合之后,已迭逢险招,自然而然的便以武当派“绵掌”拆解。这是他自幼浸润的武功,已练了二十余年,得心应手,威力甚强,与峨嵋派“金顶绵掌”外表上有些彷佛,运劲拆招的法门却大不相同。——摘自《倚天屠龙记》第三十八章“君子可欺之以方”)那么,宋青书修炼武当功夫时,是否在武当山上呢?从书中我们知道,宋远桥作为张三丰的大弟子和既定的第二代掌门人,除了偶尔有事下武当山外,是常住武当的,以此推断,宋青书应该是常年在武当山学武,而非他处。再说,张三丰百岁生日这样的重要日子,宋青书即便在山下练武,也没有理由不回武当山。所以,至少张无忌回武当时,宋青书是应该在武当的。在接下来的两年里,“武当派诸人忙于救治伤病”,没准宋青书还为张无忌端过茶倒过水、熬过汤煎过药。所以,至少可以肯定,张无忌和宋青书小时候(张无忌10来岁,宋青书16,7岁)就认识了,但感情并不深厚,所以日后张无忌会日夜思念太师父和诸叔伯,甚至过了十年还认得清风、明月两个小道童,却从来没想起过这位宋师哥。如果这些成立,似乎暗示同为武当第三代的张、宋二人从小就不是同路人,为日后的不和埋下了伏笔。
   再看第二个问题。周芷若在汉水和张无忌分手后,随张三丰先到武当(当年周芷若跟张三丰前赴武当山,张三丰以武当山上并无女子,一切诸多不便,当下挥函转介,投入灭绝师太门下。——摘自《倚天屠龙记》第二十二章“群雄归心约三章”),然后才“转介”到峨嵋派的。对于武当而言,张三丰下山去少林后回到武当,无疑是见大事,但没带回张无忌却带回了一个漂亮的小女孩,无疑还是个不大不小的新闻。正常情况下,这个消息是会很快传遍武当山的。作为第三代弟子的领军人物,宋青书完全有理由知道这一切,所以很可能在这个时候就认识了周芷若。(假设下这样的情节:“掌门人回来了。”“那无忌呢?”“无忌没有回来,不过掌门人带回来了个小姑娘。”“带回个小姑娘?”“是啊,叫周芷若。小妮子还长得蛮俊俏的。”)当然,对于已经18岁的小青年宋青书而言,要说对10岁的周芷若产生感情,是不太说得不过去的,但产生好感却是可能的。
   张周宋三角关系真正开始于六大派围攻光明顶的途中,蛛儿一句“他在瞧你那位周姑娘,你还不喝醋”拉开了三角关系的序幕。“张无忌向宋青书望去,果见他似乎在瞧周芷若,也不在意”一句很有意思,张无忌认为宋青书“似乎”是在瞧周芷若,但接下来的心理活动是“也不在意”。这个“也不在意”很值得玩味。张无忌感念当年周芷若的照顾之德是无疑的,但和周芷若再次重逢后,经历了被朱九真欺骗、被蛛儿无厘头的爱恋等事情,对于男女之情已经有了一定的认识,而此时(及此前)的周芷若比之草菅人命的朱九真和重度心理变态的殷离,自然好了不少,加之曾经一段的“青梅竹马”,张无忌不自觉的已经将周芷若当成了爱恋的对象,一个“也不在意”十分准确的反映了张无忌的微妙心理。至流派围攻光明顶,张无忌和宋青书围绕周芷若展开了正面交锋,宋青书从此“万劫不复”。
  ——俞莲舟虽叫他不可伤了张无忌性命,但不知怎的,他心中对眼前这少年竟蓄着极深的恨意,这倒不是因他说自己粗暴,却是因见周芷若瞧着这少年的眼光之中,一直含情脉脉,极是关怀,最后虽奉了师命而刺他一剑,但脸上神色凄苦,显见心中难受异常。宋青书自见周芷若后,眼光难有片刻离开她身上,虽然常自抑制,不敢多看,以免给人认作轻薄之徒,但周芷若的一举一动、一颦一笑,他无不瞧得清清楚楚,心下明白:“她这一剑刺了之后,不论这小子死也好,活也好,再也不能从她心上抹去了。”自己倘若击死这个少年,周芷若必定深深怨怪,可是怒火中烧,实不肯放过这唯一制他死命的良机。宋青书文武双全,乃是武当派第三代弟子中出类拔萃的人物,为人也素来端方重义,但遇到了“情”之一关,竟然方寸大乱。(摘自《倚天屠龙记》)
   这一战,是宋青书一生的转折点。但很不幸,宋青书不但输了和张无忌武功上的较量,也输了在周芷若心目中的地位,从此一扫出场时临危不乱、指挥若定、足智多谋、文武双全的“玉面孟尝”形象,成为为了女人而欺师灭祖、是非不分、智商萎缩、任人玩弄的卑鄙小人。宋青书前后形象、性格的颠覆性变化,整部倚天无人能出其右,而且来得那么突然、那么彻底。来得突兀、反差巨大,所以宋青书很容易让人想到可能是金庸中途“拧”出来的人物,目的是为了找个年纪和张无忌相若的人来反衬他的宽厚、仁义,因为不管是成昆还是何太冲,抑或是玄冥二老之辈反面人物,年纪都太大,和张无忌的可比性不那么强。由于是“不速之客”,宋青书的塑造难免失败,形象过于单薄,性格的转变太不自然,比之射雕之欧阳克相差太远,甚至比之神雕的尹志平也嫌不如。如果硬要找个人来和婚变后的周芷若狼狈为奸的话(宋青书之前的戏也嫌多余),个人以为还不如找成昆,这样既能加重成昆作为反派的厚重度,又能突出周芷若为了报复婚变而不择手段。硬生生的拧个宋青书出来,既浪费笔墨,又显得极不自然。
   关于婚变后的周芷若与宋青书的那场交易,金庸也处理得比较草率。在这场交易中,周芷若想要一个人“做”自己丈夫,以雪被张无忌“逃婚”之耻,气气张无忌;宋青书想得到的,却是周芷若这个人。但结果却是,周芷若达到了目的,宋青书却连kiss都没捞到(极有可能),就搭上了一条命。也许有人不同意这是场交易,因为当时周芷若处于绝对强势,宋青书只有听命的份。但是,宋青书不但长得帅,还是张无忌的情敌,而且和张无忌有说不清道不明的关系,“做”周芷若的丈夫的优势是任何人不能比拟的,凭什么不能讲条件?况且,蒙古人统治下的元朝,早已不是朱熹理学横行的“生死事小,失节事大”的年代了,宋青书也不再是个“好人”,完全有理由和周芷若谈肉体上的交易。但是,这是金庸所不允许的。金庸是个受传统影响很深的人,很看重笔下女人的“贞洁”,别说周芷若这样的女主角,哪怕是一个女配角,也不随便安排其“上床”。因为“对女人的尊重”,金庸武侠吸引了不少女读者,但同时也失去了更加深刻挖掘人性的手段。就小说而言,不得不说,在对“权色”、“情色”、“色利”等问题的认识上,金庸是不如古龙,甚至还不如《水浒传》。也正因为金庸的这个立场,导致宋青书搭上性命的交易,不但宋青书什么都没得到,也没有对读者造成很大的冲击。周芷若的形象,也没有在这个情节中立体起来。
   所以笔者认为,张周宋这个三角关系,金庸处理得并不好,没有让倚天中唯一的围绕男主角的“两男争一女”的三角恋,带来更多的悬念和冲击。

-------------------------
没想到宋青书开始还不错,一直当他是个萎琐小人。

话说张无忌小张简直就是彻底的“三不主义”者。不主动不拒绝不负责
 
[ 此贴被不似荇菜在2009-09-11 17:46重新编辑 ]
东风夜放花千树,更吹落,星如雨
Posted: 2009-09-11 17:34 | 8 楼
不似荇菜
水精灵菜菜
杀人游戏MVP勋章I
级别: 论坛版主


精华: 3
发帖: 1412
威望: 1289 点
金钱: 491 静电币
支持度: 11280 点
在线时间:1470(小时)
注册时间:2007-02-03
最后登录:2016-07-25

 

三、倚天的江湖没有好女人
  
  桓侯故使人问之,扁鹊曰:“疾在腠理,汤熨之所及也;在肌肤,针石之所及也;在肠胃,火齐之所及也;在骨髓,司命之所属,无奈何也。今在骨髓,臣是以无请也。”居五日,桓侯体痛,使人索扁鹊,已逃秦矣。桓侯遂死。——引自《扁鹊见蔡桓公》
  
   上文说过,倚天的江湖是九阳的世界。九阳之阳,乃为至阳。是以倚天江湖的男性化倾向比之金庸其他小说更为强烈。其中一个最明显的标志,就是倚天的江湖里女性角色不但比例偏少(见表4),而且几乎没有好女人。倚天共出场了35个有名有姓的女性角色,其中名字出现100次以上的有12人,相当于女人总数的1/3。由于戏份的原因,这些人基本都表现出了比较明显的个性,能清楚的辨别出好坏,也是本文评价的基本对象。对于出场次数少于100次的女人,则只将个别形象突出者列入评比之列。
  表4:倚天男女比例表
  总人数 男人数 女人数 男人占比 女人占比
  184 149 35 81% 19%
   人的好与坏是道德上的观念,比之美与丑更难以界定。数千年来,所积淀的衡量人的好坏的道德标准不下百条,只要你是活人,就可能有某条不“达标”,只要有一条不达标,就可能不是好人。所以,这个世界上是没有绝对的好人和坏人。每个人都既好又坏,只是程度不同而已。但是倚天江湖中的女人,大都视人命如草芥、视杀人如砍瓜、视诈骗如玩耍,陷害、栽赃、勒索、要挟、诅咒、暗算等等,对于倚天中的女人而言均是家常便饭,其“坏”的程度已远远超越了正常人所能接受的底限,且大多数女人均如此,所以给了人们强烈的“倚天江湖没有好女人”的印象。
   由于“坏”是有程度之分的,所以这里借用扁鹊对于疾病的划分之法,将之分为坏在腠理、坏在肌肤、坏在肠胃、坏在骨髓四等。换言之,坏在腠理属于微坏、坏在肌肤为小坏、坏在肠胃为中坏、坏在骨髓为大坏。微坏实际上不算坏人,因为每个人都难免有恶作剧或者不小心失误的时候,做了一点点“坏事”,但人却不是坏人。而后面三等就属于坏的范畴了,从某种意义上讲,它们没有质的区别,只是使坏的手法不同。有的霸王硬上弓(小坏);有的老谋深算(中坏);有的不着痕迹,甚至还给旁人“她是好人”的感觉(大坏)。所以,倚天中的女人大致可如此归类:
  1、坏在腠理
  郭襄、纪晓芙
  2、坏在肌肤
  武青婴、杨不悔、灭绝、小昭
  3、坏在肠胃
  殷离、殷素素、班淑娴、朱九真、丁敏君、赵敏
  4、坏在骨髓
  周芷若、黛绮丝
   这并不是说,她们都是坏女人。比如郭襄和纪晓芙,就给读者好女人的印象。只是相对于大批“坏女人”而言,数量太少,无法改变“倚天的江湖没有好女人”的事实。因此,倚天江湖真正的坏女人,是坏在肌肤、坏在肠胃和坏在骨髓三类。
   武青婴只是个配角,其实因为争风吃醋比较严重的捉弄下张无忌也算不了什么,而且在整个套取金毛狮王和屠龙刀下路的圈套中,她也不过是个跑龙套的角色而已,最多也只能算是帮凶,没那么坏。至于杨不悔,虽然对小昭很坏,说扇耳光就扇耳光,但给读者留下更深印象的却是那个追逐蝴蝶的小女孩,至于后来和杨逍生活后折磨小昭的种种,给读者印象反而不会很深。而灭绝师太,虽然孤僻了点,实际上颇有宗师风范,比之同为掌门的何太冲、鲜于通等高出不少,但可能是受到强烈的贞洁主义、门派主义的影响,掌毙徒儿、教唆徒弟欺骗他人也是家常便饭,委实不是善类。
   而小昭,却向来被认为是倚天中好女人的代表,所谓“男儿做乔峰,朋友交令狐冲,出来混学韦小宝,老婆娶小昭”。确实,从一出场,小昭就表现出了对张无忌的无限关怀与体贴,尽显女人的温柔和贤良淑德。再加上一张足以傲视天下的面孔,小昭早已成为无数男人的梦中情人。但不要因为是男主角的女人,就忘了小昭之上光明顶是有所取而来的。如果将中原明教和波斯明教看成两个公司的话,小昭是卧底窃取“商业机密”的。从杨不悔对小昭的态度来看,一定在小昭身上吃过很多亏。(那小姐反手一记巴掌,出手甚重,打在那小鬟脸上,那小鬟一个踉跄,倒退了一步。那小姐身子微晃,转过脸来,张无忌在烛光下看得分明,只见她大大眼睛,眼球深黑,一张圆脸,正是他万里迢迢从中原护送来到西域的杨不悔。……只听她骂道:“你叫我睡,哼,六大派围攻光明顶,我爹爹和人会商对策,说了一夜,还没说完,他老人家没睡,我睡得着么?最好是我爹爹给人害死了,你再害死我,那便是你的天下了。”——摘自《倚天屠龙记》)杨不悔直言小昭“再害死我”,可见是被“害过”的。害人的人,自然不是什么好人。
   但话说回来,这四个人实际上“坏”得不深,用扁鹊的话说,“救治”起来并不难——“针石之所及也”。总结来说,武青婴之坏,属于怀春之坏;杨不悔之坏,属于使性之坏;灭绝之坏,属于狭隘之坏;小昭之坏,则是被迫之坏。
   而坏在肠胃的一类人,则是坏得很深的了。殷离、殷素素、班淑娴、朱九真、丁敏君、赵敏,不管拧谁出来,熟悉倚天者都能想起她们的“坏”,数出她们的罪状。从某种意义上讲,这些人是打心眼里坏的。殷离之弑继母、杀朱九真,殷素素之屠杀龙门镖局满门,班淑娴之毒害五姑,朱九真之恶犬噬人,丁敏君之逼迫、刺杀同门,赵敏之不择手段,无一不让人谈及犹惊。特别值得一提的是赵敏,作为张无忌对头出场的她,心智之周全、手段之毒辣无不高人一等,尤其在万安寺逼迫正派高手的时候,说砍手指就砍手指,说挖眼睛就挖眼睛,绝不留情,已经不能用“坏”来形容了,完全可以归入坏在骨髓一类。实则不然。作为政治人物形象出现的赵敏,行事所体现的更多是一种手腕。当然,政客一般都是肮脏的。所以不管怎样,赵敏给人的感觉还是很“坏”的,只是坏得特别一点而已。所以,殷离之坏,属于不教之坏;殷素素之坏,属于无视之坏;班淑娴之坏,属于恶妇之坏;朱九真之坏,属于无知之坏;丁敏君之坏,属于妒忌之坏;赵敏之坏,属于政客之坏。
   坏在骨髓的一类人,不但很坏,而且已经坏到了很高的境界,让很多人都不觉得她们是坏人了。首先是周芷若,她的坏已经坏到让人怜悯的地步,加之一幅迷人的外表,看倚天的很少有人“舍得”将之归为“坏女人”,更不用说“坏在骨髓”了。但事实却是,周芷若不但坏,而且似乎是天生的坏。小妮子出场时才10岁,但对于人情世故已经十分老到了,该讨好谁、如何讨好、说什么,她把握得恰到好处。我一直有个怀疑,周芷若曾经生活在类似韦小宝生活过的环境中,所以对于人情世故不但见得比人早、比人多,还认识得比人深。周芷若是船老大的女儿,随着父亲以水为生,四处漂泊。这种漂泊的生活,让周芷若见过更多的世面,所以比同龄人成熟很多。投入峨嵋门下后,又常年与灭绝师太、丁敏君这样的人物打交道,“坏”的本领无疑更是炉火纯青。以致再次出场和蛛儿交手假装受伤,居然连丁敏君这样的老手都毫不觉察。在灵蛇岛,周芷若更是连谢逊那样身经百战的江湖老手、赵敏那样洞若观火的人精都玩弄了,张无忌更是被卖了还帮着她数钱。而后来耍弄宋青书,更是极尽使坏之能事,活活把个文武双全的“玉面孟尝”玩死。虽然目的龌龊、手段狠辣,但周芷若却做得不形于色,且勾起了诸多局外人和读者的可怜与同情,境界之高,似乎连黛绮丝都不能望其项背。黛绮丝不但是个恶女人,还是个阴谋家,前文已经论述过了,这里不再赘述。总结来说,周芷若之坏,属于险恶之坏;黛绮丝之坏,属于狼子之坏。
   这么多坏女人中,坏得最让人印象深刻的要数丁敏君了,典型的八婆形象。毒手无盐丁敏君是个坏人,但不是恶人,不像殷素素、黛绮丝那样滥杀无辜,也不像赵敏、周芷若那样老谋深算,完全是市井中心胸狭窄的妇人形象,你我身边都有,十分鲜明。丁敏君和纪晓芙争斗那一段,一个鸡肠小肚的市井小女人形象呼之欲出;而雪地斗殷离那一段,既有乘人之危之举,又有偷袭未遂后颤巍巍的怕人追杀;骗了小师妹过来既想让小师妹揍那个“丑八怪”,又希望深得师父疼爱的小师妹被人教训,吃吃亏,结果却轻易被小师妹给骗了,市井坏女人的形象触手可及。
东风夜放花千树,更吹落,星如雨
Posted: 2009-09-11 17:43 | 9 楼
不似荇菜
水精灵菜菜
杀人游戏MVP勋章I
级别: 论坛版主


精华: 3
发帖: 1412
威望: 1289 点
金钱: 491 静电币
支持度: 11280 点
在线时间:1470(小时)
注册时间:2007-02-03
最后登录:2016-07-25

 

第三章:侠任弓长——祖孙成长的故事
  
   如果划分段落的话,倚天无疑能分成三部分:第一章和第二章为第一部分,讲述少年张三丰的故事;第三章到第十章为第二部分,讲述张翠山的故事;余下的为第三部分,讲述张无忌的成长故事。如果承认张三丰、张翠山、张无忌三人的感情和关系并不亚于血缘上的祖孙的话,那么《倚天屠龙记》实际上是在讲述祖孙三代的成长故事。
   张三丰是倚天贯穿始终的人物,他老人家可谓福寿双全,至倚天结束时已经110岁,徒子徒孙成群结队,有命如此,夫复何求?张翠山实际上是个过渡性人物,着墨虽不少,但给人印象最深的可能只有武当山上的自杀,为了义气而杀身成仁,用“伟大”形容也不为过。张无忌作为倚天的主角,占了3/4的篇幅。作者对其宠爱有加,似乎想把其身上的所有侠义精神都描绘出来,但“伤其十指,不如断其一指”,样样都想表现,反而样样都缺乏表现,张无忌这个角色因此流入平庸。相对来说,张无忌的形象还不如张翠山有冲击力。
   虽然是祖孙三代的成长故事,但作者要表现的重点各不相同,所以刻画张三丰选择了少年和老年,刻画张翠山选择了青年和中年,刻画张无忌选择了少年和青年。这样有选择性的刻画,更好的将张三丰的天赋异禀和宗师风采、张翠山的优柔寡断和杀身成仁、张无忌的宅心仁厚和欠缺主见展现在我们面前。
   下面,我们就从张三丰开始,进入张家祖孙的成长世界。

一、张三丰:万古云霄一羽毛
   张三丰是倚天贯穿始终的人物,也是笔者一直欣赏的角色。初读倚天时,喜欢张君宝,他临危受命、力挽狂澜,狠狠的满足了一把“谁说英雄要年长”的心理;后来,慢慢的喜欢上了张三丰,他开宗立派、扬名四方,深感“大丈夫当如此也”;而到了后来,却深深的喜欢上了张真人,生死事小,弘道事大,“正邪”事小,道义事大,方知为人原来还有这样的境界和高度。走进张三丰的一生,就如走进吴均《与朱元思书》中描写的“自富阳至桐庐”的富春江,处处都是精彩。有“风烟俱净,天山共色”的恬静,有“急湍甚箭,猛浪若奔”的激烈,有“横柯上蔽,在昼犹昏;疏条交映,有时见日”的奇幻。纵观整个金庸武侠世界,甚至所有武侠小说塑造的人物,都难觅第二人。
   虽然如此,但笔者很长一段时间却一直对张君宝不投奔襄阳帮助郭大侠抵抗蒙古人而耿耿于怀,所谓“天下兴亡,匹夫有责;国难当头,岂能坐视”?而张君宝却因为听到一个乡下女人对丈夫的教训,就忘却了“国仇家恨”,委实不可原谅。
   ——这日午后,来到一座大山之前,但见郁郁苍苍,林木茂密,山势甚是雄伟。一问过路的乡人,得知此山名叫武当山。他在山脚下倚石休息,忽见一男一女两个乡民从身旁山道上经过,两人并肩而行,神态甚是亲密,显是一对少年夫妻。那妇人唠唠叨叨,不住的责备丈夫。那男子却低下了头,只不作声。但听那妇人说道:“你一个男子汉大丈夫,不能自立门户,却去依傍姐姐和姐夫,没来由的自己讨这场羞辱。咱们又不是少了手脚,自己干活儿自己吃饭,青菜萝卜,粗茶淡饭,何等逍遥自在?偏是你全身没根硬骨头,当真枉为生于世间了。”那男子“嗯、嗯”数声。那妇人又道:“常言道得好:除死无大事。难道非依靠别人不可?”那男子给妻子这一顿数说,不敢回一句嘴,一张脸胀得猪肝也似的成了紫酱之色。那妇人这番话,句句都打进了张君宝心里:“你一个男子汉大丈夫,不能自立门户……没来由的自己讨这场羞辱……常言道得好,除死无大事,难道非依靠别人不可?”他望着这对乡下夫妻的背影,呆呆出神,心中翻来覆去,尽是想着那农妇这几句当头棒喝般的言语。只见那汉子挺了挺腰板,不知说了几句甚么话,夫妻俩大声笑了起来,似乎那男子已决意自立,因此夫妻俩同感欢悦。张君宝又想:“郭姑娘说道,她姊姊脾气不好,说话不留情面,要我顺着她些儿。我好好一个男子汉,又何必向人低声下气,委曲求全?这对乡下夫妇尚能发奋图强,我张君宝何必寄人篱下,瞧人眼色?”言念及此,心意已决,当下挑了铁桶,便上武当山去,找了一个岩穴,渴饮山泉,饥餐野果,孜孜不歇的修习觉远所授的九阳真经。(摘自《倚天屠龙记》第二章“武当山顶松柏长”)
   那个时候,助守襄阳的郭靖郭大侠如同一面旗帜,吸引着抵抗蒙古侵略的国人,不知多少热血青年前往投奔,响应郭大侠“为国为民,侠之大者”的号召。作为身怀绝技的张君宝,如果去,自然是“投奔”郭大侠保家卫国的,而不是“投靠”,何来“瞧人眼色”之有?张君宝完全可以凭借自己的实力和智慧,成为抵抗蒙古人侵略大宋的干将。但是,张君宝并没有去,而是选择了“隐居习武”。记得中学时代每回读书至此,都觉得张君宝此举不可原谅。因为教科书和老师翻来覆去的告诉过我们,“有国才有家”,一旦“国有难”,务必“捐躯赴国难,视死忽如归”。而张君宝,却选择了逃避。
   这种观念直到读了《爱因斯坦传》才有所改变。以色列建国时曾邀请爱因斯坦出任总理,爱因斯坦拒绝了,并说:“方程对我而言更重要些,因为政治是为当前,而一个方程却是一种永恒的东西。”其实不同的人,爱国(爱民族)的方式是不一样的,不一定都要“杀身成仁”。前段时间看《我的团长我的团》时有这样一个情节,师长虞啸卿说给了伪团长龙文章杀身成仁的机会,为什么他却带着“炮灰”们回来了。龙文章回答说,那不过是为死而死,为什么一定要为死而死却不活下去呢?
   回头再看张君宝那时的处境,他确实可以选择到襄阳去帮助郭大侠,但从当时的局势来看,襄阳失守只是时间问题,守城兵将战死沙场也只是迟早的事(在郭大侠的带领和熏陶下,相信襄阳的守军多是“与襄阳共存亡者”,否则就不是郭大侠的兵),所以张君宝此去无疑是“慷慨赴死”。除此之外,第二个选择就是张君宝所选择的“隐居习武”,然后开宗立派。如今回头再看,宋元的争斗早已消失在历史长河中,而太极拳依然流传,并风行全世界,“造福全人类”。从这个角度讲,张三丰没有选择“为死而死”并没有错。
   顺便说几句,由于国家、民族等概念由来已久,国家主义、民族主义依然是世界性的主题,所以人们在评价诸如杨振宁、李政道等时,总喜欢站在“爱国”的高度,给人家戴上“不爱国,爱国怎么不回来”的帽子,认为杨李年轻时不回国,即便获得诺贝尔奖也“不应该”。但如果跳出这样的窠臼,站到全人类的高度,从人类的认识史出发,可能得到的评价就不一样了。正如倚天中杨逍所言“一个人的武功分了派别,已自落了下乘”。评价一个人,如果“分了派别”,无疑也“已自落了下乘”。
   而张君宝那时的选择,正好最大的发挥了他的长处,使他“更能作为”。因此不要苛求他去“慷慨赴死”,硬要那样强求,很多人都会“忍不住仰天长笑”。“这一番大笑,竟笑出了一位承先启后、继往开来的大宗师”。张三丰无疑是武侠的巅峰,纵观所有武侠人物,人品、武功、开宗立派、授徒等综合成就上无人能出其右,可谓“万古云霄一羽毛”。
  
东风夜放花千树,更吹落,星如雨
Posted: 2009-09-11 17:47 | 10 楼
不似荇菜
水精灵菜菜
杀人游戏MVP勋章I
级别: 论坛版主


精华: 3
发帖: 1412
威望: 1289 点
金钱: 491 静电币
支持度: 11280 点
在线时间:1470(小时)
注册时间:2007-02-03
最后登录:2016-07-25

 

1、武学成就
   一个人的武学成就,可从三个方面进行衡量比较:1、学了多少(广度);2、学至几何(高度);3、创造多少(开创度)。其中第三条还须从数量和质量两个方面综合衡量。如科学技术上的成就,不同的成就有大小之分。小发明小发现可以改变某件事物或某个行业,而大发明大发现却可以改变整个世界。因此,有的人一辈子可能只有一项发明或发现,但却能获诺贝尔奖(如法国人德布罗意,原本是个学历史的高干子弟、花花公子,半路出家却“搞出”了德布罗意波,然后就获了诺贝尔物理学奖,成为量子力学大厦的重要组建者);有的人小发明小发现成百上千,却永远没资格叩诺奖大门。纵观人类历史,博学之士汗牛充栋,尤其是当今这个年代,博士、博士后搞得满厕所都是,但能青史留名的人却不一定博学,而是有所“创造”。所以,如果给这三者加个权重的话,个人认为“学了多少”顶多占10%,“学至几何”可占30%,而创造多少则至少在60%以上。
   在武侠世界里,要谈武学成就,首先个人的武功必须“高”,很难想像江南七怪这般武功修为的人能有像样的“武学成就”。所以,能拿出来谈“武学成就”的,至少要是那个时代一流高手以上的人物:两雕中邱处机以上有资格列入,倚天四大法王以上可谈“武学成就”,天龙慕容复以上可堪比较,笑傲莫大以上也有此资格。而金庸其他小说,由于篇幅短(《书剑》等)或不以武功为主(《鹿鼎记》)等原因,不参与武学成就排名。而这些人中,又由于大部分人只是武学高度突出(尤其是主角,由于年纪小,绝顶功夫的得来基本靠药),在创造性上却鲜有成就,很容易跌出“武学成就”的比拼之列,所以最后剩下的人物并不多:
   两雕:黄裳、林朝英、王重阳、周伯通、黄药师、杨过
   射雕:张三丰、郭襄
   天龙:达摩老祖、扫地僧、无崖子
   笑傲:前朝太监、东方不败、独孤求败
   两雕中的北丐、西毒、南帝、裘千仞、郭靖、金轮法王等武学的高度自然够格,但在开创性方面却无甚作为,北丐只是改良了降龙十八掌,西毒的灵蛇拳也远远称不上绝顶武功(对付绝顶功夫,西毒当仁不让的用蛤蟆功,灵蛇拳只是欧阳克级别的武功),其他几人更无创新记载,所以落选。倚天的张无忌、阳顶天、空见及三渡等人,武功自然不弱,但也输于没有新创厉害武功的记载。天龙的一众高手、笑傲的大批豪杰,也因为缺少原创高级别功夫而落选。扫地僧和东方不败虽然在武功创造上几无贡献,但武功上的成就委实太高,所以暂时保留资格。下面,我们将展开武学广度、高度和开创性方面的综合PK。
   先看广度。
   如果一人在武功上能成为当世绝顶高手,借金庸的一句话形容,叫“天下各门各派的武功无所不窥”,基本上都是“博士后”级别的人物了。虽然如此,我们还是要在精英里面选精英。虽然同为绝顶高手,但相对来说,有的人属于“博而高”,有的人属于“专而高”,因此在广度上还是有所不同的。相对而言,黄药师、无崖子之流就属于“博而高”,渊博程度远超旁人;而达摩老祖、张三丰等,则属于“专而高”类型,专注于本身或本门武功,对其他门派涉猎相对较少。通过比较,可分为以下几个档次:
   博士后档:黄药师、无崖子
   博士档:周伯通、杨过、郭襄
   硕士档:王重阳、林朝英
   本科档:扫地僧、东方不败
   专科档:达摩老祖、张三丰、黄裳、前朝太监、独孤求败
   黄药师和无崖子的博学是公认的,只是谁比谁更博学的问题,归为“博士后”当之无愧。但从给读者的印象来看,黄药师的博学似乎更加深入人心。周伯通是武痴,见郭靖使降龙十八掌马上就要拜师,其武学的广度自不必言;而杨过武学涉及全真派、古墓派、西毒、北丐、东邪等多个派系,博学程度可想而知;郭二小姐更不必言,在少林寺前的十招就包含了东邪、北丐、南帝、铁掌帮、全真教、古墓派等数家武功,归入“博士”只怕还有所低估。但客观的说,他们和黄药师、无崖子还是有差距的。王重阳和林朝英作为天下数一数二的高手,博学自不待言。就王重阳而言,全真派、九阴真经、一阳指及古墓派武功均知之甚深,而林朝英“招招破全真”,透悉全真派武功无疑,古墓派武功更是她创造的,两人可谓“硕士”。扫地僧和东方不败,作为天龙和笑傲的第一高手,没理由相信他们只懂少林派武功和葵花宝典武功。至少扫地僧还会小无相功,而会了小无相功学其他武功都只是举手之劳;至于东方阿姨,还是男儿身时身居光明左使之位,武功博学自不待言。当个“本科生”,此两人是绰绰有余的。而专科档,除了张三丰正式出过场外,其他四人都是“传说”中的人物,但都有足以蔑视天下、洗牌江湖的武功传世。尤其是黄裳、前朝太监和独孤求败,所有的武功都浓缩成了《九阴真经》、《葵花宝典》和独孤九剑(及剑意),典型的德布罗意式诺奖得主。而从这些武功的属性来看,它们也完全不依赖于“渊博”。所以归入“专业科目”一档。至于达摩老祖,作为中原少林的创始人,金庸已数次借小说人物之口言少林72绝技并非其一人创造,达摩本人可能只练了易筋经和少数几门少林功夫,况且他那个年代武功并不发达,也“博”不起来,所以也归入专科档。至于三丰真人,除了练过“得其纯”的九阳功,一辈子都放在创立武当派武功上了,后来还要教授那么多徒弟,可以想象渊博不到哪里去。当然,武当派到了后来本身就博大精深了,如果设武当武功博士后的话,张三丰自然当仁不让的高居第一。但于天下各派无功而言,张真人却不那么“渊博”,至少没给读者“渊博”的印象,所以归入“专科档”,属于专科中武当科的博士后。
   可见,光从学了多少武功方面讲,张三丰的排名并不靠前,可能还比不上20岁时的郭襄。但本部分只占整个武学成就的10%,所以张真人并没有掉队。

再看武学高度。
   这是个很难比较的问题,因为“文无第一,武无第二”。但正因为它不易比较,所以吸引了人们不厌其烦的比较,出来的结果五花八门,争论也长盛不衰。其实,就算只比较同一本书中人物的武功,也会引来不可开交的争论,何况跨书比较呢?
   所以,在本文比较前,先给出个原则:以横向比较为主,纵向比较为辅。即,如果一个人的武功领先同时代的人很多,如鹤立鸡群,那么我们就认为他的武学高度很高;如果相比较的两个人不在一个时代,则以高出同时代人物的幅度为比较基数,两人的绝对武功高低(当然是比较不出来的)只作参考。原因很简单,因为时代是发展的,用相同的标准衡量不同时代的人是不公平的,而比较他们之于本时代平均水平的高度,却更公平些。比如比较项羽和吕布的武功,我们可以先比较他们之于同时代武将的高度,显然项羽高出同时代的人物甚多,而吕布却高得有限,所以项羽的武学高度高于吕布。
   在此原则的指导下,两雕中的人物林朝英、王重阳、周伯通、黄药师、杨过首先败下阵来。虽然他们武功都很不错,但同时代还有很多接近他们的高手。虽然他们在同时代毫无疑问是出类拔萃的,但相对于同样出类拔萃的同时代人物,却高得有限。王重阳和周伯通是两雕中的佼佼者,但王重阳或者周伯通要击败其他四绝,却要花上数千招,可见高得极为有限。(华山论剑时,王重阳花了七天七夜才征服其他四绝,可见大家修为极为接近)当然,你可以反驳说五绝之于其他同时代高手高出太多。但同一个时代出了那么多近神的人物,却没有人能真正成神,只能怪他们运气不好。
   接下来出局的,是郭襄和无崖子。公平的说,郭襄虽然算得上杰出人物,但即使放在她生活的那个时代,也还有很多人在她之前(比如张三丰、阳顶天),她的情况比林朝英、王重阳等更糟糕。至于无崖子,虽然贵为逍遥派掌门,但他的两个同门天山童姥和李秋水和他相比也各有所长,而之下的萧远山、慕容博、鸠摩智等(虽然在年龄上还是小了很多)比之也差得有限。而他之上,还有个神鬼莫测的扫地僧。
   所以,剩下来一决高下的,就只剩下扫地僧、东方不败、达摩老祖、张三丰、黄裳、前朝太监、独孤求败了。他们中的每一个人,都是那个时代毫无争议的最强者。
   扫地僧可以秒掉萧远山、慕容博,而萧慕两人已经是当世超一流高手了;东方不败力敌当世三大高手还攻多守少,武功之高是那个时代不折不扣的第一;达摩老祖虽然着墨不多,但作为当时第一高手却是无疑的;黄裳虽然初时不懂武功,但练成《九阴真经》后已远超当世武人;前朝太监的情况与黄裳类似;至于独孤求败,一生难求一败,引领风骚无疑在数十年以上。而张三丰的武学高度,更是长期作为那个时代的珠穆朗玛峰而存在。
  1、众人刚自暗暗叫苦,却见张君宝两足足跟不动,足尖左磨,身子随之右转,成右引左箭步,轻轻巧巧的便卸开了他这一拳,跟着左掌握拳护腰,右掌切击而出,正是少林派基本拳法的一招“右穿花手”。这一招气凝如山,掌势之出,有若长江大河,委实是名家耆宿的风范,哪里是一个少年人的身手?何足道自肩上受了他一掌,早知道这少年的内力远在潘天耕等三人之上。(十六七岁的张君宝,已是江湖一流高手)
  2、张君宝第三次再使“偏花七星”,这番拳掌相交,竟然无声无息,两人微一凝持,各催动内力相抗。说到武功家数,何足道比之张君宝何止胜过百倍?但一经比拚内力,张君宝曾自“九阳真经”学得心法,内力绵绵密密,浑厚充溢。顷刻之间,何足道便知并无胜他把握,当即纵身跃起。(号称昆仑三圣的何足道,比拼内力居然没有胜张君宝的把握)
  3、空智说道:“张真人武功盖世,天下无敌,我少林三僧自非张真人对手。但实逼处此,贵我两派的纠葛,若不各凭武功一判强弱,总是难解。我师兄弟三人不自量力,要联手请张真人赐教。张真人高着我们两辈,倘若以一对一,那是对张真人太过不敬了。”众人心想:“你话倒说得好听,却原来是要以三敌一。张三丰武功虽高,但百龄老人,精力已衰,未必挡得住少林三大神僧的联手合力。”(空智认为三空联手可和张三丰一斗,此时三空合力应该在3-4个法王的功力,如果有少林枯禅或金刚伏魔圈之类的功夫加成,功力只怕在5个法王左右)
  4、张三丰爱徒惨死,心如刀割,但他近百年的修为,心神不乱,低声喝道:“进去!”那人左足一点,抱了孩子便欲跃上屋顶,突觉肩头一沉,身子滞重异常,双足竟无法离地,原来张三丰悄没声的欺近身来,左手已轻轻搭在他的肩头上。那人大吃一惊,心知张三丰只须内劲一吐,自己不死也得重伤,只得依言走进厅去。(以玄冥二老之修为,见到张三丰还会被“悄没声的欺近身来”,被轻轻一搭竟然“身子滞重异常,双足竟无法离地”,这又比空见之玩弄谢逊高出了不少。此时的玄冥至少2个法王功力,按照谢逊和空间1:3的翻倍的话,张三丰此时的功力至少在6个法王以上的水平了。)
   张三丰十六七岁时,武学修为已经达到了当世一流高手的水准,这是连大多数男主角都无法做到的。而100岁时的张三丰,武功之强已经到了让人“起死回生”的地步。少林掌门空闻大师要邀上两个师弟才干比试,而内力更是相当于6个宋远桥(当世一流高手)。张三丰武功修为之高,以及稳坐江湖第一的时间之长,恐怕是连“一生难求一败”的独孤求败都没法比拟的。(张三丰的功力修为,详情可参见拙文“阳顶天相当于4个法王或2/3个张无忌功力(论倚天武功)”http://www.tianya.cn/publicforum/content/no17/1/38405.shtml)从这个角度讲,称张三丰是金庸武侠武学第一人是当之无愧的。
  综合来看,就武学的高度讲,比拼之人可归为以下几个档次:
   独孤求败档:张三丰、独孤求败、扫地僧、黄裳、前朝太监
   鹤立鸡群档:达摩老祖、东方不败
   蔑视天下档:王重阳、周伯通
   冠绝当世档:黄药师、杨过、林朝英、无崖子
   高高在上档:郭襄
   (注:达摩老祖和东方不败,前者因为总是虚写,且没有任何打遍天下无敌手的直接证据,所以无法证明真的就“独孤求败”;而东方不败,虽然在对付任我行和独孤九剑并无太高造诣的令狐冲等绰绰有余,但如果遇到风清扬,甚至方证大师,能否轻松取胜很难说。)
   在武学高度上,达摩、扫地僧、黄裳、独孤求败、张三丰、前朝太监、东方不败、王重阳、周伯通都达到了所在时代的第一,但从领先同时代水平的程度来讲,扫地僧、黄裳、独孤求败、张三丰、前朝太监等则更胜一筹。如果再加上引领江湖的时间的话,张三丰无疑是这个比拼环节的冠军。

最后看“开创度”。
   从某种意义上讲,武林人士在江湖历史上的地位,最终取决于他的武学“开创度”。毕竟,武功练得再高,如果没有创新,不过是比较好(或者更好)的重复了前人的劳动而已。但如果创造出了新的武功,则是泽被后世的大事。这也解释了,为什么搞生产的难以出名,而搞研究的却有那么大的名留青史的概率。
   上榜的14位武林中人,都是对武学有所创新和推动的人物,有的是一代宗师,有的一套武功颠覆江湖,无疑都是“武学史上”留有名字的角色。当然也有例外,如扫地僧、东方不败和无崖子,武功虽然都是一时之雄,但书中并没有明言其发明创造过新功夫,所以在武学的开创度上,这三位贡献是很微小的。下面,我们将对其他高手,进行武学开创度的比较。
   黄裳:九阴真经
   林朝英:古墓派武功
   王重阳:全真教武功(可能不包括先天功)
   周伯通:空明拳、左右互搏
   黄药师:桃花岛武功(可能不包括弹指神通)
   杨过:黯然销魂掌
   张三丰:武当派武功
   郭襄:峨嵋派武功
   达摩:少林派部分武功
   前朝太监:葵花宝典
   独孤求败:独孤九剑
   从自创武功的数量上讲,林朝英、王重阳、黄药师、张三丰和郭襄都形成了自己的派别,应该是多于其他人的。尤其是王重阳、张三丰和林朝英,前两者开创的门派都是当时武林中的泰山北斗,门下所使用出来的招数也较他人为多,创始人所创的武功应该多于他人。(王重阳虽然年轻时就会武功,但他所开创的全真派不但自成一派,还是“玄门正宗”,可见重阳真人还是创造不少的,甚至先天功也至少经过他改良)而林朝英,更是“破尽全真教武功”,如果全真派的武功包括了王重阳学来的,那么林朝英创造的武功甚至比王重阳还多。不过,武功数量只是“开创度”一个比较基础的方面,更重要的要看其质量,即开创了什么样的局面,有否在前人的范围之外取得突破。
   先比较两雕中人物所创造的武功的高低及取得的突破。
  1、当年王重阳得知林朝英在活死人墓中逝世,想起她一生对自己情痴,这番恩情实是非同小可,此时人鬼殊途,心中伤痛实难自已,于是悄悄从密道进墓,避开她的丫鬟弟子,对这位江湖旧侣的遗容熟视良久,仰住声息痛哭了一场,这才巡视自己昔时所建的这座石墓,见到了林朝英所绘自己背立的画像,又见到两间石室顶上她的遗刻。但见玉女心经中所述武功精微奥妙,每一招都是全真武功的克星,不由得脸如死灰,当即退了出来。他独入深山,结了一间茅芦,一连三年足不出山,精研这玉女心经的破法,虽然小处也有成就,但始终组不成一套包蕴内外、融会贯串的武学。心灰之下,对林朝英的聪明才智更是佩服,甘拜下风,不再钻研。十余年后华山论剑,夺得武学奇书九阴真经。他决意不练经中功夫,但为好奇心所驱使,禁不住翻阅一遍。他武功当时已是天下第一,九阴真经中所载的诸般秘奥精义,一经过目,思索上十余日,即已全盘豁然领悟,当下仰天长笑,回到活死人墓,在全墓最隐秘的地下石室顶上刻下九阴真经的要旨,并一一指出破除玉女心经之法。他看了古墓的情景,料想那几具空棺将来是林朝英的弟子所用。她们多半是临终时自行入棺等死,其时自当能得知全真派祖师一生不输于人。于是在那具本来留作己用的空棺盖底写下了十六字,好教林朝英后人于临终之际,得知全真教创教祖师的武学,实非玉女心经所能克制。(可简单得出,九阴真经>古墓派武功>全真教武功)
  2、周伯通……喝道:“看拳!”右手一拳打了出去,使的是七十二路的“空明拳法”。杨过左手还了一掌,猛觉得对方拳力若有若无,自己掌力使实了固然不对,使虚了也是极其危险,不禁暗暗吃惊,当下展开十余年来在狂涛怒潮中所苦练的掌法还击出去。他呼呼呼连劈三掌,掌力激荡,身周花树上花瓣纷纷下堕,红黄紫白,便如下了一阵花雨,好看煞人;再劈三掌时,四下里喀喇、喀喇之声不绝,竟是枝干断折。杨过初时担心周伯通年老力衰,受不住自己刚猛无俦的掌力,出掌时均是一发即收,但六招一过,立知对方内力固厚,拳法巧妙更远在自己之上,只要稍一不慎,登时便会败在老头儿的拳下,这才鼓劲出招,再不留半分余力。(空明拳和杨过狂涛中所练掌法相若)
  3、周伯通见自己练了数十年的“空明拳”始终奈何不了杨过,心中暗赞:“好小子,了不起!”突然招式一变,左拳右掌,双手同时进搏,使的正是他独创一格的双手两用之术。这么一来,有如是老顽童摇身一变,化身为二,左右夹击。杨过以单拳对他双手,本就吃亏,这时更感支绌。(双手互搏后空明拳加成,杨过的狂涛掌法就不是对手了)
  4、杨过见他将自己突起而攻的招式尽数化解,无一不是妙到巅毫,不禁暗暗叹服,叫道:“下一招叫做‘拖泥带水’!”周伯通和郭襄齐声发笑,喝彩道:“好名目!”杨过道:“且慢叫好!看招!”右手云袖飘动,宛若流水,左掌却重滞之极,便似带着几千斤泥沙一般。周伯通当年曾听师兄王重阳说起黄药师所擅的一路五行拳法,拳力之中暗合五行,此时杨过右袖是北方癸水之象,左拳是中央戊土之象,轻灵沉猛,兼而有之,当下不敢怠慢,左手使“空明拳”中的一招,右手使一招“大伏魔拳”,以轻灵对轻灵,以浑厚对浑厚,两下冲击,两人同声呼喝,各自退出数步。(在双手互搏之下,空明拳可敌黯然销魂掌,九阴真经里的功夫亦可对抗黯然销魂掌)
  5、黄杨两人相隔数丈,你一掌来,我一掌去,那三人竟变成了皮球玩物,给两人的掌力带动,在空中来往飞跃。“黯然销魂掌”使到一半,黄药师的“落英神剑掌法”已相形见绌,他眼见尹克西如箭般冲到,自忖掌力不足以与之对抗,伸指一弹,嗤的一声轻响,一股细细的劲力激射出去,登时将杨过拍出的掌力化解了。他连弹三下,但听得扑通、扑通、扑通三响,潇湘子等三人摔在楼板之上,晕了过去。这“弹指神通”奇功与杨过的“黯然销魂掌”斗了个旗鼓相当,谁也没能赢谁。(黯然销魂掌和弹指神通相若,自然也和降龙十八掌、蛤蟆功、一阳指相若)
   从上面的文字可以看出,黯然销魂掌是和弹指神通、降龙十八掌相若的武功,和空明拳也半斤八两;而古墓派的武功则高于全真教武功,但由于先天功只有王重阳会,古墓派武功理应没有破先天功的功夫,而身负先天功的王重阳并没有创造出强于古墓派的武功,可见先天功并不比古墓派武功强。但是,九阴真经却能尽数破掉古墓派武功,而九阴真经并不是专门为破古墓派武功创造的,所以原因自然是九阴真经的高度远高于古墓派武功。另外,虽然南帝学了先天功,但并没有和其他三绝交手过,而再次交手时,大家都学了九阴真经了。所以可以得出这样的结论:九阴真经>古墓派武功=先天功>黯然销魂掌=弹指神通=空明拳>玉箫剑法。换句话说,如果先天功、弹指神通不是王重阳和黄药师自创的,那么他们所创造的武功是要低于林朝英的古墓派武功以及杨过的黯然销魂掌和周伯通的空明拳的。
   再看张三丰的武当派武功和其他顶级武功的对比。九阳神功是一位高人不满九阴真经的“一味以柔克刚”而创造出来,从少林、武当、峨嵋因它而受益匪浅的情况看,九阳神功确实有独到之处。连四大神僧之首的空间大师都不练易筋经,而是选择了练少林九阳功,却隐隐成为少林第一高手。由此可见,九阳神功并不属于易筋经。不过,熟悉全套九阳神功的张无忌遇到初成九阴真经的周芷若时并不那么从容,虽然九阳驱逐九阴,但并不是说九阳就比九阴强。从俞莲舟、殷梨亭对付练过九阴的宋青书和周芷若来看,太极功基本能与之平分秋色,关键是要看谁修炼得更到位。换句话说,九阳神功、九阴真经和太极功三者,只是所侧重的面不同,而所达到的境界是相当的。刚柔相克,但也要看是谁在使用。恰如桃花岛时周伯通所言,他的柔能克郭靖降龙十八掌的刚,但对于洪七公就无效了。
   郭襄的峨嵋派武功,虽然有独到之处,但考虑到倚天中峨嵋派武功的表现并不那么出彩和郭襄自己的修为问题,其整体水平应该还略逊于以玉箫剑法为代表的桃花岛武功之下。至于达摩的少林派武功,如果易筋经是达摩所创造,那么它的高度至少是和九阴真经相当的。(《天龙八部》里将易筋经和六脉神剑并列为当世两大绝学,高度在降龙十八掌之上)而其他少林派武功,虽然号称七十二绝技,是当世一等一的武功无疑,但从实际表现来看,却要比降龙十八掌等略低,相当于玉箫剑法的水平。不管易筋经是不是达摩原创,但是他之后中原武林才有的无疑,所以将它的版权归为达摩也无不可。因此,对于武学的开创性而言,达摩是和黄裳、张三丰等相当的。
   最后来看独孤求败的独孤九剑和前朝太监的葵花宝典。这两项功夫在笑傲中有过直接对话,在对付深得精髓的东方不败时,令狐冲不是对手;但在对付初成的岳不群时,令狐冲却能取胜。可见两者在境界上差别并不大,关键是看修为的人所达到的水平。独孤九剑虽然号称能破尽天下招式,但是在遇到葵花宝典以快制胜的功夫时,就显得有点力不从心了。不过,独孤九剑似乎更长于久战,而葵花宝典却在于速胜。所以,如果令狐冲能挡住东方不败300招以上的话,体力消耗了的东方不败肯定会慢下来,那么令狐冲的赢面就变大了。但是问题是,令狐冲能否撑到300招以后呢?如果是风清扬或者独孤求败来使,能否将独孤九剑使到“不等敌人行动就预料到破绽”的地步?令狐冲在挨了东方不败两针后,就采用了“抢攻”的策略,相信风清扬、独孤求败更谙此道。客观的说,此两套功夫属性是完全不同的,但都从不同的路径通往了武功的最高境界:一个“无招胜有招”,一个“唯快不破”。从这个角度讲,两者达到的高度是相当的。
   而易筋经、九阴真经、九阳神功、太极功等功夫,也都找到了通往最高境界的道路,殊途同归:易筋经之“易”、九阴真经之“阴柔”、九阳神功之“刚柔兼济”、太极功之“慢”、独孤九剑之“无”、葵花宝典之“快”。它们以不同的方式实现了向武学最高境界的跃迁。所以,它们本身没有高低之分,关键是看修炼的人如何。因此,武学开创度综合排名如下:
   四大名著级:达摩、黄裳、独孤求败、张三丰、前朝太监
   武林外史级:林朝英、王重阳
   老残游记级:周伯通、杨过、黄药师
   金粉世家级:郭襄
   读者级:扫地僧、东方不败、无崖子
  
   把而把三项指标——武学广度、武学深度、武学开创度综合起来,最终排名如下:
   大宗师:达摩、张三丰、黄裳、独孤求败、前朝太监
   宗师:王重阳、林朝英、周伯通、黄药师
   大师:扫地僧、东方不败、杨过、无崖子
   大家:郭襄
东风夜放花千树,更吹落,星如雨
Posted: 2009-09-11 17:50 | 11 楼
不似荇菜
水精灵菜菜
杀人游戏MVP勋章I
级别: 论坛版主


精华: 3
发帖: 1412
威望: 1289 点
金钱: 491 静电币
支持度: 11280 点
在线时间:1470(小时)
注册时间:2007-02-03
最后登录:2016-07-25

 

2、授徒弘道
   客观而言,张三丰在择徒授徒方面还是颇有眼光和成就的,武当派之所以能迅速崛起,和张三丰教出了七个好徒弟有很大关系。通过有选择性的择徒和因材施教,张三丰很快就把自己发明创造的武功发扬光大。和很多高手尤其是两雕中的东邪、西毒相比,张三丰是颇具现代传播学精神的“企业家”。
   说到七个徒弟,人们很自然的会将张三丰的武当七侠和王重阳的全真七子相比,同时也比较到张三丰和王重阳两人的头上去。客观而言,这种比较是不公平的。毕竟,王重阳和张三丰收徒弟、教徒弟的目的不一样。从王重阳的经历来看,他先是抗金义士,带领过军队,和金人真刀实枪的血战过沙场。从某种意义上讲,全真教是王重阳抗金事业的延续,所以在择徒授徒方面,王重阳隐藏着抵御外辱的倾向。而张三丰的目的要单纯得多,从他投奔郭靖而中途改变主意的事实来看,张三丰开宗立派主要目的就在于光大武功,顺带传播道教。由于出发点不同,选择和教出来的徒弟自然不同。所以,用徒弟的成就来反证张三丰与王重阳的武学造诣和教学才能,是不公平的。
   但是,由于张三丰和王重阳都是道教传人,都是所处时代武林泰斗门派的创始人,而且又巧合的收了同样数量(七个)的徒弟,想不拿来比较似乎都不可能。所以,本文也不能免俗,会在某些方面将两位宗师作比较。
   张三丰择徒授徒的第一个特点,是注重人品。韩愈在《师说》中说过:“师者,传道、授业、解惑也。”可见古时候师父对于学生的教导,排在第一位的是“道”。在这里,“道”包括了道义、道德等多方面内容。而作为老师,在择徒时,“道义”和“道德”也是很重要的方面。在择徒方面,张三丰似乎很在乎徒弟的“人品”,所以七个徒弟虽然武功修为、情商智力各有不同,但是在“人品”方面却都光明磊落、铁骨铮铮。当然,这和张三丰推崇和教导的侠义精神也分不开。(张三丰收徒之先,对每人的品德行为、资质悟性,都详加查考,因此七弟子入门之后,无一不成大器。——摘自《倚天屠龙记》第十章“百岁寿宴摧肝肠”)七个徒弟,不但都学武有成,而且每个徒弟都以侠义为怀,把道义视得比胜负还重要,这似乎是全真七子所做不到的。张三丰在这方面的严格把关和言传身教之所以难能可贵,除了和其他门派比较全面胜出外,到了他徒弟那里就做不到了。宋远桥之于宋青书,虽然没有选择教还是不教的余地,但教导过程出了问题是无疑的,在武当山那么好的氛围里都出了纰漏,可见要教好一个徒弟,尤其是人品好的徒弟,是相当困难的。由此可见,武功可以学,甚至教学方法都可以学,但是教导的效果就学不来了。
   张三丰择徒授徒的第二个特点,是能因材施教。武当七侠虽然资质都不错,但各人的爱好和所长还是不同的,如果眉毛胡子一把抓,武当七侠不可能都成才。张三丰在这个问题上认识得很清楚,更难得的是对各弟子的所爱所长也看得很清楚。再加上自己的博学多才,所以把七个弟子都教成了各个领域的高手。(俞莲舟道:“我们七人各有所长,大师哥深通易理,冲淡弘远。三师弟精明强干,师父交下来的事,从没错失过一件四师弟机智过人。六师弟剑术最精。七师弟近年来专练外门武功,他日内外兼修、刚柔合一,那是非他莫属……”殷素素道:“二伯你自己呢?”俞莲舟道:“我资质愚鲁,一无所长,勉强说来,师传的本门武功,算我练得最刻苦勤恳些。”——摘自《倚天屠龙记》第九章“七侠聚会乐未央”)孔子有弟子三千,但真正成才的却只有“七十二贤”,而张三丰收七个弟子七个都成了人才,比例达到100%,委实高得惊人。不过,如果张三丰收了更多的弟子,比如70个,或者700个,还会有这么高的成才比例?我想,答案肯定是否定的。扩招啊,惹不起。
  张三丰择徒授徒的第三个特点,是能给徒弟充分的发挥空间。这在俞莲舟将张三丰的“虎爪手”演化成“虎爪绝户手”和殷梨亭自创“天地同寿”可以看出端倪。
   原来武当派有一门极厉害的擒拿手法,叫作“虎爪手”。俞莲舟学会之后,总嫌其一拿之下,对方若是武功高强,仍能强运内劲挣脱,不免成为比拚内力的局面,于是自加变化,从“虎爪手”中脱胎,创了十二招新招出来。……俞莲舟变化“虎爪手”的招数,原本不是奇事。但张三丰见他试演之后,只点了点头,不加可否。俞莲舟见师父不置一词,知道招数之中必定还存着极大毛病,潜心苦思,更求精进。数月之后,再演给师父看时,张三丰叹了口气,道:“莲舟,这一十二招虎爪手,比我教给你的是厉害多了。不过你招招拿人腰眼,不论是谁受了一招,都有损阴绝嗣之虞。难道我教你的正大光明武功还不够,定要一出手便令人绝子绝孙?” ——摘自《倚天屠龙记》第十章“百岁寿宴摧肝肠”
   殷梨亭暗中练剑之时,被师父见到,张三丰喟然叹息,心知此事难以劝喻,便将这招剑法取了个“天地同寿”的名称,意思说人死之后,精神不朽,当可万古长春,实是杀身成仁、舍生取义的悲壮剑招。——摘自《倚天屠龙记》第二十九章“四女同舟何所望”
   俞莲舟的情况,属于“篡改”师父的创造,从某种程度上讲,是对师父的“不敬”,可能很多人都接受不了。但张三丰在这个问题上却表现得比较积极,没有用“师父”来压人,虽然碍于招数“太毒辣”没有肯定俞莲舟的“改造”,但也没有打击徒弟的积极性。在“天地同寿”问题上,即便此招太过惨烈,张三丰也表现出了鼓励的一面,亲自为此招取名。在这些看似细小的问题上,张三丰都能找准较好的立场和举措,给了弟子很大的肯定,也给了发挥空间。从行文中推断,俞莲舟和殷梨亭在创造新招的时候年龄都还不大,可见张三丰治下的武当“原创”氛围之浓。而全真七子,直至王重阳死后,也没有创出什么新功夫来。在“鼓励创新”的问题上,张三丰比现在的很多“教授”都更开明。
   虽然有这么多优点,但武当七侠的教育并非十全十美,还是有不足,即“眼里只有张三丰”,这种目中无人是很致命的。俞莲舟、张翠山都是武当七侠中的聪明之士,但是都表现出了“除了师父……”的毛病。由于眼里只有师父,看不到江湖中其他高手,导致武当七侠在行走江湖时心理准备不足,吃了很多亏。(如张翠山遇到谢逊之束手无策,俞岱岩遇到殷素素被玩弄于股掌,俞莲舟遇到玄冥二老之一之暗中吃亏,莫声谷遇到殷天正之料敌不足等)这一方面因为张三丰武功修为太高,让弟子已经看不到了“天外有天”;另一方面也与张三丰平时的教导不够有关。就好比北大光华管理学院毕业的硕士,被所收教育的环境“忽悠“得牛逼哄哄的,以为中国只有光华管理,但真正工作起来可能连深大的本科生都不如。
   张三丰由于择徒授徒的成功,所创造的武功很快得到了发扬光大。但是,对于道教本身的推广,即弘道,张三丰似乎兴趣并不大。纵观倚天全书,也只见张翠山背了几句《庄子》,没见武当派奉行道家的主要精神。而全真教的作为却要大很多。尤其是邱处机,甚至把道教传播到了成吉思汗那里,让道教好好的辉煌了一把。而作为唐宋后道教的主要继承者,张三丰所开辟的武当派在弘道上的无所作为,直接导致了道教的衰落。时至今日,只见太极拳不见道家传统,似乎也可以追溯到张三丰那里。作为道家的最后一个大师,弘道不力,张三丰有点对比起本教的历代先贤啊。

3、爱情问题
   张三丰是武学上的巨人,但在爱情上却是不折不扣的侏儒。这种“爱情侏儒症”似乎还有传染性,武当七侠之于感情也都生涩得让人叹息。老大宋远桥估计是包办的婚姻,老五张翠山则被女方骗上“贼船”,老六殷梨亭订了亲的媳妇还被人拐走,而其他几侠干脆离女人远远的。应了那句老话,“什么样的师父,出什么样的弟子”。
   有时候想,张三丰不知道是不是因为太早修炼九阳神功了,导致对女人不感兴趣。但马上又觉得不对。张无忌修炼的时间也很早,而且全套修炼,但却屁颠屁颠的四处留情。书中有说,张三丰练有“纯阳无极功”,此项功夫需要童子之身,但并未指出张三丰是自小修炼的。从“无极”一词推断,极有可能是张三丰武功大成后借鉴诸如昆仑派“两仪剑法”自创的,所以不会影响他年轻时对爱情的需求。但是,张三丰偏偏和女人“不联网”。
   另外还有个问题,一个人如果修炼了诸如童子功、纯阳无极功等需要童子之身的武功,是否会影响其对异性的欲望和对爱情的向往呢?葵花宝典(辟邪剑法)需要自宫,此后体内不再分泌雄性荷尔蒙,出现变性的情况可以理解。但不知道童子功之类的功夫,要不要类似的手术?如果不用,自然不影响对爱情的追求。虽然,会破坏“童子功”,但还有很多功夫可以练嘛。(此问题太八,打住)
   当然,张三丰并非和女人与爱情绝缘,还是张君宝的时候,张三丰是有过朦胧的爱情的,而且影响了整整一生。其对象,看过倚天的人基本都知道,就是郭二小姐郭襄。
   张君宝第一次见郭襄,是在华山之巅,那时候郭襄十七岁,张君宝十四岁,还是个孩子。两人再次相遇,是在三年之后的少林寺,此时张君宝已经十七岁了,到了情窦初开的年龄。虽然郭襄一直把他当小弟弟看待,但对他却非常好,有的时候甚至近乎亲昵。所谓“言者无心,听者有意”,郭襄可能没有任何其他想法,但不妨碍张君宝萌生爱意。
  1、郭襄明知少林寺中武功胜过她的人不计其数,但既见了眼前的不平之事,决不能便此撒手不顾;可是却又担心寺中好手出来截拦,当下一手拉了觉远,一手拉了张君宝,顿足道:“快走快走,有甚么事,下山去慢慢说不好么?”
  2、郭襄见前后都出现了僧人,秀眉深蹙,急道:“你们两个婆婆妈妈,没点男子汉气概!到底走不走?”张君宝道:“师父,郭姑娘一片好意……”
  3、郭襄听他语转和缓,便想乘此收蓬,说道:“你们不让我进寺,我便希罕了?哼,难道少林寺中有宝,我见一见便沾了光么?”向张君宝使个眼色,低声道:“到底走不走?”张君宝摇摇头,嘴角向觉远一努,意思说是要服侍师父。
  4、二人并肩下坡,走过一苇亭后,只听得身后脚步声响,回首一看,只见张君宝远远在后跟着,却不敢走近。郭襄笑道:“张兄弟,你也来送客下山吗?”张君宝脸上一红,应了一声:“是!”
  5、郭襄道:“张兄弟,你也不必送我啦。”呼哨一声,招呼青驴近前,张君宝颇为依依不舍,却又没甚么话好说。郭襄将手中那对铁铸罗汉递了给他,道:“这个给你。”张君宝一怔,不敢伸手去接,道:“这……这个……”郭襄道:“我说给你,你便收下了。”张君宝道:“我……我……”郭襄将铁罗汉塞在他的手上,纵身一跃,上了驴背。
   作为黄蓉的女儿,郭襄的美丽是不用说的;而作为“小东邪”,郭襄在行事上天马行空,和寻常姑娘自是不同。比如牵张君宝的手,就不是寻常女孩所能为。虽然郭襄心里一直当张君宝是“小兄弟”,但毕竟人家是十七岁的大男孩了,个头比郭襄还高,心理也接近成熟,被郭二小姐的小手这么一拉,心中难免泛起涟漪。而“秀眉深蹙”、“使个眼色”、“你也来送客下山吗”以及临别赠物等,看似不经意的动作和言语,但隐隐都具有一定的“挑逗性”。对于处于青春鼎盛期的张君宝而言,是极具杀伤力的。别说郭襄如花似玉、博学幽默,就是一个寻常女子,也能让张君宝“红扑扑的心跳个不停”。
   虽然之后就没有了下文,但张君宝之于郭襄的感情却是发自内心的,深沉而持久,以致百岁后提到“郭襄女侠”还满怀深情。而这种感情之所以一直藏在心里,除了对郭襄的尊重外,张三丰还有一个解不开的心结——自卑,源自和杨过对比的自卑。细心的读者可能会发现,张三丰和杨过的熟悉程度远超和郭靖。在华山之巅,张君宝只和郭靖有过一面之缘,而杨过却传授了他几招武功对付潇湘子和尹克西,曾经做过“战友”。但是,张三丰后来对郭靖推崇有加,不但认为郭靖侠义无匹,而且武功甚至连自己都比不上,但对曾经有恩于己的杨过,却几乎没有提过。
   事实上,第三次华山论剑时的郭靖与杨过,武功修为已经十分接近,以张君宝当时的武学和见识,是不可能分别出他们之间的高低的。在倚天开始时,张君宝还不忘杨过的“指点之恩”,但此后就从记忆中删除了。因为从这个时候起,张君宝开始对郭襄“有了意思”,和杨过成了“情敌”。而郭襄却一直为了不可能的爱情孜孜不倦的寻找杨过,那个击毙了蒙哥可汗的神雕大侠。张君宝虽然对郭襄有意思,而且后来也练就了一身好功夫,但却闯不出杨过那样的名头,有杨过那样的高山在前,哪还拿得出追求郭襄的勇气?
   张君宝是个腼腆的人,这样的人比较隐忍。但是,爱情是自私的,是不能“隐忍”的。所幸郭襄一直没有被人“追走”,如果张三丰勇敢一点的话,很可能就成就了一段佳缘。但隐忍的张君宝,却因为翻不过杨过这座大山,而无法驱逐自卑的心魔,白白的浪费了时日,任红颜变老、消逝。但话说回来,因为没有去追郭襄,张君宝修炼了一身功夫,开创了一个大门派。想想,如果和郭襄结成夫妻,同时又创立门派的话,会不会出现何太冲、班淑娴治下的昆仑派和岳不群、宁中则治下的华山派的情况呢?所谓塞翁失马、焉知非福啊。
  
   金无赤足、人无完人,张三丰爱情上的失败,掩盖不了他在武学上的巨大成功。无论是自身的武学高度还是对武学的开创,张三丰都算得上一时之巅峰。更难能可贵的是,张三丰所开创的武当派,从此成为和少林派平分秋色的大门派,道家武学得以发扬光大。而开创千年少林的达摩,却是印度来的“胡人”。从这个角度讲,开创武当一派的张三丰,算得上是武林史上的“万古云霄一羽毛”。
----------

张三丰写的太多了
东风夜放花千树,更吹落,星如雨
Posted: 2009-09-11 17:53 | 12 楼
不似荇菜
水精灵菜菜
杀人游戏MVP勋章I
级别: 论坛版主


精华: 3
发帖: 1412
威望: 1289 点
金钱: 491 静电币
支持度: 11280 点
在线时间:1470(小时)
注册时间:2007-02-03
最后登录:2016-07-25

 

二、张翠山:引刀成一快
  
   张翠山履历
   1313年 张翠山出生
   1336年 张翠山下武当山至江南调查俞岱岩受伤原委,却被殷素素栽赃杀龙门镖局满门,之后两人相识,并结伴前往王盘山参加屠龙刀立威大会,为谢逊胁迫至冰火岛,殷素素怀孕,张殷两人结为夫妇
   1337年 殷素素生张无忌,张殷二人为张无忌认下谢逊为义父,张谢结拜为兄弟
   1346年 张翠山携同妻子殷素素、儿子张无忌回中原,在武当山下张无忌被玄冥二老之一劫走,阴历四月初九,张翠山夫妇于张三丰百岁生日自刎于武当山
  
   纵观张翠山一生,他生命的前2/3在武当山学武,可能偶尔下山行侠;生命的后1/3消耗在了遥远的冰火岛,也未做过什么轰动江湖的大事。硬要算计起来,王盘山绝壁留下绝世书法、为殷素素背黑锅屠戮龙门镖局满门、最后武当山“引刀成一快”,算是为张翠山在江湖上留下了名声。但是,远远谈不上成就。如果不是因为是男主角的父亲,而多了那么多戏份的话,张翠山在武当七侠中的声望可能要下降到倒数一二名。
   虽然一度被张三丰视为最佳的接班人,而且本身也自觉不自觉的以“文武双全”自许,但张翠山所表现出来的实力,却和招摇在外的名声多有不符。武功上的修为,比之几个师兄不如自不用说,由于在冰火岛上“荒废”了十年,即便和两个师弟相比,也毫无优势可言。至于文的方面,除了能背几句《庄子》、写得一笔好字外,就再也没有别的长处了。而和“文”相关的智慧、计谋等,张翠山更是一塌糊涂。最致命的是,张翠山有着一颗似乎永远长不大的心,却又缺少“虽万千人吾往矣”的豪迈,给人强烈的难堪大任的感觉。因此,即便没有江南的那些遭遇而致最后自杀,张翠山在武当的前景也并不乐观。宋远桥资历在前不用说,而且还有俞莲舟这座大山,武功高强、稳重大气,是张翠山很难逾越的。况且,后面还有来势汹汹的宋青书。(张翠山下武当山至江南时,宋青书已六七岁了)
   所以,张翠山的悲剧,是多方面的。
1、长不大的好学生
   张翠山同学无疑是个好学生,聪明、勤奋、悟性高,还听老师的话。即便放在人人都是精英的武当七侠中,也是拔尖的人物。张三丰不止一次夸奖过他,而且还视为首选传人。在关乎太极拳能否传世的传授中,俞岱岩在短短时间内懂了三四层,客观来说已经不错了,但张三丰却道:“那也难为你了。倘若莲舟在此,当能懂得五成。唉,你五师弟悟性最高,可惜不幸早亡,我若有三年功夫,好好点拨于他,当可传我这门绝技。”可见,在张三丰看来,张翠山的悟性不但远高于俞岱岩,而且还在武功最高的二徒弟俞莲舟之上。
   张翠山的聪明和悟性,从他“偷学”“倚天屠龙功”一事可以得到充分的佐证。张三丰即兴而创的“倚天屠龙功”,二十四字二百一十五笔,每一笔又有数种变化,但张翠山前后只花了大半天时间就了然于胸,使将出来已威力无穷。记性之好、悟性之高,由此可见一斑。张三丰那句“远桥、松溪他们不懂书法,便是看了,也领悟不多”,当然不仅仅是说张翠山的书法好,还狠狠的夸了他的悟性远在宋远桥和张松溪之上一把。
   像张翠山这样的好学生,无论放在什么时候,什么地方,都是那种得老师意的人。但是,不知是“聪明反被聪明误”还是什么原因,张翠山却一直是个“长不大的好学生”,心智上的成熟来得很晚。张翠山初次露面是在1336年张三丰90岁生日的时候,当时23岁,武当七侠也在江湖中闯出了不小的名头。从长白三禽之一德成的言语推断,武当七侠此时的名头主要是张翠山以上的五人闯出来的。(那老者道:“武当派张真人收有七位弟子,武当七侠中宋大侠有四十来岁,殷莫两位还不到二十岁,余下的二三两侠姓俞,四五两侠姓张,武林中谁人不知。原来是俞三侠,怪不得这么高的功夫。武当七侠威震天下,今日一见,果然名不虚传。”——摘自《倚天屠龙记》第三章“宝刀百炼生玄光”)所以张翠山应该是闯荡过江湖,行侠仗义过的,但是此后出场的表现,却像尽了刚毕业的大学生。
   首先是对待都大锦护送俞岱岩一事,张翠山的表现完全是一个任性的孩子,毫无名家弟子、武当七侠的风范。作为镖局,都大锦替人办事拿人钱财是天经地义的,没有错,毕竟押镖也是在刀尖上混饭的活。都大锦没能将俞岱岩送到正牌的武当弟子手里当然不对,但“长黑痣”的六个人是专程为俞岱岩和屠龙刀而来的,即便都大锦没有误认为对方是武当七侠而转交“货物”,对方也会抢走俞岱岩。在俞岱岩受伤的事情中,即便有责任,都大锦负的也只是“连带责任”。而张翠山却不问青红皂白,先是殴打,接着恶言相向:“他还不是为了那二千两黄金。难道他对俞三哥还存着甚么好心?”连宋远桥都觉得有点过分,出言“喝”他去休息。同样兄弟情深,仅仅长张翠山3岁的张松溪就成熟很多:“张翠山霍地跳起,拍的一声,便打了都大锦一个耳光。这一下出手如电,都大锦忙伸手挡格,但手臂伸出时,脸上早已中掌。张翠山怒气难以遏制,左肘弯过,往他腰眼里撞去。这一下仍是极快,但张松溪伸掌在张翠山肩头一推,张翠山这肘槌便落了空。”都大锦虽然有错,但只错在最后关头把人交错了,一路押运却是尽职尽责的,收取佣金那是合情合理的。但张翠山打骂完了之后,还要胁迫人家尽数捐出所得。客观的说,张翠山此举不是“行侠仗义”,而是意气之下的“道德高标”。换句话说,张翠山并非不懂什么是“侠义”,只是“太孩子气”罢了。
   其次,在处理殷素素栽赃杀害龙门镖局这件事情上,张翠山也显得十分孩子气。虽然上文说过本次江南之行之前,张翠山应该闯荡过江湖,但他的表现却如同初出道的雏儿。经过和少林众僧的数次交手与问答,张翠山已经明白自己被人嫁祸了,考虑到武当派和少林派的特殊关系,张翠山接下来的首要任务应该是释去少林僧人的误会,以化解少林和本派的仇恨。(因为俞岱岩的事,张三丰可是派遣了宋大、张四、殷六三位上少林的,可见重视之程度)但张翠山却根本不那么想,而是一味的想着怎样和少林众僧比武斗狠。这样的选择,宋大不会,俞二不会,张四也不会,只有张翠山会。为什么呢?因为张翠山在心理上还是个孩子。虽然是个好学生,但是,张翠山的心理年龄却没有随着生理年龄正比长大。
   第三,三十而立却不立。十年后从冰火岛回到中原,张翠山已经33岁了,过了三十而立的年龄,但他的表现任然是个孩子。这从张翠山之于自己和其他师兄弟的武功一事的态度可见一斑。遇到俞莲舟后,张翠山见二师兄武功精进不少,马上感叹“少受恩师十年教诲,小弟是退居末座了”;之后遇到殷梨亭后,再次感叹“离师十年,小弟和各位兄弟实在差得太远了”。练武之人在乎武功原本没错,但作为有妻有子的中年男人,见师兄弟武功精进不恭喜,却不厌其烦的向自家兄弟感叹,未免太小孩。对比俞莲舟和殷梨亭,他们想到的只有兄弟之情,全然不是师兄弟间谁的功夫高、谁的功夫低。自家兄弟却总比较功夫、钱财什么的,要么是心胸不够宽广,要么是过于孩子气。张翠山显然属于后者。
   有时候想,是不是张三丰将张翠山给宠坏了?小说中有说过,张三丰虽然收了七个弟子,但殷六和莫七的功夫基本是宋大、俞二代授的,张翠山实际上是他的关门弟子。老幺受到长辈的格外待见,本来就是寻常的事情。再加上张翠山人聪明、悟性高,而且还是诸弟子中唯一能和张三丰切磋书法的,受到张三丰的格外宠爱是极有可能的。从书中张三丰对张翠山的态度和评价来看,这种可能无疑是不折不扣的事实。但正是因为这种格外的待见,无形中养成了张翠山“扮小”的性格,成为了“长不大的好学生”,在心智上比同门成熟得晚。而这,却成为了张翠山后来顶不住压力而自刎的性格基础。
东风夜放花千树,更吹落,星如雨
Posted: 2009-09-11 17:56 | 13 楼
不似荇菜
水精灵菜菜
杀人游戏MVP勋章I
级别: 论坛版主


精华: 3
发帖: 1412
威望: 1289 点
金钱: 491 静电币
支持度: 11280 点
在线时间:1470(小时)
注册时间:2007-02-03
最后登录:2016-07-25

 

 2、并不副实的文武全才
   张翠山外号银钩铁划,直观而言是因为他使的武器是判官笔和烂银钩,进一步讲则是因为他还写得一手好字,“有文化”,所谓银钩铁划、龙飞凤舞。尤其是学会“倚天屠龙功”之后,张翠山无论武功还是书法都更上层楼,“银钩铁划”的绰号更是实至名归。和其他江湖草莽相比,自然多了一份儒雅和书卷气。用“文武全才”来形容,似乎也不为过。
   其实,在金庸的其他小说中,将书法融入武功的也大有人在,比较有代表的是倚天之前神雕中的朱子柳,倚天之后笑傲中的秃笔翁。这两人都将传统的书法融入武功之中,调墨运笔都成为手法,横竖点挑均化为招式,即便和人拼命,也平添了一份精彩和文化。但是,使用这样武功的人都有一个通病,就是和武功低于己者过招,赢得是潇洒自如,舞得是风度翩翩;可一旦遇到武功高于己者,不但发挥不出书法的飘逸美妙,反而缚手缚脚、受人所制。用令狐冲的话说,是“过于托大”;用任我行的话说,是“附庸风雅”。这样的毛病,在张翠山身上也表现得很明显。
   张翠山最得意的“倚天屠龙功”,其实并没有经过真正高手的检验,只是在都大锦、圆音、圆业等三流人物身上试过水。别说法王级别的高手,就连同级别的对手,张翠山也没有在他们身上试验过“倚天屠龙功”。比较拿得出手的表现,可能就是王盘山上四两拨千斤接巨石,以及在绝壁上写出了连谢逊都自愧不能的几行字。但是,一项武功如果没有经过高手的检验,总是难以让人信服。因此,“倚天屠龙功”究竟达到了哪个高度,属于什么级别的功夫,是让人怀疑的。比较合理的推断是,如果张翠山向法王级别的高手使“倚天屠龙功”,很可能出现秃笔翁遇到令狐冲时的情景,每一招都被逼得无法使全,胸中一口气越逼越闷,最后只能向墙壁发泄。这也从一个角度说明,张翠山的武学修为实际上是有限的,在“文武双全”的“武”方面,是不那么符合的。当然,也可以说张翠山还很年轻,上升的空间还非常大。但即便这个条件成立,也只能说明张翠山有向“文武双全”发展的趋势和潜力,但离真正的文武双全,至少在“武”方面高度还不够。
   张翠山的武功到底有多高,我曾经考证过,得出结论,直至去世时,张翠山的功力也只达到0.4个法王水准,在倚天中最多只算准一流高手。这从张翠山和谢逊的较量中可以看出来,他离谢逊的距离是很远的。因为差距太大,直接导致张翠山在衡量谢逊的功力时出现巨大偏差,认为谢逊只比张三丰“稍逊半筹”。而实际上却是,谢逊和张三丰的修为相差至少5倍。这么大的出入,只能说张翠山的修为与两人差距太大,以致没办法正确量化他们的真实功力。所以,在“武”方面,张翠山是当不住那个“全”字的。因为,在江湖上武功入不了一流高手行列的人,是没有资格称“全”的。
  再看张翠山的“文”。在倚天全书中,除了“银钩铁划”这个雅号外,能看出张翠山的“文”的似乎就只有绝壁上的那幅书法和与殷素素之间论《庄子》了。但话说回来,这只是浅层次的“文”,离“全才”还天差地远。
   古人有文臣武将之说,这里和“武”相对的“文”,显然不只是读过四书五经,会写汉律晋草。博览群书只是前提,建立在此基础上的见识、智慧、谋略才是主干。金庸小说中较为突出的文武全才者如黄药师、无崖子,不但棋琴书画、易经八卦无所不精,诗词歌赋、甚至谱曲填词也不在话下,更重要的是因此而见识过人、才智卓绝。仅就倚天而言,称得上“文武全才”的张三丰、谢逊,见闻、见识、见解也都高人一等,让人信服。反观张翠山,却很难看到这些亮点,所言所语更像个少不更事的少年。
   李世民说“以铜为鉴可以正冠,以史为鉴可知兴衰”;培根说“读史使人明智”。可见,一个真正“有文化”的人,看待问题是要比别人深刻的。但张翠山的表现,却根本不是那么回事。在看待俞岱岩受伤的问题上,张翠山只知道像生气的孩子那样殴打护送的镖子,而张三丰、张松溪、俞莲舟等早已看到了现象背后的本质,拿准了事件的脉络。这个见识上的差距,还真不是一点半点。如果说与上述三人是因为年龄悬殊的话(张松溪实际只比张翠山长3岁),那么和殷素素有关《庄子》那段讨论,就不能归结为年龄了。殷素素自张翠山的表情而引出《庄子》,自《庄子》的文句而推出张翠山想念师长,而后顺便引了两句庄子拍张三丰马屁,思路清晰、引证得体、见解到位。而此过程中的张翠山,除了惊讶“小妖女”有文化外,就是对着天空感叹,十足的一个孩子。
   “不怕不识货,就怕货比货。”将张翠山和真正称得上文武全才的谢逊相比,他之于文武全才的距离就一目了然了。张翠山武功修为之于谢逊的差距,已经到了无法正确估量对方武功修为的地步。而“文”的方面,两人之于“行侠仗义”的那段交锋,见识之高下一目了然。说句不客气的话,张翠山不过是被多年洗脑过后的生搬硬套,如同时下的愤青一样。而谢逊却透悉到了社会和人性的深处,看到了最本质的东西。所以,谢逊的才叫见解,张翠山的只是听来的说教。
   ——谢逊道:“行侠仗义有甚么好?为甚么要行侠仗义?”张翠山一怔,他自幼便受师父教诲,在学武之前,便已知行侠仗义是须当终身奉行不替的大事,所以学武,正便是为了行侠,行侠是本,而学武是末。在他心中,从未想到过“行侠仗义有甚么好?为甚么要行侠仗义?”的念头,只觉这是当然之义,自明之理,根本不用思考,这时听谢逊问起,他呆了一呆,才道:“行侠仗义嘛,那便是伸张正义,使得善有善报,恶有恶报了。”谢逊凄厉长笑,说道:“善有善报,恶有恶报!嘿嘿,胡说八道!你说武林之中,当真是善有善报、恶有恶报么?”张翠山蓦地想起了俞岱岩来,三师哥一生积善无数,却毫没来由的遭此惨祸,这“善有善报、恶有恶报”八个字,自己实再难以信之不疑,惨然叹道:“天道难言,人事难知。咱们但求心之所安,义所当为,至于为祸是福,本也不必计较。(摘自《倚天屠龙记》第六章“浮槎北溟海茫茫”)
   因为见识的原因,张翠山之于别的问题也只能看到表面,所以他看不透殷素素的所作所为,也洞悉不了谢逊的所举所动,当然也弄不清江湖其他人等的行状。见识上的短浅,直接导致张翠山离开冰火岛回中原心理上的准备不足,也导致他低估了殷素素和俞岱岩之间可能的恩怨,这成为他最终走向自杀的现实基础。
   综合来看,张翠山的“文武全才”是名不副实的,武学缺乏修为,文智上也缺乏素养。结合张翠山“长不大的好学生”的性格,以及身边的师长、师兄弟的宠爱,张翠山徒有虚名的“文武全才”极有可能也是被“惯”出来的。而张翠山本人又缺乏足够的辨别能力,摆不正自己的正确定位,造成了日后行走江湖“忘乎所以”,而左支右绌、步步受制。
东风夜放花千树,更吹落,星如雨
Posted: 2009-09-11 17:56 | 14 楼
« 1 2» Pages: ( 1/2 total )
帖子浏览记录 版块浏览记录
狗狗静电BBS - wwW.DoGGiEhoMe.CoM » 科学人文 Scientific & Humanistic Cultures

沪ICP备05008186号
Powered by PHPWind Styled by MagiColor